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165 借来一双慧眼

NO.165 借来一双慧眼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山河万朵的第165篇原创文#

对我来说,“统计”这个词既熟悉又陌生,熟悉的是大学有专门开设统计学这门课程,从基础理论到应用软件一应俱全。陌生的是,那时学过的知识早已还给老师,对“统计”的概念也已记不清,并且对数字似乎有一种天生的畏惧。

但巧的是,两年前,我竟然又与统计相遇了。这两年来,我对“统计”的认识也一直在发生着变化。刚开始,只把它当本职工作,谈不上兴趣,能完成工作就行,不懂如何分析数据就依葫芦画瓢,模仿同事的来。 可上半年发生的一件事,让我对“统计”产生了兴趣,并且想要弄清楚“统计”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5月份,单位组织十九大精神集中培训班,特意邀请了多位云南大学经济学教授前来讲课。可是,在两位教授解说当前中国经济时,我困惑的很。 A教授说,中美经济差距很大,不容乐观 ,2017年中美GDP差距是德、法两国GDP之和。可B教授又说,中国经济发展乐观,中国GDP已接近美国的70%。

从数据上看,两位教授说的都没问题。2017年中国GDP为13.2万亿美元,美国19.6万亿美元,二者之差为6.4万亿,略等于德国3.6万亿与法国2.6万亿的和,而中国GDP除以美国GDP也的确接近70%。两个客观存在不以意志为转移的数据,为何经过两位教授的加工分析,却得出了或乐观或悲观的结论呢?到底谁说的更接近现实?

统计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带着这样的疑问,我开始阅读统计学著作。在书中,我逐渐发现,统计其实并不高深,在当前数据过载而非缺失的信息时代里,如何从凌乱无章的数据中提取有效信息,这十分必要且重要。而我们要做的,正是向统计借来一双慧眼,来认清这些数据背后的信息。

西方记者曾这样讽刺统计学家,“他们能够像魔术师那样从同一个口袋中变出他所需要的任何东西 。”这让我想起两位教授对数据的使用,或有意或无意地通过数据加工来迎合自己想要实现的结论。

瑞典数学家、作家安德烈斯也说过一句话,“用数据说谎容易,但是用数据说出真相却很难。”的确,数据就像小姑娘,想怎么打扮都行,但数据也像是犯罪现场,统计分析工作者就是警探,通过对原始数据的分析、加工,从而得到真实有效的结论。

如果抛开工作本身看统计,这个世界正在制造越来越多的数据,而且速度越来越快。数据只不过是知识的原材料,统计是我们分析信息获得有意义结果的最有力工具。 学习统计的意义并不是要去做数学计算题,或在朋友和同事面前炫耀你学到的高级统计技巧,而是通过统计知识来帮助我们认清这个世界。

再回到两位教授对中国经济解说的例子上来,通过学习统计,我明白了单一指标可以反映现实,但会有失偏颇,更会被或有意或无意的操纵,如果想要相对清晰地认知现实,不被数据华丽的外衣迷惑,还需要加入其它指标,比如人均GDP、增速等,分析数据和认知世界道理一致,多元视角、多维度才能避免盲人摸象。

你可能感兴趣的:(NO.165 借来一双慧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