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朋友小A跟我抱怨,说:“怎么办?2019年都过去一半了,但是年初订下的目标一个都没达成。”一脸的焦虑。
听她着急地唠叨一番之后,我终于厘清了事情的来龙去脉。她想学习理财,但是又想等攒够了钱再学,这样可以直接投资。当初立下写10万字生活感悟目标,但是又怕自己写得不好,所以一直在学习中。
能说小A不努力吗?不,她已经很努力了。为了学习理财,平时省吃俭用,尽量多存钱;为了学习写作,不仅买了写作书还上了写作课,可是一篇感悟也没有发布出来。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其实小A的问题出就出在没有“即刻行动”这4个字上。不是说她没有开始行动,而是她花了太多的时间在“准备阶段”。
知乎大V采铜说:“开始并完成一件事情,比做好它更重要。因为只要开始了,你就有机会把它做得更好。”
在日常生活中,像小A这样有目标又肯去努力准备是好的,还有因为懒惰、拖延或者是恐惧等各种各样的因素,一直没有采取行动的。
那么,我们该如何“即刻行动”达成目标呢?采铜在《精进》这本书中介绍了四种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有效达成目标。
一、建立即刻处理小事的习惯。
且不说难的事,就算是一些分分钟可以解决的小事,我们也会拿出种种借口拖延下去。
比如拿快递这样的小事,我们有时也会拖上几天。要么是想等着顺路的时候再拿,要么是想去拿的时候物业已经下班了。
随着网购次数增多,快递也越多。直到有一天你实在受不了,决定改变,一收到快递短信就立刻去拿,发现也没有耽误太多时间。
而且拿快递这件事情,随有随取,在心理上也减轻了负担,不用一直记着这个事情了。
同样的小事还有打扫房间,洗当天换下的衣服,购买生活必需品等等。
做这样的小事,可能用不了多长时间,但是做事情之前各种想方设法的逃避、拖延所带来的心理成本却比做这些事情本身更累。
如果家人之间再互相推脱,引发不和谐就更得不偿失了。既然如此,第一时间自觉把事情做掉,就成了最佳的策略。
二、采用精益创业的方式,完成一个“最小化可行产品。”
精益创业是当前互联网创业最流行的方法之一。它的思想是,抛弃传统冗长改版的计划,用反复试验和获取反馈的方法来探明环境,通过迭代优化来最终计划出一个最好的产品。
在精益创业中有一个关键的概念叫最小化可行产品,它指的是可以使用最少资源、被最快制作出来的、可执行基本功能的、能被用户使用的实验性产品。
创业者应该尽快把最小化可行产品发布出去,然后根据用户使用它的反馈来进行优化,这一过程称为“构建——测量——学习”的循环。这样做的好处可以提前进入市场,接收反馈来学习,避免脱离航向、走进不可逆的失败深渊。
我们在想要达成一个目标的时候,也可以找到“最小化可行产品”,即刻采取行动。比如说,文章开头小A想要写10万字生活感悟,她不必等到学习完所有的技巧之后才动笔。
她可以立即采取行动,先写一篇2000字的读书感悟,发布到某个平台。而这里“一篇2000字的读书感悟”,就是她的最小化可行产品。
这些小产品,可以作为你才华展示的载体,让你的才能搭载着这些载体,传播出去,供其他人欣赏、品味,并获得反馈,然后你可以继续做出更复杂、更优秀的产品。
采铜表示,我们离“精益创业”并不遥远,一旦你明白它的益处和价值,就应该马上行动了。
并指出在行动的时候要做到以下三点:
1.克服“过度准备”的惯性,向前一步,把未完成的事情完成;
2.克服“自我防卫”的心态,乐于接受反面意见,并加以慎重地审视;
3.克服“沉没成本”的固执,有勇气否定并重新构造自己的产品。
三、分解任务,采用图层工作法。
所谓图层工作法,借用的是photoshop绘图里面的概念。
它指的是在用photoshop绘图的过程中,可以把一幅画分成多个图层,每个图层在绘制时是相互独立的,也就是说绘制者在同一个时间只要专注于某一层的效果就可以了,而不需要同时顾及太多的其他要素,这样减少了任务切换的复杂性,也节约了切换成本,而作品最终表现出来的仍旧是多个图层叠加在一起的整体效果。
举个例子,欣赏一首歌的时间流和制作一首歌的时间流是不一样的。欣赏一首歌时,我们从歌的第一秒开始听,每一秒都是多个音轨声音的混合;
而在制作一首歌时,则可能是先从头到尾制作出一条音轨,把整首歌的时间走完,再制作另一条音轨,最后才把各条音轨的声音调配复合在一起。
比如我们看小说,作为读者,可能是从第一句依次看到最后一句。而对一个创作者而言,他写小说的顺序,可能有多种可能性。有的可能喜欢先把结尾写好,有的可能喜欢先把中间的高潮部分写好。
如果从图层的角度来看,一部小说通常有三个图层:叙述、描写和对话。一个作家,完全有可能先把小说从头到尾的叙述部分写好,再营造气氛,再精心雕琢对话。
我们在工作中也可以使用这个方法,比如写报告的时候,它可能会包含这样几个图层:核心观点、逻辑架构,以及用于解释说明的案例和数据等。这时我们就可以根据每个图层逐个去完成,不一定非要按照顺序,从第一个字写到最后一个字。
不仅如此,图层工作法还可以应用于并行处理多项任务的场景中。比如你现在有两个任务要做:写Word文档和做PPT。常规的做法是先做完其中一个再做另一个,或者是做完其中一个的一部分再做另一个。
而图层工作法可以这么做,把Word和PPT任务分别分解为文字、图示、排版三部分。这个时候你就可以先做这两个任务的文字部分,再做图示,最后再做排版,这样交叉着进行,不必非要等着Word文档完成了,再做PPT。
图层工作法是完成一个复杂作品或者复杂项目的基础,甚至可能是最有效的战术。而对习惯于制作简单作品的我们来说,它也是帮助我们迈向更高行动能力的一架梯子。
四、在行动中反思,通过复盘积累智慧。
行动科学大师唐纳德·舍恩认为,“三思而后行”并不一定正确,很多时候甚至可以是“行动先于思考”的,因为“人们的机智行动是高度技巧及复杂推理而形成的,而其中绝大多数又都是隐性的”,因此在行动之后反思,可能会反过来发展我们的认识。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反思呢?采铜建议最好注意三个关键点:
1.保证及时性。意思是说,在做完一件事之后,几分钟内就开始反思。这可能不需要什么正式的程序,低下头想一想就可以了,哪怕这个过程只有半分钟,也比你不反思要好很多。当然最好是能把反思的主要结论写在纸上,以便查阅。
2.梳理反应链。就像我们阅读一本书,能看出这本书的脉络是什么样的,那么反思一件现实发生的事情时,我们也应看到这件事它是如何开始、如何发展、如何转折、如何结束的,他背后的动因、阻力以及关键节点是什么,这些相关的因素又是如何串联起一条完整的反应链的。
3.关注意外现象。在行动中,免不了出现意想不到的结果或者现象,有时候这些结果超出了我们的期望,有时候让我们大失所望,有时候把我们惊得目瞪口呆。意外结果也许并非本身有多特别,而是在于它落在我们原有的认知之外,因此关注意外事件就是打开我们认知局限性的方法。
总结一下,达成目标的最有效方式就是即刻行动,不要拖延或者是过度准备。我们可以采用精益创业的方式和图层工作法对目标任务进行分解和完成。还要学会在行动中反思,进行复盘,从而不断取得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