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商业讨论中, 可以分别从哪6个角度观察问题?

有一个段子说——IBM向全球出售复杂的计算机管理体系,但是当人们去他们的总部培训时,发现他们自己的项目组使用的是——小黑板。

在亚马逊、苹果的内部会议中,PPT是被严令禁止的。他们认为这种方式会让与会者变得“被动”。Facebook更是有一种白板文化。白板和沙发处处可见,墙上还有大块的涂鸦,刺激着每个人的视觉神经。

为什么在计算机如此发达的情况下,人们还在用手绘图解决商务问题呢?我们在前面几期的内容提到过,做笔记、做思维导图这种视觉化思考方式很适合运用在个人学习中,但为什么会议讨论时,也可以用视觉化展示呢?

边说边画VS PPT

1. 交互感

人们爱看别人画画——在边说边画的过程中,人们的注意力一直跟随你的笔调走,不会乱跑——不管多粗糙——这是事先设定好的PPT比拟不了的。

手绘图有即时性,毛坯式的粗糙都更有亲和力。

在各种MOOC启动三分屏、视频动画的时代,可汗学院的5600段课程,全程只有一个手绘板,依然保持着很高的完课率。

手绘图也更有全景感——PPT翻完了30页,也许你还是看不到全景图,目睹一幅图(哪怕是十分复杂的图)一步一步成形,可以让人将这幅图看得更透彻。

在商业讨论中, 可以分别从哪6个角度观察问题?_第1张图片

2. 持续升级

思考是个持续试错的过程——所有的思考都是擦了又改的。我们最终完成的图很少与我们刚开始心里想的图完全相同,能够随时改动是很重要的。

在讨论中,手绘比PPT展示更加有效。

3. 更多创意

很多人都有一个经验——PPT和Keynote都有很多内置绘图,让我们很容易按照一个思路直接画下去了。模块化的方式阻碍了灵光一闪的可能。

所以,也许最好的方式是——在高度思考、互动的小范围沟通中,使用手绘的图,而在需要大面积宣讲的时候,比如讲课、路演中,可以使用简洁的、基于手绘的PPT。


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视觉化呈现不需要绘画功底!不需要绘画功底!不需要绘画功底!

视觉化呈现与在画画没有任何关系。他是学着用眼睛 “观察”,然后用图形“展示”。    

第一步:6维观察

即使隔行如隔山,你也不用担心,因为几乎所有的商务问题都可以归结为以下6个侧面,4W2H。

1. Who  谁/什么---人、角色;

2. How many  有多少---数量、频率、增长;

3. When  什么时候---计划、顺序、进度;

4. Where  在哪里---方向、趋势、站位、归属;

5. How  如何做---方法论、要素、流程;

6. Why  为什么---关于整个系统的展示。

你可以在你的资料里寻找这6个维度的信息,或者在会议中直接就这6个维度提问。这会让你的思路非常清晰,很快找到问题症结。

比如说:

如何开始做一个付费专栏?需要找到什么人?

How 怎么做的?流程如何?

Who 都需要什么人?

When 何时交付?

我们的业绩连续2个月下滑,因为竞争对手在新的趋势下,有很好的策略,如何应对?

Where 我们在竞争格局中的位置?

Who 谁在竞争?

Why 为什么差?

How 如何做?

第二步:展示

找到其中几个维度,然后尝试把结果用图形展示出来。


无戒365天极限挑战日更营  第160天

你可能感兴趣的:(在商业讨论中, 可以分别从哪6个角度观察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