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还是用用心,来看见,来感受,来尝试去懂得孩子吧。也许,这才是孩子想要的爱!

  20191108      周五

*中午吃饭,孩子依旧是边吃饭边看电视。

之前因为孩子吃饭时看电视,我非常抵触,觉得孩子吃个饭都不专心,为了多看会儿故意磨蹭,吃个饭能吃很长时间。再一个,我把孩子的看电视看手机都当成是“不良行为”,认为这是“玩物丧志,抵制不住诱惑,影响学习”。于是,我说过吵过强行关机过,为这事儿没少和孩子发生争执冲突。

有次聊天,孩子说,“我为什么不能有点放松时间?我看电视,最多也就是看看体育新闻或者动画片;看手机我也是搜搜百度,又不玩游戏;我干嘛不能接触电子产品?我可不想被同学笑话,当啥也不知道,什么也不懂的原始人!”

说实话,孩子说的这些,我倒真没认真想过。我上学的时候,是被父母禁止看电视的(当然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我也没少想法设法偷偷看)。我光在自己的标准里,光凭自己认为的“对错,应该”,光在自己的“担心”等感受里,要求着孩子应该怎样,不能怎样…却没有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看看他的需要,他的感受,他为什么要这样,为什么做那样?(我从孩子到妈妈角色的变化,也让我忘了,我当孩子时的种种渴望和感受。离了解,理解孩子越来越远。)

这以后,孩子中午吃饭时看电视,我就妥协了,不再咋咋呼呼的说教或是唠叨。刚开始放开的时候,孩子还看过四五十分钟;后来,见我不吵不催了,反倒也就看个二三十分钟,正常速度吃饭,吃完饭就离座不看了。

*今天中午,他看体育新闻里有林书豪打球,就很兴奋的给我科普林书豪的履历。

我突然想起我们都认识的一个人,那孩子学习好篮球打的也好。我冲口而出,“你看那谁谁……”

孩子的兴奋劲儿被我的话打断了,猛地一怔,低头边扒饭,边嘟囔了一句,”妈妈,你老说我,你看谁谁怎样怎样,你就不能向人家学学,也像人家一样?!

我们同学都说,家长们太气人了,成天觉得自己的孩子讨厌,光喜欢别人家的孩子。

我早就发现,你也是这样!”

说完,孩子端着碗,到阳台上去了。

*我…

我看看在阳台上,有些委屈又好像在生闷气的孩子,竟然无话可辩解。

可不是,我守着自己的孩子,天天念叨着你这不行,那不可以,要这样,应该那样…说的挑的都是孩子的不好不足;挂在嘴边的,都是,你看谁谁多好,你咋不向谁谁学学呢?

唉,别人家的孩子,别人家的孩子!

若是孩子像我这般,把别人家的妈妈挂嘴边,我是不是早就气炸了?!

此刻,我感受到孩子的委屈和愤怒,感受到孩子的难过了。

我赶紧走过去,搂搂孩子,上下推推他的背,做个表白:“我肯定最喜欢你,我自己的孩子啊。”

*这几天在微信里,正好看到几篇《别人家孩子的内心谁能懂》的文章,尤其是今天的这篇,让我深受震撼。

孩子的需求和感受,我们做父母的可否看见?

孩子的内心,我们做父母的可否懂得?

我们口口声声说,孩子,我爱你,我这是为你好。

我想,我们还是用用心,来看见,来感受,来尝试去懂得孩子吧。也许,这才是孩子想要的爱!

笔记摘抄:摘自公号郑委老师《“别人家的孩子”的内心,谁人懂?(四)》

*孩子的生命成长需要家庭系统的整体调整,父母是赋予孩子生命底色的人,父母如果不能坚持修行自己,是无法与学校一起托举孩子成为真正优秀的人的。

维纯在描述自己曾经的生命底色时,用了“温水里的青蛙”“生活苍白、平静如水”“玻璃罩子”……这些不正是郑委老师形容维纯妈妈的词语吗?凡事都没有巧合,这是家族轮回的必然。

(我们的孩子,呈现的,是我们的样貌。孩子的问题,大部分反映出的,是家长或家庭的问题)

成长,并不专属于少年,更属于我们这些跌跌撞撞的成年人。

*当我闭上嘴,只听只看少说话时,我感受到了……

(平日里的我们,说的太多,想的太多,标准多评判多,唯独,用心少。只有闭上嘴,打开心,耐心点,我们才能真正的去听,去看,去感受…)

*我用心凝视着儿子。当四目相对,望着眼前的高高大大的儿子,既熟悉又陌生。很久没有这样看着孩子了,泪水滑落下来,穿透了心底。

我看见了眼前这个小生命的柔软,他目光中唯一的渴望就是躺在妈妈怀抱里,哭了笑了,和妈妈分享;累了倦了,有妈妈亲一亲。

因为贪恋他成功带给我的虚荣,贪恋他站在鲜花和掌声里的光鲜。(父母的虚荣攀比要面子,成了欲望,不断向孩子索取,不断强压给孩子。)

“我错了!”我大声向儿子道歉,拥抱着儿子,忽然找回了小时候抱着他的那份温柔。

*(下面这段话是孩子写的)

我小时候实在太乖了,在人数本来就不多的学校里总是名列前茅。家长老师们对我自然有着很大的期望,我的人生未来会怎样,可能在他们每个人脑海中都已经展现出一片片各不相同的辉煌。

我那时就是太听话了,把他们的想法全都当成了自己的来活。他们觉得我是个好孩子——好孩子,不该淘气,我就不淘气。他们觉得我是个好学生——好学生,该好好学习,我就好好学习。

渐渐地,一年年,我在这些声音中慢慢忘记了自己到底想要什么。对自己的想法越来越忽略;对自己的感受也不再去感受。而那些他人对我的看法和要求,也就取而代之,成为了我的行为和生活准则,我成了一个活在别人眼光里的人。

不断地有光环往我头上戴,我继续看别人的眼色行事,继续在恐惧和欲望的黑线上循环。其实这种感觉真的很累很累,那需要耗费巨大的能量,我开始有了一种深深的无力感,感觉世界上没有什么东西可以让我有行动力去做任何事,可是自己又不断地要求自己符合周边人的要求和期望,去获得别人的认可。

(孩子内心的痛苦,我们懂么?谁愿意活在别人的眼光和期待里?谁愿意背负着别人的要求而活?

是我们,把孩子推向这样的痛苦!)

*所有的成长都需要经历重锤后,被打碎再重建的过程。

耐心一点,再耐心一点;

坦诚一点,再坦诚一点;

勇敢一点,再勇敢一点;

温柔一点,再温柔一点;

当然,还可以顽皮一点,再顽皮一点。

因为,我们想和他一起

拥有更可爱、更生机勃勃的世界。

文章链接

https://mp.weixin.qq.com/s/eAx8Peh5xpDdB_dTp6c6vw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们还是用用心,来看见,来感受,来尝试去懂得孩子吧。也许,这才是孩子想要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