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随笔2/兰心

端午随笔2/兰心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又至端午节,燥热的天气变得凉爽起来。适逢周末,多一天假日,孩子们闹腾着要去外婆家过端午,比平时完成家庭作业的速度快了一半。临近末考,我对他们要求严格起来,去外婆家玩一天的时间,回来两人在我这里拼背英语单词必须过关!异口同声的爽快答应。

大山之巅,除了满目的苍翠,便是十八弯的盘山公路了。没有河流,只有深沟溪涧,水却是澄碧见底的,没经过污染的潺潺溪流,便是昔日我们上学途中,趴下就可以咕咚一气的甘甜怡人的农夫山泉。孩子们听我说过,见到溪水便都闹腾着要下车尝尝,被他们正在开车拐弯的大舅喝声止住,顽皮的小侄子嘟囔着小嘴:“哼!臭爸爸,我不跟你玩儿了!”便眼巴巴望着窗外。

对于大山深处,生我养我的地方,父母健在的地方,我心心念念的地方,根深蒂固地也成为孩子们依恋的地方。土墙房子,泥巴大场,积蓄粪便的茅坑……这些简陋的环境都阻止不了他们的步伐。炊烟升起的地方,于鸡鸣狗叫中眷恋着亲情。这份依恋成了心里的永恒不变的慰藉,成了老人侍弄菜园、果园的动力,这份余热便是满满的、浓浓的爱意。

菜园里一派热闹的景象,豆角、黄瓜、茄子、辣椒等都争相挂满藤架跟枝头。菜园中间的池塘里我前年栽下的菖蒲已然成片,葱葱郁郁的舒展着灵秀剑气,向外挥发着馨香。这下母亲可以不用去别的地方挖菖蒲给孩子们做链坠儿挂脖颈或腕儿间了。往年每年的端午节奶奶都要给我们用菖蒲根做坠子佩戴身上,用来辟邪跟蚊虫叮咬,作用跟雄黄酒相同。这习俗便被母亲延续了下来到她的孙辈儿。


端午随笔2/兰心_第2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五月五,是端午,背个竹篓入山谷;溪边百草香,最香是菖蒲。吃爻雄黄酒,毒蛇远远游。忆起儿时的端午节,奶奶总是一边哼着歌谣,一边给我和妹妹梳羊角辫子,辫稍插上她从石榴树上挑摘下的火红的石榴花苞。奶奶梳头发特有一套方法,抿一小口水,噗,喷到我们的头发上,用手捋一捋,再用梳子很顺的梳下来。不似母亲那样硬生生地梳下,拽的头皮生疼,我们一边疼得掉眼泪,一边听母亲喝着不许乱动。

隔辈儿亲也是这样根深蒂固的被一代一代沿袭了下来,如今的母亲对她的孙辈儿也是这样的呵护备至,疼爱有加了。我们对儿女的断喝管制常常换来父母的批评,他们的护犊情深也常常惹来我们的抵触情绪。但无论怎样的教育方式都是一个爱字,我们的恨铁不成钢也是沿袭了父母当年的心境。

今年,母亲身体大不如从前,没让她采蓼叶包粽子,家嫂在超市里买了多种口味的南方粽子。孩子们对于吃总有一种跟风的趋势,无关口味。大姐做鞋,二姐有样,这个说蜜枣粽子好吃,那个便不会去拿猪肉粽子了。这样便会常常因为一种口味不够分而抢食起来,这样的场面也是令人又好气又好笑的一

“趋之若鹜、东施效颦、邯郸学步…”是贬义词,将来成年,走进社会千万不能有这种心态。盲目崇拜、模仿,总会弄巧成拙,一事无成。任何事情,认准了就去做,不动摇,不跟风,这样才会有一番作为。

入的学堂,便也掌握了不少知识,知道了端午节的由来和习俗。在春秋之前端午节是祛病防疫的节日,后因爱国诗人屈原在此日殉国明志而演变成中国汉族人民祭奠屈原,以及缅怀华夏民族高洁情怀的节日,沿袭至今,屈原之名流芳百世,爱国精神也传播至华夏各地。

“知死不可讓,願勿愛兮。明告君子,吾將以為類兮。”女儿一边吃着弟弟妹妹们抢剩的杂粮粽子,一边摇头晃脑背着屈原的《怀沙》。


端午随笔2/兰心_第3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端午随笔2/兰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