寸铁写手培训手札 |只要再加这几点,读书笔记也能变现

文:乔春雨一个斯多葛 |寸铁学院:156号

大家好,我是乔春雨一个斯多葛。今天的笔记交晚了,交晚的原因就是理解确实花了点时间,青衣姐的书评课程听了两遍也还没有完全吃透掌握,所以更不敢随便提笔造次,只是截稿将至,写些心得大家分享下。

读书和解书

读书其实是件非常费时费力的事情,在当今世界时间如黄金般宝贵的年代,静下心看几本值得看的书,再写上几份心得体会也是种奢侈之举。很多人将读书的快慢和理解的快慢混淆在一起。记得苏轼小时候读书经常是读上好几遍,还意犹未尽。苏家有个邻居小孩,读书特别快而且一目十行能背下大半,基本一次就能看完,所以家长经常吹嘘,孩子读书多快啊,但苏轼反驳道,史记我读三遍尚未能取其精华,何况只是通读一遍。


寸铁写手培训手札 |只要再加这几点,读书笔记也能变现_第1张图片

事实即是如此,每次用不同的角度去读同一本书,理解和感悟确实不同。比如史记从人物的角度去读,从时间的角度去读,从帝王的角度去读,你能看到几个不同版本的史记,读书如此书评亦如此。当然这个在今后的书评中可以用到,和影评有异曲同工之妙。

书评四大技巧

接下来说说如何写出一篇好的书评,青衣姐这里分享了一个很实用的技巧---四大维度写出合格的书评,只要再加几个点,读书笔记也能变现。一本书要写出好书评,就要像庖丁解牛那样把书给吃透了,吃熟了。当然不是死记硬背,而是要从框架,解构,逻辑和最后对书的延展性上深挖好书。框架其实就是对一本书的基本概括,周边的评论,大致内容的解读。解构比较难些,就是分论。不同章节的精华,不同段落的观点,像庖丁解牛一样,一块一块从文中挖出来,该总结的总结,该浓缩的浓缩。


寸铁写手培训手札 |只要再加这几点,读书笔记也能变现_第2张图片

等框架和解构都完成了,基本对一本的掌握或者说读书稿可以完成了,但这只是基础,逻辑观点才是书评最为要紧的地方,无论写影评还是书评,观点和立场总是要突出表达的,而这个就是逻辑性的体现。把之前所有的线索用一个逻辑主线串联起来才是一篇好的书评,一篇有思想的书评,但这样也最多60分。

最后的延展,才是作者实力的体现,如果说前面是门槛的话那之后的延展才是考功力的时候,犹如厨师比赛烧菜,所有烧菜的流程和火候都完全掌握了,也能熟练操作,但最后那一步,一个称之为体感的东西便成了厨神和厨师的鸿沟。

笔记和书评的差距

记得日本有个寿司之神小野二郎,当他的徒弟需要先练煎蛋,一个煎蛋练十年!煎蛋啊!同学们,只是煎一个蛋而已,谁能不会呢?但一般通过老师选拔可以成为徒弟的,多数是练习十年后,再加上考试失败个200多次,侥幸能过关,但成败的标准就是师父的体感,而对于我们而言,就是读者的体感。


寸铁写手培训手札 |只要再加这几点,读书笔记也能变现_第3张图片

总结下来,读书笔记加几个点确能变现,但辛苦和勤奋是万万不能缺失,就像煎蛋那样,重复重复再重复,最后才是成功。

你可能感兴趣的:(寸铁写手培训手札 |只要再加这几点,读书笔记也能变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