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和朱元璋是中国历史上两个以布衣身份开国的人,其他开国之君大抵上都是世家子弟,本身或家族都是豪门,根基盘深,在夺取政权上具有天然的优势。以平民而登上天子之位的刘邦和朱元璋有太多的相似之处,最明显的莫过于杀尽功臣。以前总以为他们杀功臣是为了消除隐患,为下一代天子扫清障碍,觉得这种行为是不自信的表现。但是最近在读高祖本纪,觉得有点新的感触。
权力的游戏中小指头有句名言:混乱是阶梯。对于太平盛世的我们感受不到这话的意义,但是身处乱世的人,对此应该是深有感触的。秦失其鹿,天下逐之。最先起兵的是陈涉吴广,但是推翻秦王朝的却是项羽。项氏历来是楚国军旅世家,项羽的祖父项燕是楚国名将,死于秦统一六国的战争中。在反秦的那么多诸侯之中,唯有项羽统帅大军推翻秦朝,诸侯臣服,自号西楚霸王,不是没有原因的。当初义帝与诸侯约定先入关中者王,但是其他诸侯都不敢先攻入关中,只有刘邦侥幸先入关,为什么我要说是侥幸呢。因为项羽是当时当之无愧的诸侯王,其余都是渣渣。
第一、实力因素。如果还原当时的情况,虽然义帝是名义上最高统帅,但是各个诸侯都心里有数,项羽才是真正的统帅,因为众多诸侯之中,项羽统帅的部队战力最强,其余诸侯的军队都是乌合之众。
第二、祖辈余威。项氏历来名将辈出,楚国亡国的重要标志就是项燕战死,当时项燕喊道:楚虽三户,亡秦必楚。项梁又是当代名将,号上将,虽然刚死,但是项梁的余威尚在,况且项羽也不是好对付的。
第三、心里认同。不论是诸侯还是秦政府,都是把项羽当做主帅或者主要的对手,是天然的统帅。诸侯在项羽面前都是自觉低了一等。秦朝在排兵布阵上也是把项羽作为主要目标来攻防的。这也是刘邦可以长驱直入长安的的一个重要原因。从后来刘邦乖乖让出长安,就可以看出,刘邦自己也意识到先入关中有点得意忘形了,要不然也不可能乖乖去蜀地。
虽然史书上对当时的情况以及刘邦退出长安等细节做了渲染和隐晦处理,但是仍不免看出,项羽在当地已经是诸侯霸主,没有义帝也可以号令诸侯,不仅仅是因为他能打,更重要的是他的出生,他的身份让诸侯愿意追随他并听他的号令。
项羽具有天然的帝王优势,却自己作死,最后身死国灭,死前居然还说“天亡我,非战之罪”,真的是可笑。但是深究,又觉得可悲,项羽出生后楚国已经灭亡,项羽跟随叔父过的也是朝不保夕的逃难日子,没有受到良好的世家教育,司马迁也记载了项羽读书写字练剑都不行的事迹,可见没有好的环境和条件让他接受世家传统教育,这也是后来项羽性格的缺陷原因,头脑简单,志大才疏。
刘邦是一个好猎手,善于捕捉机会,他深知自己不如项羽,在当时的环境下,项羽高高在上,其他诸侯都一样,没有什么差别。但是在项羽放弃关中,建都彭城之后,他敏锐的觉察到了机会。刘邦抢先占据关中,实际上已经算是一脚踏上了皇座。
刘邦称帝后为什么要诛杀功臣呢?项羽分封诸侯,刘邦也分封诸侯,但是项羽封完就自己跑回家玩去了,刘邦封完诸侯就忙着一个一个清缴诸侯。我想这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尊卑阶级问题。
礼,这个字,表面上看是礼仪礼节礼貌等等,但是深层次的逻辑综合起来就两个字:尊卑。
项羽分封诸侯,完全凭个人心情好恶,虽然封的不公平,但是各个诸侯都不敢有怨言。如果项羽不是那么任性,自己跑回老家去,而是建都长安,那有可能天下就真太平了,至少项羽活着的时候不会有大问题。主要是原因也在于当时尊卑秩序已经确定,只要他愿意在长安安心待着,依据地势,威慑天下,其他诸侯也不敢闹事。
刘邦却不具备项羽的这项优势,刘邦是沛县小吏,虽然现在是汉王,但是在其他诸侯眼里并不具备统领诸侯的资格,说白了就是虽然刘邦定都长安,继皇帝位,各路诸侯心里是不服的。诸侯只是觉得刘邦实力强而已,并不是心里认同。刘邦也知道这个问题,他活着的时候,还能凭借军事力量震慑一下,要是他死了,这帮人肯定造反,所以从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一直到高祖十二年(公元前195年),在这7年时间里,他就是专心收拾异姓诸侯。
这里要说明一下,历史学家一般是把刘邦入关中,秦王子婴投降的那年作为汉元年,但是实际上从汉元年(公元前207年十月)到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这期间是项羽的五年,汉朝真正开始的时间是汉高祖五年,即公元前202年。所以就可以看出,刘邦刚刚击败项羽,称帝之后就开始忙着杀诸侯,一直最后一个有实力的诸侯英布被灭杀后才结束。
刘邦在乱世的几十年,深知尊卑的重要性。其实刘邦之比秦始皇小三岁,他们是同龄人。这也难怪刘邦看到始皇帝的出游车驾说:大丈夫当如此也。满满的羡慕嫉妒恨。所以刘邦不遗余力的清除诸侯,就是为了重新构建社会的尊卑秩序。
尊卑秩序的重构,可以说是汉朝初期的最重要的国策。有几点就可以看出:
第一,新建长安宫殿。高祖八年,萧何大兴土木修建长安未央宫,刘邦起初很生气,“天下匈匈苦战数岁,成败未可知,是何治宫室过度也?”天下还在战乱中,天天在打仗死人,为什么要化这么多人力物力修建如此奢华的宫殿。萧何回答:“天下方未定,故可因遂就宫室。且夫天子四海为家,非壮丽无以重威,且无令後世有以加也。”就是因为天天在打仗,把宫殿修好,修的大气奢华,让天下人都知道这里才是正统,你才是天下人的皇帝,这样尊卑有序,天下归心,让那些心思徘徊的人不再闹事。刘邦听了很高兴。
第二,重儒尊礼。刘邦以前是看不起儒生的,即便是称帝以后也是轻视儒生的。但是后来却积极的亲近儒生,还专门跑到山东祭祀孔子,后来又让叔孙通制定礼仪。这些举动都是因为刘邦深刻认识到尊卑的重要性。汉朝初期,由于刚刚推翻秦朝的缘故,废除了秦法,主要原因就是普遍认为秦法严酷,礼制繁琐。但是没有礼法,朝堂乱成一锅粥,皇帝不像皇帝,大臣不像大臣,没事就在大殿上胡醉了胡乱喧哗,还随便拿剑砍朝堂大殿的柱子,没人把皇帝当回事。后来刘邦让叔孙通制定礼仪,经过了繁复的礼法约束大臣,逐渐就有了尊卑等级秩序。
第三,立储。太子刘盈是吕后所生嫡子,是经历了乱世战乱的。后来刘邦喜欢赵王如意,想要换掉太子,但是后来却没有成功,一方面是吕后的运筹和大臣的反对,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刘邦把这个问题想清楚的。以庶子替换嫡子,本身就是不合尊卑秩序的,如果成功了,让刚刚构建的社会尊卑秩序坍塌,天下人就会认为天子之位都可以随便换人。所以刘邦看到商山四皓的时候,说羽翼已成,难动矣。其实也是说尊卑秩序的局势已成,自己也不能违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