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天、最后一天

20出头刚刚毕业参加工作,我在江北,沙沙落脚在江南一个乡镇企业的实验室里。沙沙的爸爸妈妈都是高级知识分子,我省吃俭用努力攒工资的时候,沙沙在她父母亲的影响和帮助下,公费去了南京大学读硕士研究生研修班,第二年她就正式考上了硕士研究生。在她考完被录取还没有上学且已经辞职的那段时间里,她跟着出差的妈妈去了北京,第一次坐飞机。回来以后,我们通电话,也许是通信,她对我提到了死亡,提到了生命的最后一天。她说,坐飞机的感受,让她突然意识到了要把每一天都当做生命的最后一天来过。

事实上,她生命的最后一天,停留在了她29岁的那年11月初。

近来,因为微信,知道了中国还有向古典、战隼、李笑来等这样成功的人,已经实现财务自由而且影响力巨大的人。我听他们的讲座,看他们的文字,常常想,沙沙若活着,成就应该远远超过他们。

大学里,她精力充沛,又是担任系团总支要职,又偷偷疯狂恋爱,成绩又好,颜值又高;考研以后她把笔记本送给我,密密麻麻又条理清晰,我们大专只学了一年英语,可她硬是通过了研究生考试,原来专业是电气自动化,可研究生考的是社会学;研究生毕业以后去了上海,过渡一年后考入上海一家大机关,工作非常出色。虽然随着她的忙碌程度越高,我们的联系开始慢慢变少,但我知道她的聪明,她的努力。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情商高,是时间管理的高手。即使在生命的最后一年里,她依然身兼数职,各项工作都干得特别出色。而且她对着人生有着特别明确的规划,什么时间,财务上达到什么样的高度,工作上能实现什么样的突破,她都了然于胸......她的去世,让我明白了什么叫做生命的宽度和长度。

然而,她没有来来得及留下片言只语。我已经无从知道,她是不是真的把每一天都当成生命的最后一天来过,如履薄冰。

有一天,在收音机里又听到《从你的全世界路过》电影上映的消息。虽然这应该是个爱情电影。但瞬间就想到了在我的世界路过的沙沙。路过了,留下了记忆,却又绝迹。

今晚,当我读《最好的告别》,第六章是“放手”,讲到“为最后的阶段做好准备”,不知道为什么,又突然想到了沙沙。沙沙一定没有想到,她的生命的最后阶段会来得那么早,她肯定没有有意准备,但她用她特有的方式,无论从工作还是生活上,都做着日日更新的准备,即使她最后是昏迷着离开,但她的自我管理,让活着的亲人并没有因为她突然撒手人寰而陷入各种乱麻。

倒是活着的人,如我,步入体力不济的中年,却始终没有勇气,也没有能力,把每一天都当成生命的最后一天来过。

你可能感兴趣的:(每一天、最后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