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209佛教真正在谈什么?

开示:袁一先生

地点:乌海--莲花厅

佛教真正在谈的是跟智慧有关的事情,是跟从执迷当中觉醒有关的事情。

如果我们经历的所有的挫折,所有的苦,哪怕是包括世俗的一些小的摩擦,一些坎坷,能够让我们生起一个出离心,那就变的有意义。

佛法谈的是跟觉醒有关的事情,用各种各样的方法。也许是靠心性层面的修持获得觉醒,也许只是靠简单的几个动作,由于内在的运作机制为我们所了解,所以顺应这种内在的机制,我们用几个简单的肢体上的动作,就像练瑜伽或者一些简单的动作,它就可以化解这种分别心。

当你的分别心息止,你自然会变成一个善的人,你不会去做恶,你也不会去生起那么多的烦恼,这不就从一个普通的状态变得稍微自在一点了吗?

然后慢慢的到一定程度以后,可能又需要一些缘起去提醒你想到,我现在的这种安乐还不够。因为可能我们活着就是一种本质上的苦,而生命不能结束,它还有一段又一段的延续。他会接受更多的东西,这时候他会接受佛法更多的内容。

大部分人刚开始一定是从世俗的诉求去试图了解佛法,这很正常。你一定要有一个渴望,哪怕是说我渴望明天中彩票。你得有一个渴望,你才会去寻找。没有这个渴望,不会去寻找。只是有的人可能会因为业缘的因素,有的人选择正信的方式去寻找,有的人就选择了旁门左道。但总之,不管怎样,他心里确实还是对达成这个目标有一个渴望。完全没有渴望就不会有任何的可能性。

所以佛法关注的东西一定是跟智慧有关的,一定是跟真正彻底的离开这个苦有关的东西。对世俗的道德层面的东西,他不会去参与,或者过多的去做这个事。如果要做也只是为了拉拢一部分人来走上这条路而已,而不是说他真的在乎这件事情。如果他真的在乎这件事情,就跟本身佛法的核心的思想相违背了。

我们说诸行无常,什么叫诸行无常?意味着说不管是苦还是乐,都一定会有有价值的一面和带来隐患的一面,这被称为诸行无常。

诸法无我是什么?意思是说,这所有的一切呈现,在本质上来说,如果你认为它呈现了,它可以说是中性的状态。中性的状态意味着说,由你去渲染它是好的还是坏,是得还是失。

而最终当你执著于你的渲染的时候,你会掉入到有漏皆苦的状态当中。

当你明白这一切只是你的渲染,你不再与它互动的时候,它的诸法无我的这个状态,其实就跟你自身的这种无我的状态就合二为一了。这就是涅槃寂静,就这么简单。


————

问:我感觉佛法很难。

答:

只是因为我们对一些关键性的东西不是那么了解。

我们如果知道说一切的起因跟分别心有关,而摆脱束缚跟息止分别心有关,能够知道这很简单的一点,我们就可以找到很多相应的方法去做。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说围绕这个方法,或者包括从见修行的这整套系统来说,它就是为了息止你的分别心。一旦围绕这一点去做,就会变得非常简单。

先觉察自己的分别心,然后懂得用各种方式去让它瓦解。也许是对治的方式瓦解它,也许是让它自行瓦解,因为它一定是有生灭的。你现在生起一个念头,它过一会就有念头消失,或者被另外的念头所替代,所以分别心是有生灭的。

因此没有那么复杂,只不过是刚才大家按部就班学习的时候,因为这个知识体系太庞大了,或者我们看不到一个整体的状态,所以觉得好像我拿着这个导航往前走,但我不知道整个地图是什么样子,所以会有点茫然。但其实,这只是因为我们缺乏一些了解而已,而不是它有多复杂,它没有那么复杂。

我们不了解自己的心的运作状态的时候,它就会显得特别复杂。我们对自己非常熟悉的时候,它一点都不复杂。

因为八万四千法门是用于不同众生的状态的。所以真正的回到我们自身来的时候,可能只需要一些很简单的几个法门,我们就可以变得非常自在。所以学习的过程没有那么累。

但有一天我们真的感到说,我学这一切,我去修持,我去实践这一切,是为了帮助他人的时候,如果我们真的生起那样一个利他之心的时候,那别说八万四千法门了,再多的法门我们都会去学。但是这个心是一步步的累积起来的。

先从让自己的内在变得自在开始,这样跟家人的相处会变得更加自如,跟家人的相处,我们没有带进去紧张、抑郁等一些潜意识活动中的这种紧绷情绪,这时候家里的氛围就会慢慢的发生改变。

你可能感兴趣的:(20191209佛教真正在谈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