职场发展单凭努力就可以吗?升级认知,才是成长的精髓

认知升级在知识经济年代是一个热门的词汇,然而,热议的同时,更多人在内心升起一种新的疑惑:到底什么才是认知?我的认知需不需要升级?认知真的有那么重要吗?升级认知到底能带来什么改变?

昨天去理发店理发,有一位母亲带着4岁左右的儿子在理发,孩子在理发的过程中,哭闹的稀里哗啦,不管理发师和他妈怎么安慰,就是停不下来。

在等待的过程中,我在想,小时候好像我也是这样的,而且这种场景也很常见。到底是为什么?

回来后在一本书上看到答案:小孩子害怕陌生环境、陌生人;对理发的陌生体验感到害怕,比如头发弄湿、很多泡沫、晃动的锋利剪、发出噪音理发器等。

人的恐惧和不安都是源于未知,在成年人职场的世界里,也有很多类似的场景。

工作中总有一类人喜欢抱怨工资低工作内容多,但始终看不到他们面对当下环境做出过哪些努力?他们害怕改变,拒绝改变,努力永远只停留在口头上。

生活中,叫嚷着减肥的人也不少,朋友圈晒跑步轨迹和满头大汗的自拍照,几个月下来还是一点没瘦?他们仅仅把减肥当做是一句口号,看到别人晒,我也要晒下,今天跑了五公里,明天照样大吃大喝,怎么能减下来。

这些都是认知短缺的现象。

赵昂老师在《洞见》这本书中提出,认知是一个人对世界的看法,是一种视角。

但认知不是知识,在知识没有和一个人独特的个体经验世界产生关联的时候,那些知识还仅仅是知识,不是认知。认知不是简单的理解背诵,认知的特点就是改变人的行为。

认知很难用文字去表述出来,但是认知的表现很容易体会出来。

认知是一种视角

认知是对于价值的判断

认知是一种对于方法的选择

认知是一种对于结果的态度

抱怨的人,认为工作是谋生的唯一手段,他们只会考虑自己的工资拿多少就干多少活,没有用一些新的方法去创新工作方式去提升效率,对于工作的态度就是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这就是认知的短缺。

如果换一种视野,把本职工作全力做到最优秀,努力学习其他相关知识,为未来做好准备,难道这样会没有晋升和加薪的机会吗?

想减肥的人也是如此,如果深刻的认知到减肥带来的健康、美丽和活力,持之以恒下去就会容易很多。

在负责企业培训工作的这些年,我深知,光学习知识而不去践行,将收获甚少。

“迷茫”和“焦虑”也是如今年轻人的口头禅,很多的网络课程就以此为卖点大肆售卖,殊不知,没有认知升级,学习再多的课程都收效甚微,因为你无法去链接结果。

时间久了,学了这么多知识怎么还不见自我成长,开始焦虑了,陷入迷茫了。到底要去哪个平台学哪些课程才能成长和成功,从此走入了一条死胡同。

只有践行学习成果,链接自己的经验,不断去调整优化自身行为,才能有所收获,这也是认知升级的通俗理解。成功不应该成为追求的目标,那只是认知升级逐步结出来的果实,甚至能力提高也不应成为追求,那只是认知升级后的表现。

你是站在井底看太阳的渺小,还是站在井外感叹太阳的光辉。不主动出来,哪能知道太阳的大。这就是不同的认知水平。

那么,到底在日常工作中,该如何去升级认知,更好地助力自身职业发展呢?

一、主动学习,接受改变

在成长的过程中,主动和改变是两个最好的伙伴,缺一不可。在解决工作问题的时候,遇到不懂的不会的,要主动去学习新知识,而不是一味的等待,去向前辈或领导请教,去买资料回来看,静下心来好好研究,长积月累,你学习的能力自然就提升了很多。

为什么总有成绩好的大学生在毕业后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因为学校里面的学习是强制性的,是老师带领着一章一章学习,而社会上的学习,没人去一步一步指导你,靠的是自己的主动和坚持。

很多人不适应职场的快速变化,就是在学习上的认知还停留在学校时的那种状态,成年人的学习更多的是自学成才。

去年一则高速收费员下岗的新闻振聋发聩,一位女性收费员从二十岁干到了四十多岁,面对下岗,竟然说,我只会干这个,其他什么也不会。

只专注于自身岗位,却不去学习岗位相关的知识,也不接受环境改变,才会说出这样的困惑。我想几十年的工作,从年轻到中年,这么长的时间里,还学不会一门过硬的本领,练就不了一项核心能力吗?

罗振宇说在互联网的时代下,每个人都要U盘化生存,自带信息、不装系统,随时插拔、自由协作。在这样的机制下,没有主动学习,接受改变的思维,必将会被淘汰。

二、让自己的认知真正突围出来

现在都说懂得那么多道理也过不好这一生,道理是不是真懂了?凡是引发不了践行的,要么不是真正认同,要么是没有真懂。

蔡垒磊在《认知突围》一书中说到,懒惰、放纵、自制力不足,根源都在于认知能力受限,看不到某事能带来的巨大收益,因此就不足以产生足够的动力。广义上来讲,认知也是一种智慧。

所以,我们要做一个对职场发展清晰的人,更要做一个复杂时代的明白人。首先要在职场学习中进行认知突围,逐步提升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在职场的发展中稳步前进,针对学习认知具体有两种方法。

1、打造属于自己特色的职业知识体系

每天我们接收到的碎片化知识特别多,很多人以为自己懂得了很多,能在不同的场合跟不同的人都能侃侃而谈,难道这样真的是知识渊博吗?

如果可以在工作中实际评测下,结果可能会大跌眼镜。碎片化知识不足以支撑你的知识体系,更多的只是业余谈资,遇到工作的中问题解决,大脑是调动不了什么元知识的。

在工作中,不断的去解决问题,不断的坚持用科学、辩证和逻辑的思维来往自己的脑子里加东西,同时,遇到跟自己现有知识体系不符的东西能用客观,理性和思辨的态度去对待。

通过深度思考不断完善自己的元知识,然后在基础上分清哪些事我们需要的有效知识,哪些事次有效知识,并将需要的有限知识挑拣出来,接着提升有效知识的层次,将信息知识转化为加工知识,进一步打造成体系甚至是智慧。

2、掌握知识运用的正确姿势

知识本身不能产生价值,只有使用知识带来的结果才能给你带来收获。

在职场上,要活用学习到的知识,不能把知识束之高阁。今天学到一个工具一种方法,要在实践中去解决问题运用,才会对这个知识认知更深,领悟更透,下次遇到类似问题,大脑就能及时调用。

韩信在书中担任治粟都尉期间,发明推陈出新的方法,把粮仓开设前后两个门,把新粮从前门运送进去,把旧粮从后门运出来,这样可以防止粮食在蜀中炎热潮湿的环境下腐败变质。

我们运用知识也要推陈出新,不能光把学习到的知识存储起来,还是用老一套,要积极的让新的知识替代陈旧的知识,让自己的思维习惯不断的革新,这就是知识运用的正确姿势。

三、做一个当责的人

负责不等于当责,落实到每个个体的个人层面,当责往往代表着优秀,而负责仅仅是称职。

负责仅仅是“有义务去履行”,当责是担起责任以确定该“去履行的义务”是可被完成的,需要我们更多一点的自发自觉精神,更多一点的全局思维,更多关注结果。

因而,当责者的两个重要核心维度是多做一盎司和交付结果。

1、多做一盎司


职场发展单凭努力就可以吗?升级认知,才是成长的精髓_第1张图片

不要小瞧1.01和0.99的差别,如果,我们在每件工作上都能在本职之外再多做一点,多一份思考,日积月累,我们的收获一定是无穷大。而,如果我们在每样工作上都少做一点,最终可能会一无所获。

曾经很火的一个的故事,叫《我的助理辞职了》。说的是,这位助理因为不满足于上司每天只是让她从事整理票据这种单调繁琐的工作,所以提出辞职。而这位经理告诉她:她曾经也是这样帮助领导从事着单调的工作。但是,她多加了一盎司,她分析了票据费用发生的项目,注意到了费用产生的原因,并做好了记录,从而开始慢慢了解公司的经营运作。最终被领导赏识,获得了今天的地位。领导告诉她:你是我用过的最好的助理!

2、交付结果

《斯坦福的银色子弹》著作中,曾描述一段他在洛杉矶实习的故事:他一催再催一份委外研究的报告,最后仍然未能准时收到—— 害他无法准时完成总报告,他无奈无辜地向老板解释时也责怪了委托商……

老板却说:“Shut up!Do something”—— “闭上嘴!做些事吧。”

老板并责问:

电话打不成,为何不开车去?

办公室找不到就等,等不到就到他家去!

为何没有Plan B (备案计划)?……

一位真正当责的人其实在追求什么?是活动吗?还是成果?

当责就是为了最终结果负起完全责任,提前规划应急方案;就算有“出乎意料,超出自己掌控”的因素发生,导致成果无法达成,也不能摆出一副“我责任尽了”“这一切不是我能控制的” “我运气不好”的态度,依旧要负起当责;并想方设法积极解决问题,积极构思补救之道。

如果我们能在工作中以当责者去要求自己,职场的路肯定会越走越宽。

你可能感兴趣的:(职场发展单凭努力就可以吗?升级认知,才是成长的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