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内动脉瘤是临床即将面对的一个问题与挑战,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健康,其致病因素、病程发展及治疗方式等都是临床研究热点。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主任、中国医师协会神经介入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张鸿祺在MED24公开课中,分享了当前凶险动脉瘤的临床与研究热点。
点击观看公开课,满满都是干货
颅内动脉瘤病因
颅内动脉瘤实际就是脑血管突出的空泡,血管壁因此变薄,容易导致出血。这样的动脉瘤可以在颅内的任何血管上出现,尤其是颅底大血管,如Willis环附近。那临床上有哪些因素会导致颅内动脉瘤?
脑血流量大:脑组织重1300-1500g,仅占全身重量2.5%,但脑血流量占心搏出量的15%~20%,相对于机体其他组织,脑部承受更大血流量
颅内外动脉结构不同:弹力纤维及一些纤维结缔组织相当于车胎里的子午线,是维持车胎承受压力的一个重要结构。弹力纤维的减少会增加血管破损风险
动脉内皮细胞:内皮细胞对血管营养、发育、老化及修复等有重要作用,是信号产生和传递初始的地方。但在形成动脉瘤过程中会变得松散、排列紊乱
动脉瘤发生发展过程
血流动力学因素:脑血管中的血流,如果长期高速度或大量血流冲击一些破损或先天结构不足区域,就可能形成动脉瘤,尤其是在血管分叉或血流急剧拐弯的部位。
血流动力学因素
细胞学因素:内皮长期受到损害,进而导致整个血管壁的结构不良。
细胞学因素
动脉瘤破裂风险研究
许多患者会有这有的疑问,动脉瘤肯定会破裂吗?下面两个国际前瞻性研究或许可以给临床医生及患者解惑。
国际未破裂动脉瘤研究(ISUIA):
破裂风险因素:大动脉瘤(<10mm为0.05%/年,≥10mm为1%/年);后循坏动脉瘤
日本未破裂动脉瘤研究(UCAS):
破裂风险因素:大动脉瘤(7mm为界)、前后交通动脉瘤、动脉瘤有子囊、女性
动脉瘤破裂风险的评估(PHASES)
动脉瘤增长风险评估(ELAPSS)
临床上可根据血管造影形态(两维图像、3D旋转)、血流动力学模拟、动脉瘤壁HRMRI等分析动脉瘤个体。
动脉瘤治疗
目前,颅内动脉瘤治疗的两个最主要的方式是:介入及手术开刀夹闭治疗。夹闭是指用动脉瘤夹把薄弱动脉瘤壁从正常血流隔开。
介入与手术
弹簧圈栓塞即微导管经血管达到动脉瘤腔,用弹簧圈填满腔内,使得血流不再冲击薄弱动脉瘤壁。
弹簧圈栓塞
颅内动脉瘤一旦破裂,凶险紧急,死亡率达到50%,第二次出血死亡率达80%。蛛网膜下腔出血是常见的动脉瘤出血,很多医院都建立了蛛网膜下腔出血绿色通道。一旦怀疑急诊病人蛛网膜下腔出血就需要马上行CT检查,当发现动脉瘤需立即选择治疗方式。
蛛网膜下腔出血绿色通道的最优化
张教授团队受科技部委托,进行破裂动脉瘤和未破裂动脉瘤的研究,在此基础上,他们对项目进行扩大,形成了「中国动脉瘤计划」。
目标是在5年内培养500家医院,使其能够独立救治动脉瘤,真正达到「以颅内动脉瘤的救治,带动脑血管病诊疗水平」。
编辑 | 王丽
终审 | 汪言安 郭颖
王选锭:感染界的“福尔摩斯”
如何从2000多种细菌里面找到元凶,如何正确降阶梯抗感染,大万能广覆盖的正确用法,错误的教科书,你不知道的“痰培养”,培养出耐药菌就一定要用超强抗生素吗,碳青霉烯类药物该如何选用......
关注公众号MED24,回复“福尔摩斯”查看完整内容。
MED24医学传媒面向广大医生及医学生,致力于打造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医学视频资讯平台。
to be continu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