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你也有这样的童年(一)

【写在前面的絮絮叨叨】

转眼又是月末,没啥特别想写的主题,然后决定回忆回忆童年生活。也到了这个年纪了啊……

安妮宝贝的《素年锦时》里有句话:“一个孩子拥有在乡村的童年是幸会的际遇”。当初看完整本书,就这句话记到现在。

想整理童年时代的想法一直有,人懒,人生阅历也薄,流水账式的写出来,会让自己有种“埋藏多年的宝藏挖出来发现一堆破石头”的感觉。

但是吧,怕再不写,记忆力下降后就忘光了,太可惜。零零散散,至纯至真,不定期更新,想到哪儿写到哪儿,自己看着乐呵就行。

一、养过两条狗,分别叫小黑和小黄

乡下,每户人家都会养上1、2条土狗看家,而且狗白天基本都是散养的,晚上才会栓起来。

小学三年级,我们家也养了两条,一条纯黑就叫小黑,公狗,一条黄的就叫小黄,母狗,同一个妈生的,说是狼狗,但在乡下人眼里都是土狗,从来不管是什么品种。

这两条狗刚出生就被姑姑从邻居家抱回来了,那时候姑姑在县里打工,十天半个月才回来一次,平时这两条狗就我跟奶奶养着。

有次隔壁村的外婆过来玩,看中了小黄,想要回去养,姑姑同意了,结果没几天又反悔了。我只能在放学路上拉着小伙伴去外婆家把小黄接回来,大概小黄那几天在外婆家待遇很不错,半途中居然挣脱绳子往回跑,追了好久才追上,但是再也不肯走一步,发愁的时候正好遇上小外公,教我们一边牵着绳子一边唤着小黄的名字引导着它往前,还真成功了!

那时候家家户户都有猎枪,家里的土狗会跟着去打猎,把猎物叼回主人的身边,就算有第一次被枪吓得往树林里躲的,但是多带几次就能成为一条好猎狗。

长大过程中,基于小黑比小黄机灵,我爸起先就只带着小黑夜里上山,收获颇丰。后来有一次也带上了小黄,那是小黄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上山。据我爸的描述就是,枪一响,小黑冲出去了,小黄吓得乱跑,山里障碍物太多,害我爸好找。

当然,后来枪被穿着制服的叔叔统一收缴了。

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每年农忙时节,趁家里的大人小孩都在田地里忙碌的时候,骑着摩托车的偷狗贼,沿着村道跑一趟,在路两边的草丛里放置有毒的诱饵(骨头、米饭等),然后返回的时候把路边毒死的狗装进麻袋里带走,来去匆匆,很难抓到。

小黑被毒死在我小学五年级的秋天,小黄被毒死在我小学六年级的秋天。唯一庆幸的是,尸体没被偷狗贼来得及带走就被发现了,但是也没逃过被大人煮了吃掉的命运。

到现在,我还闻不了狗肉味。

小黄小黑还在世的时候,姑姑出嫁,把小黄唯一生的娃带去夫家养了,一直养到狗狗后来老死,用干净的麻袋装着埋了。不过埋之前敲下了狗狗的四颗狗牙,用白酒泡了几天,打孔穿绳,我们几个小辈一人一条,拴在手腕上,辟邪。

二、没养成的流浪猫

那是小黑和小黄还没来家里的时候。

有年秋天傍晚,一只小小的白色流浪猫来到我家,我用中午剩下的鱼汤和冷饭拌了一小碗全喂给了它。我妈并不喜欢动物,不准我养,但我挺喜欢就想留它睡一晚上,特地用旧衣服在椅子下面搭了个简易的猫窝,把它放进去。

结果早上醒来,就发现猫不见了。大概它也知道这里不是它的归宿。

后来有问过我妈,是不是她丢出去了,我妈好像说了“你就当是我丢出去的吧”。

三、夏天傍晚的白粥

除了农忙时节,乡下自给自足的生活,每天的时间够用,时间过得很慢,也不着急。

夏天傍晚,奶奶喜欢熬上一大锅稀稠刚好的白粥。

家里的稻米都是自己田里种的,送到粮油坊里用机器碾出来的,颗颗晶莹饱满,村里种杂交的比较多,长粒的那种,煮干饭香,但是煮粥得用圆圆的一粒一粒的晚稻,不用加增稠剂,只要水和米的比例放准了,再用土灶柴火慢慢熬煮,那粥的稠度就没有不好喝的。

煮粥的时候,奶奶去村口小店里一毛五分钱打两块红方,回来再从腌菜坛里抓一把腌好的腌豇豆,洗净切小段,油锅里加点红糖加点老抽爆炒。哎哟,那滋味~

粥熬好后,先盛在几个白瓷碗里,放门口香樟树下的小方桌上晾着,然后奶奶收拾收拾,坐在竹椅上,拿着把蒲扇有一下没一下地摇扇着。

等到我放学回来,白粥刚好晾凉,表面起了一层饭油,亮晶晶的特别有食欲。

顾不得放下小布书包,抄手端起一碗,夹点腌豇豆干放在粥上,用筷子搅合搅合,稀里哗啦地扒进嘴里,三下两下喝完,脸都要埋进碗里。恍然能听见奶奶乐呵呵的轻笑。

碗底还刻着姓,一个蓝色的“张”。


【未完待续……】

都说了,自娱自乐= =


听说,你也有这样的童年(一)_第1张图片
不知名的小白花

你可能感兴趣的:(听说,你也有这样的童年(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