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码整洁之道》阅读笔记

整洁或好代码的定义

  • 参考多位业界大神著作内的定义

命名

  • 命名应该有意义,需要表达出该变量或类等的功能、价值。
  • 不应存在可能误导的命名。
  • 命名要做出有意义的区分,避免做类似xxxInfo和xxxData的命名。
  • 使用能读出来或能轻易用语言表达出来的命名。
  • 使用可被搜索的名称。
  • 避免使用编码,如使用匈牙利标记法(HN)、使用m_等成员前缀标明成员变量、使用标识标记是接口还是实现
  • 代码不应当让读者产生思维映射或联想(P22,2.8,待举例说明或确认是否重复)。
  • 类名和对象名应该是名词或名词短语,不应当是动词。
  • 方法名应该是动词或动词短语。
  • 不要起一些装可爱的命名。
  • 给每个概念选一个词,全文以一贯之。
  • 别使用双关语,一个词不应该有两个概念或意思。
  • 使用解决方案领域名称,如使用CS术语、算法名、模式名、数学术语来协助命名。
  • 使用源自所涉问题领域的名称(如果不能用平时熟知的术语命名,也请用所涉问题相关领域专业的名称命名)
  • 为名称添加有意义的语境,如良好命名的类、函数、或名称空间内的名称就处于有意义的语境中。如果不这么做,可以给名称添加有语境的前缀。
  • 不要添加没用的、多余的语境。若类、函数等中已经有语境相关的命名,则其中的名称没必要再添加多余的前缀标识语境。

函数

  • 短小,再短小。
  • 只做一件事。
  • 每个函数应只有一个抽象等级。
  • (建议)switch埋在抽象工厂下,只用于创建多态对象,多态类用接口约束。
  • 函数使用描述性的名称。别害怕花时间和起长名称。
  • 函数参数越少越好;
  • 函数参数不要使用标识参数(布尔值);
  • 如果函数需要两个或以上的参数,其中一些参数应该被封装为类;
  • 函数和参数的命名应能一起更好地解释函数的意图,以及参数的顺序和意图;
  • 避免使用输出参数;
  • 函数要么执行一个操作,要么回答一个问题,(函数应该只做一件事情);
  • 用异常而不是返回错误码,错误码处理会导致很多多余的错误处理逻辑代码;
    • 把try/catch代码块抽离到单独的处理逻辑或函数里,一大块逻辑被try/catch起来本身就很丑;
  • 不写重复的代码;
  • 结构化编程,别用goto语句;
  • 总结:编程是另一形式的故事讲述,函数和类都是用于清晰和准确的帮助表达。

注释

  • 尽量用代码去表达,然后才是注释
  • 好的注释包括:
    • 规定的注释,像是代码的作者或者日期、copyright等;
    • 补充代码描述的基本信息注释;
    • 对作者意图的解释,像是为何有特殊排序,或者起了一个特殊数值的线程数;
    • 对难懂的变量或逻辑作阐述或解释;
    • 警告类注释,补充说明代码逻辑的执行后果;
    • 在开发初期使用 TODO 注释,后期删除;
    • 用注释放大一些不合理逻辑的重要性;
    • 写公共API的javadocs;
  • 坏注释包括:
    • 自言自语的注释;
    • 多余或冗余的注释,注释需要描述清楚,不能把意思表达出来的注释就是多余的;
    • 误导性的注释;
    • 循规蹈矩的注释格式,如每个函数都加javadoc,或每个变量都加注释;
    • 日志式的注释;
    • 噪音注释,有些注释如标明函数是构造函数,或变量名本身已具备足够表达能力的附属注释,都是废话注释;
    • 位置标记注释,指的是类似"//Action /////////"的长串注释;
    • 括号后面的注释,如catch代码块后加“//catch”;
    • 代码的归属和署名注释没必要加,用代码版本管理完全可以追溯;
    • 注释掉的代码;
    • HTML注释;
    • 非本地注释或代码调试注释,如一些上下文环境中的端口号等注释;
    • 信息过多;
    • 注释和后面的代码无明显联系,或关联性不大,会导致读者阅读困难;
    • 函数头注释,作者认为短函数的签名注释是不需要的,但是在中文环境中英文代码不一定能完整地表达程序员的意思,译者认为每个函数或方法写个简单注释是利人利己的;

代码格式

  • 暂不作参考。其实更多是不同开发团队的代码规范。

对象和数据结构

  • 数据抽象,数据抽象指的是隐藏数据的本体,比如在vehicle类中定义方法[获取油箱容量(加仑)]和[获取现有油量(加仑)]是显示数据本体,隐藏本体的实现是定义方法[获取现存油量(百分比)],在方法内用[现有油量]/[油箱容量];数据本体是否要隐藏要视场景而定。
  • Data/Object Anti-Symmetry,数据结构与对象反对称,面向对象是使用“对象”编程,面向过程是使用“数据结构”编程,反对称意思是面向过程和面向对象是相对的,面向过程编程容易添加新函数不影响已有数据结构,面向对象容易添加新类不影响已有函数。
  • 迪米特原则(Law Of Demeter)
    • 详细地描述是,C类里的f方法只能调用以下对象的方法:
      1. C
      2. 被f创建的对象
      3. 被作为参数传进f方法的对象
      4. 由C的实体持有的对象
    • 火车失事,指的是列车式的调用不可取;作者认为一般最好将列车式的链式调用分散为一行一行的代码,但是即便如此,如果方法内的调用返回的是数据结构而不是类,内部结构被暴露,依然是不遵循Demeter原则。
    • 混杂导致了混合结构的出现,一半是对象,一半是数据结构,也是不好的。意思应该是一个类内行为和数据结构混杂在一起,该类既可以做某些事情,又可以不通过或通过setter方法更改类内的数据结构。这里作者没有描述这种混杂如何违反Demeter原则,描述得模模糊糊,难为读者。
    • 隐藏结构(这个和上面的混杂基本是在描述一个事情),一个对象不应该暴露其内部情形。一个对象要么做点什么事,要么用来传递点什么数据,不应暴露内部细节。
  • 数据传输对象,就是一个类里没有任何动作函数,只是数据的载体。
  • ActiveRecord,AR也是一种数据传输对象,作者认为不要把业务逻辑和AR操作混杂在一起。
  • 总结,主要讲了对象和数据结构的区别和应用,当选择一种,就失去另外一种的好处。实际项目中应无偏见视情况而定。

异常处理

  • 并未细看,主要是对异常处理的一些建议。

边界、单元测试、类、系统、迭进(emergence)、并发编程、逐步改进、JUnit、重构SerialDate、味道与启发

  • 这些章节大致浏览了一遍,未感兴趣,后面需要再查阅。

你可能感兴趣的:(《代码整洁之道》阅读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