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说《香畹楼忆语》

1


《香畹楼忆语》是嘉庆年间的文人陈裴之写的回忆录,回忆的对象是他的小妾王子兰,作者习惯称她为紫姬。

他十四岁的时候就因为才华出众被汪宪看中。经过一番考察以后,更中汪宪的意。

于是老汪便将自己的宝贝女儿汪端许配给他,定亲时,汪端十五岁。

汪端是谁?

她是清朝著名的女诗人,汪家上至外伯祖下至从侄,都是一门俊彦。

汪端出生在一个高级知识分子家族,加上天资聪颖,从小就有诗才。有作品《明三十家诗选》和《自然好学斋诗钞》传世。

当汪端十八岁那年正式嫁入陈家时,陈裴之感叹:“端之来归余家也,重亲以下称其贤者,无间言。又熟于史传得失、诗派流别者,皆君教之也。”

这种待遇在那个封建等级十分森严和男尊女卑的年代,简直是不可想象的。


2


在茫茫人海中,陈裴之能够被汪端的父亲选中,无疑他自身也是一块良材美玉。

陈裴之的父亲陈文述是钱塘名士,极富才情,而且为人风流倜傥,一生追慕袁枚。

他学袁枚招收女弟子,慕名而来者有三十多人。汪端也跟着公公一起学诗。

在这样的家庭熏陶里,陈裴之声名早著,能够被汪宪选为东床快婿,也就不足为奇了。

“神情似卫叔宝,才略似温太真,文章经济似贾长沙,风流儒雅似周公瑾。”

这是时人对他的评价。

可知陈裴之是个有颜值有才华的金龟婿、公子哥。


3


现实生活中有一部分人有颜有才有钱,这导致了剩下的大多数人的抱怨。他们感慨命运不公,将好东西全都赋予到了一个人身上。

其实这里面有很直接的因果关系,只是大多数人没有意识到罢了。

任何一个书香门第的家族,总需要有一代出现中兴。

而那个中兴者由于自身才情卓然而自然品味高雅,在择妻上会首选德、才、貌兼备的女子;古代女子普遍不入学,所以次之会选择心灵手巧、有德有貌的女子,这样的女子才有气质。

任何一个人,在有选择的情况下,都不会选择长相丑怪的人做伴侣。更不要说是有中兴之才的人。

何况那个年代是一个嫁娶不求房、不求车的年代,许多良家女子也都希望能嫁给一个品德高尚、才华出众的丈夫。


4


由于书香之家最看重诗礼传家,再加上父祖辈良好的基因结合,所以这种家庭里出现高颜值高才华的子女是极大概率事件。

而能悠游文史的,家里也一般都是有几个钱的。

黄巢有首诗叫《不第后赋菊》,是名诗,可感其才气纵横。

不过他家世代是贩私盐的。古代士农工商,商地位最低,何况贩私盐不是正当职业,所以即便黄家有钱,却也没有好女子愿意嫁过去。

黄巢之所以长得丑,大概是他父亲没能娶一个漂亮老婆。不仅没给黄巢一个体面的家庭出身,也没有给他一副好皮囊。

黄巢虽然有才,却因为这两点屡次在殿试被革名,导致他一怒之下揭竿而起,成为了反唐的农民领袖。


5


汪端嫁入陈家后,依然能够悠游于文史诗赋之中。因为陈家是一个开明的大家庭,这要得益于陈家父母高深的学识修养。

汪端为作者生过两个儿子,长子早夭,次子体弱多病。而汪端为了编选明诗,每天看书看到晨鸡喔喔,犹未就枕。

因此,不久她就患了失眠症,而且读书写作耗费了巨大的心力和体力,无法再生育更优质的孩子。

鉴于此,汪端屡次和长辈商议,要为作者纳妾。

当时青楼中有好多女子都主动投怀送抱,愿为夫子妾。不过陈裴之是个孝子,他不是一个好色之徒,他担心这些人徒侈艳情,进了家门,无法和他一起尽孝。

何况,他还要出门做官,照顾父母和汪端的责任自然是要落到妾的身上,所以他写道:采兰树萱,此事固未容草草也。

后来,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因为写了几首诗而认识了紫姬,两人一见钟情。

紫姬明确拒绝大操大办,很低调地嫁给了他。


6


紫姬与作者的三观可以说是极合。

作者重情义,紫姬也重情义;作者重孝,紫姬也重孝。文中有多处笔墨记载,能体现紫姬的这两大品质。

当作者要去远方做官时,紫姬劝他再找一个知心人,好在那里照顾他的饮食起居;当紫姬病危的时候,仍然执手殷殷,劝作者早点去上任,不要被儿女私情耽误。

当汪端生病时,紫姬鸡鸣即起,十分用心地照料汪端,一直忙到废寝忘食。

作者的祖母、父亲病重的时候,紫姬也一样侍奉到长辈不起。

因为劳累过度,紫姬很快就有了咯血之症,怕人担心,隐忍不说,导致最后早早便香消玉殒。


7


紫姬死后,汪端亲自写诗悼念,太夫人亲自为紫姬作传,陈家上下无不悲悼,汪端还命自己的孩子给紫姬服三年之孝。

在古代,对一个姬妾来讲,这种待遇几乎也是不可想象的。

我真的很佩服陈裴之,家中不仅有两房老婆,而且能令两房老婆都不生间言,已属难得。而两个老婆都还很真心地劝他再纳妾,更是令我佩服得五体投地。

作为男人,陈裴之无疑是很成功的,成功的秘诀在于选妾不能光看美貌,也要看重品德。


8


我读完这篇文章在想一个问题,当今的社会中,像紫姬这样的女孩子还有吗?

我想大概不会有了。

现在的女孩子对于婚姻的口号是:“结婚后绝对不能降低我的生活质量!”

这种口号在媒体上,还喊得相当的响亮,几乎已经覆盖到全中国所有的未婚女性。

如果她们读过《香畹楼忆语》,那么紫姬的婚后生活,在她们看来无疑是一点质量也没有,甚至还会是她们所鄙弃和嘲笑的“扶贫式结婚”。

当今社会男青年的婚姻来自两座大山:一是没有贷款的房子,二是巨额的彩礼。这两样都直接关系到女方的生活质量。

我一直以为伴侣之间应该风雨同舟,而当我细看社会现实的时候才发现,原来现在的女生其婚姻标准是我只能和你同甘,绝不能陪你共苦,因为那会降低我的生活质量。


9


相较于之前的《秋灯琐忆》,我并不是很喜欢这篇文章。

这篇文章的文笔藻饰得有些严重,作者特别喜欢用典,或者用代字和代词,几乎每写三五句就要用一次,语言远远不及《秋灯琐忆》轻盈空灵,自然流畅。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就写过“隔与不隔”。如果没有极其高妙的语言驾驭能力,一味地用典用代字,只会令作品减色,隔了一层,令人如雾里看花。

另外,一万两千多字的《香畹楼忆语》,光是引用作者、汪端和紫姬,以及各人的挽联就达到两千多字,差不多我读一段,就引两首词来,令人觉得非常繁琐累赘。


10


紫姬与作者才过了两年多的夫妻生涯,便香夭了。

而作者在三十三岁时客死他乡,汪端一直多病,后来做了女道士,不过四十六岁时也去世了。

在我看来,他们都很可爱,全家人相亲相爱,可惜寿命都不长。


2019/05/23夜 11点

你可能感兴趣的:(闲说《香畹楼忆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