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提醒:我们应该要带着“功利”的心态去读书

导语:读书确实有捷径,但对于不同的书籍,你是选择曲径通幽,还是阳光大道,应当因书而议。

《这样读书就够了》是“拆书帮”赵周编写的,有关读书方法的应用型图书;也可以说这是一本有关“拆书帮”的宣传读物,这本书让许多人在读完后都会下意识地去进一步了解“拆书帮”,想搞清楚它到底是什么东西。

为什么说它是应用型图书呢?

确实,在书中作者介绍了一种读书的方法,而且这种方法有一定的实践性和功能性。它更加注重读者对于知识的应用层面。让我们在读完一本书后,会有不管是现在还是将来都真的读过这本书,并且这本书真的对我产生影响的感受;有了这样的感受我们对读书就不再那么排斥,也不会感到那么迷惑,更不会有“读书无用”的想法了。从这一方面来说,书中的这种理念还是值得提倡的。

我读的《这样读书就够了》应该是老版本,书的封面有这么一句话“献给所有买了书读不完而心怀愧疚的人”;我想它肯定击中了许多人的心。或许每年我们都会做计划定目标“今年我要看多少本书……”、“今年我要做多少读书笔记……”等等。但到年中了,新买回来的书仍被搁置在一旁,我们甚至不敢去触碰它一下,毕竟对它,我们心存歉意;我们只能用“太忙了,实在没时间看书”这样的借口麻木安慰自己。到了年末,我们又会重新做计划定目标,但现实却未曾变化,没有读的书一本也没读完,没有写的读书笔记一本也没写完。

但我们却有这样的错觉,似乎读了很多书,但一点知识也没能吸收到。读过的书似乎对于自己一点用处也没起到。其实,我们根本没有认认真真读完整一本书,也没有认真去做过一本书的笔记,这又谈何吸收知识呢?豆瓣上一本网友说“书买到就相当于已经读完了”,或许指的就是这种情况吧。

而《这样读书就够了》一书中,给我们介绍了另一种读书理念和方法。首先它认为书不需要完全读完,只要我们能够用上书中的一个观点就已经证明我们读过这本书了,那怕我们丢弃这本书也无所谓,这就体现了作者对书或说读书价值观的理解。我暂且叫它“书的功利性”趋向。我用几十块钱买回一本书,只要我能用上书中的一个点子,而且这个点子对我的工作、生活有很大改变就值回书价了。当然,这里的“书的功利性”主要是指,书对读者能够产生的功能性和应用性效果而言的。

它所介绍的读书方法称为“拆书帮便签读书法”,是基于它的读书理念提出来的。所以,如果你不认同“拆书帮”的读书理念,也就可能不认为它的方法有效。这种方法也被叫做“RIA读书法”,按作者的说法是“阅读、引导促进和拆为己用”三大部分。其中关注的重点是“拆为己用”的环节,“引导促进”类似于一位引领者带着按他的逻辑去思考;而这里的“阅读”并不是你要读完整本书,甚至到最后,作者直接明了地说,阅读者并不需要读过这本书或在进行拆书活动前根本不需要知道是什么书,因为领读者会在活动中把书中的部分片段发给阅读者,而读者真正要做的就是好好读完书中节选的一小部分内容,然后就进行反思和应用环节。所以,我觉得它更加偏重于对日常工作、生活细节的反思和改进,而阅读书中的小部分内容,只不过是一个引子而已。这完全就是出于“书的功利性”来进行的思考活动。

其实,作者也应该知道这一点,所以在介绍到哪些书可以给读者进行拆解部分内容时,更多地是从实用类图书进行介绍,而对理论类、叙事类或小说等其它类型的图书,认为那些是更高级的拆解,需要有深厚了底蕴才能实现。

出于社会繁忙、工作生活节奏快速的角度来看,这无疑是有可取之处的,毕竟,大家都希望能获得更多的干货,而不是虚无缥缈的大饼。

《这样读书就够了》其实更像是一本宣传读物,为什么这样说呢?

因为,虽然书没有明确地说,但处处可见的是,如果你想获得书所说的读书效果,你就应该去参加“拆书帮”组织的拆书活动,而且不管是线下还是线上,至少你要去参加3次以上才有些效果。当然了,它认为读者自己也可以自己进行这样的读书活动,但我翻完全书,并未找到专门针对读者个人而讲解的内容。另外,书中有许多案例,这些案例也基本是在一次次活动中得来的,虽然也对“便签读书法”进行了讲述,但更多的是关注在拆书帮组织的读书活动当中。更确切地,这本书像是写给拆书帮内部人员阅读的规范教程。

而对于真正的,如何阅读书本的操作方法,比如怎么把一本大块头图书顺利啃完并有效吸收这些方面也并未进行详细阐述。所以,如果我们是想从这本书中找到一种能帮我们好好读完整本书,对书有严谨的逻辑上掌握的读者,我认为《这样读书就够了》并不十分适合。毕竟,它专注的只是书中的任一点内容,而且这一点内容或许只充当一个引子,更多的在于读者的反思和再总结运用。

总体上来讲,作者提醒我们,在快速发展的现代社会,在迫切要掌握各种干货潮流下;读书更多的应该要注重它的可应用性功能,只有落到实处的东西才能提升我们的工作效率,提高我们的生活幸福度。

但我想说的是,方法虽可借鉴;读书也不能一味地断章取义、囫囵吞枣;许多时候,读一本书,还是要从整体上去把握作者希望传递的东西。

你可能感兴趣的:(重点提醒:我们应该要带着“功利”的心态去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