卒中120

三年前参加全国医学科普大赛,听一位同道讲解卒中120,讲完后有奖问答,我还得了一个纪念品,1看一张不对称的脸;2两支手臂,一侧无力不能上抬;3聆听,说话口齿不清。立即拨打120.回家后仔细查阅资料,原来早已规范,FAST检查1face 2 arms 3speech 4 time,当然术业有专攻,此类病人,我们科接触的不多。不管怎样这位同道如此幽默风趣的科普,让我始终记忆犹新。

科普觉有趣,但是作为心血管内科医生也在思考,希望这样的病人越少越好,主要还是要把高血压的控制好,从源头减少卒中。减少个人经济负担和家庭负担,节约医疗资源才是根本。阻断根源是关键,但是生死救治一样必不可少。

今天这个病人,让我见到了生死救治。虽我们积极处理,但愿老天保佑。我想就此总结下:42岁正值壮年的男性,早上起床刷牙,7:00左右突然左侧肢体乏力倒地,9:45分入住抢救室,我们的团队立即反应,报告我血压220/123mmHg,我看神志嗜睡,瞳孔不对称,单侧肢体活动障碍,病理征阳性,启动降低颅内压。我们的护士团队3分钟(9:48)完成心电图和凝血,血常规,生化检查;同时已建立静脉通道,遵医嘱甘露醇快速静脉滴注;护理团队成员已电话CT室启动绿色通道,完善头颅CT,一刻都没有耽误12:05分顺利完成头颅CT。快速高效的团队配合,是学科带头人领导下的积极向上的凝聚力和团结的体现,为他们点赞。虽我们急诊达不到上医治未病,但是却能做到了快速应急,团队各位成员压根没有在意儿茶酚胺一过性分泌对身体的无形影响,懋足力气、一鼓作气、争分夺秒的精神值得敬佩。

当然其中也有待改进的地方,后来得知没有提前电话CT室,只是靠护士刷脸进行,我陷入思考。团队配合,如果能够更好的人格魅力可以,但是从专业角度,应该是转向规范的制度流程更靠得住。再则我们的会诊,急诊岗位只是急诊,医学知识更新日新月异,急诊会诊必不可少,而且容不得半点马虎,一定请严格执行。对于脑出血的病人,出血量多少手术,多少内科保守一定要多学科合作;昏迷程度规范的NIHSS评分对预后的判断,更需要各学科相互合作,急诊大夫、专科大夫才能共同进步有提高,也防治刷脸带来的医疗潜在风险。因为这是一个讲究个人诊疗向团队诊疗进步的时代。

你可能感兴趣的:(卒中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