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根圆通章(第七讲7)——净空法师

   

      诸位念念《禅林宝训》,你就晓得从前人如何事师,怎样的态度对待老师,所以他成就。老师要看一个学生快要成就的时候,也是以种种善巧方便来度他。

      在《禅林宝训》里面所看到的是一种根本就无理,不讲理的方法,欺负人。这个学生一点过失都没有,故意找麻烦。这是什么?叫他修忍辱,看他能不能忍,不能忍,那就算了,能忍的时候,还要加深。里面还有一位,到最后的时候,老师一看他就不顺眼,讨厌他,他怎样去讨好都不行,最后把它遷单,還单之后,他晚上就睡在走廊上,还是不离开这个庙,老师也晓得,故意装不知道,白天去听经的时候,在窗子外面,偷偷去听,其实老师统统晓得,以后怎么驱逐,他都不走,甚至于老师的洗脚水倒在他头上,他还不走,最后老和尚宣布要请新主持,他老人家要退休了,请谁,就请那个人。所以多少年的折磨,看他是一个大器,久炼成钢,不经过这个折磨的时候,那个忍辱波罗蜜从哪里学?慈悲心,从哪里培养,没有地方培养,整个寺院的大众,将来他要统理大众,大众如何能够心服口服?所以我们晓得,老和尚培植一个人,苦口婆心真不容易,他这样做的时候,提拔他上来,大家服了,为什么?想想我们做不到,他都能做到,别人做不到,忍人之不能忍,他成就了,这是看中的人。

      我们以前在李老师会下,李老师他对人是如此。看你这个入可以成就了,常常找麻烦,有打有骂,看你这个入不成器,对你很客气。从哪个地方看?就是打你骂你,你对老师并不怀恨,这是一个可教的人。打了一次,骂了一次,你怀恨在心,他看我就是不顺眼。老师当然会知道这个事情,下一次就对他很客气,从此以后都很客气,为什么?不跟你结冤仇,你要来听经,随你来听,你听多少,随你多少,不会认真教你,就是什么?你不能忍受,这样的学生,等于说放弃了,舍弃了。李老师教学是这个教法,换句话说,你真肯接受,他真教你,你能够接受一分,教你一分,你愿意接受十分,就教你十分,你那个量很小,只要一分,他说我要多教你一分,我白费了力气,为什么?你只能接受一分,教你二分你就受不了,你就无法接受了,所以老师对待学生,没有偏心,不要说老师对这个对那个的,真没有偏心,而是学生各人根性不同,所以我们看到教学有差别,这个道理在此地。

      佛法,世出世间法最大的学问,没有个十年八年不能入门。诸位想想看,今日之下,有几个人能够跟一个老师十年八年的?实在是难。现在人想学的,最好几个月就学会了,就毕业了,那他最高兴,三年都嫌太长了。实际上诸位想想,三年能够学到什么东西?纵然一天上八小时课,三年都有限,这一点希望大家要明白,要懂得,真正遇到一个善知识,如果你要轻易离开了,这真正可惜。佛法里面常讲,百千万劫难遭遇,这个机会一逝之后,再很难得到,很不容易得到第二次机会。这是我们一生当中修学成败的关键所在,一定要见道,见道之后,你就想留在老师身边,老师也不愿意,老师必定叫你出去修学,为什么?唯心参学,万事练心,才能真正增长你的定力,增长你的智慧,把你的境界不断提升,那是参学的事情,所以老师要是再留你在身边的时候,那对不起你。你有能力出去参学,不叫你参学,这是不可以的,没有能力参学,老师不会叫你参学,你要自己愿意去参学的话,出去了,那你就舍弃了老师,你是放弃了修学的程序,这是说到见道,修道,而后证道。

      此处这个入灭,修道入灭,你看,从见道而后修道,由修道而后证道,入灭就是证道,在他将证未证的时候,这个时候是一个难关,观世音菩萨示现阿罗汉的身份,声闻就是阿罗汉,来帮助他证得阿罗汉。

      前面讲的这是四圣法界,以下是讲六凡法界,在这个经文里面就有差别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耳根圆通章(第七讲7)——净空法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