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绎(508一555年)是南朝梁武帝萧衍的第七子,史称梁元帝。
萧绎虽出生帝王之家,七岁便被其父封为湘东郡王,后来统领南梁荆湘郢益宁等六洲之军事,可谓权重势壮。
人生总是美中不足,萧绎自幼聪明,且为皇子,已经是人上之人。
然而,他幼年就失去了一目,背负着生理上的缺陷和心理上的压力。
萧绎是一个天资聪明之人,他也并没有因为天生残疾而自暴自弃,他的聪明和勤奋使他成为一个胸装万卷书的读书人,一个声名赫赫的学者。
梁元帝是一个爱好读书与喜好文学的君主,有大量学术著作,如《孝德传》、《忠臣传》、《注汉书》、《周易讲疏》、《老子讲疏》、《全德志》、《江州记》、《职贡图》等。
《梁书·元帝本记》称赞他:“既长好学,博综群书,下笔成章,出言为论,才辩敏速,冠绝一时。”
萧绎技巧是多方面的,善绘佛面、鹿鹤及景物写生,以及善画外国人物形象。尝画《圣僧像》,萧衍为之题识。又画《宣尼像》,并自书赞。时人谓之“三绝”。出任荆州刺史时绘《蕃客入朝图》,描写25国使者不同的相貌与服饰。唐代张彦远疑《职贡图》即是《蕃客入朝图》。
《江南可采莲》(萧绎)
紫茎兮文波,红莲兮芰荷。绿房兮翠盖,素实兮黄螺。
于是妖童媛女,荡舟心许,鷁首徐回,兼传羽杯。櫂将移而藻挂,船欲动而萍开。尔其纤腰束素,迁延顾步。夏始春余,叶嫩花初。恐沾裳而浅笑,畏倾船而敛裾,故以水溅兰桡,芦侵罗袸。菊泽未反,梧台迥见,荇湿沾衫,菱长绕钏。泛柏舟而容与,歌采莲于江渚。
歌曰:“碧玉小家女,来嫁汝南王。莲花乱脸色,荷叶杂衣香。因持荐君子,愿袭芙蓉裳。”
萧绎在他做湘东王的那四十年中,读书破万卷,可谓博学多才,著作等身,在中国文学史,绘画史上都应该有其重重的一笔。
然而,他的另一个身份是皇子,和许多的读书人一样,读好书的目的終究是为了功成名就。对于萧绎来说,他更是这样,因为在他的面前还有一个皇帝的位置可争取。
萧绎的夺皇位的手段不比历史上任何一位夺权者差,而且更显残忍,他掌握着六洲之兵权,然而候景之乱,萧绎拥有实力却怀有私心,坐镇江陵迟迟不救建康,导致武帝耄耋之年却饿死床头,这可谓不孝。侯景立简文帝,后又将其杀死。萧绎不但不报父兄被杀之仇,反而先发兵攻灭自己的侄儿河东王萧誉与哥哥邵陵王萧纶,又击襄阳都督萧詧,不能不说是心性残忍。
后王僧辩率军东下消灭侯景,萧绎得了皇位之后,其弟武陵王萧纪称帝于益州,于是萧绎又派兵前往四川消灭萧纪,同时也请求西魏出兵。
萧绎三登帝位之时,梁朝已经风雨飘摇。危机四伏,灭亡也是劫数难逃。然而,萧绎的帝王之位仅仅维持了两年,就灰飞烟灭了,这还是值得探讨。
中国历史上之末代皇帝很有几位,如南唐后主李煜,隋炀帝杨广,宋徽宗赵佶等,萧绎就是其中之一。在这几中萧绎应该有更高的地位,然而事实上,萧绎除了文学绘画上的名气之外,他的帝王史实在不堪一顾。
萧绎的帝王史确实是短暂的失败的悲剧。
从客观的角度去认识梁元帝的政治悲剧,固然与侯景之乱和统治集团的矛盾有关,然而萧绎个人决策上的错误也不可忽视。
事实证明,萧绎是个优秀的学者,但不是一个好的皇帝。
萧绎登帝位后的第一大事是迁都之争,梁之都城是建康,萧绎理应从江陵(今荆州)迁往建康,但萧绎却是偏安于自己的老巢,缺乏政治家的宏观大略。第二件事是继续清除异己势力,也就是继续残杀自己的亲骨肉,同时请求西魏出兵,引狼入室,后患无穷。第三是,妄自尊大,自不量力,554年,萧绎给西魏宇文泰写了一封极为傲慢的信,要求西魏归还其领土,引发战争。第四,萧绎临战无经验,大兵压境还是执迷不悟,依然在组织官员大讲其道教理论,愚昧可笑。
在宇文泰5万精兵的围攻下,江陵很快失守,梁元帝失败了,在败退之前,萧绎做了一件遗臭万年的大事:焚书!
这是继秦始皇焚书坑儒后中国历史上的又一次文化浩劫。他说出了一句让天下的读书人蒙羞的话:“读书太多,以致今日之祸”。一个毕生与书诗为伴的读书人却发此感慨,可谓是痛彻心肺。
十四万册书毁于一旦,留千古骂名,而且他的读书无用论更是成了轻视读书者的极好理论依据。
一个才高八斗,著作等身的才子,却把自己的事业和人生的失败归结于书读得太多,这确实是千古奇谈,萧绎的这种逆向思维应该归结于其内心的狭隘,也与他的个人的生理缺陷和心理压抑扭曲有关。
萧绎是文学艺术上的胜出者,但他却是人生和事业上的失败者。
他在亲情上的残酷无情其实也是他的失败的原因之一。
萧绎在个人的婚姻感情上也不是成功者,他的带刺的精神世界使他面临了感情的背叛,那个徐娘半老,风韵犹存的笑话和那个叫徐娘的女人让他的心灵更接近崩溃。
萧绎死得很惨,是被俘而活埋的。一代才子在绝望中结束了他的一生。
作为皇帝,他真不算什么,而作为文人,他依然让我敬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