瞎谈吃喝

瞎谈吃喝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过年过节,总离不开吃吃喝喝,随着物质生活的提高,“吃”也就越来越讲究了,吃不仅要果腹,要健康,还要有品味,甚至是有文化。饮食类节目也越来越受追捧,过年期间更是如此,如同贺岁片般扎堆。《舌尖1》看完之后大家意犹未尽,紧接着《舌尖2》、《舌尖3》,随后又是诸多的美食系列片。犹如当年《少林寺》后面的系列跟风。这应该是好事吧,一种文化的传播和普及,受众越多,生命力就越强,底蕴就越厚,张力就越大。美食可以成就美食家,美食家可以提炼美食,相得益彰,大众收益。

      我一直以为中国烹饪和中国武术一样,承载着中国五千年的精华,可以独霸天下。可是,武术不是这样,烹饪也不是这样,其实世上很多东西已经很难成为“独门绝技”鹤立鸡群,孤独求败了。记的前几年看过一个节目,有人评价启功的书法,说依启功的书法水平,在古代任何一个时期都不可能当上书协主席,因为很多人的书法水平都比他高。我不敢妄加评判这句话的对于错,但我自己感觉,自从用了电脑后我写的字越来差了。我们的前一辈或是爷爷辈是不是也有这样的困惑,用惯了钢笔后毛笔字越来越差了呢?一种技能如果失去了它的实用性与可普及性,是否就失去了它的“魂”,后人也难再逾越前贤的高度。书法如此,武术如此,烹饪也如此吗?只要有人就得吃饭,烹饪永远就有实用性和普及性,所以它的“魂”还在。

      人往往都有一个通病,太轻易得到的东西就不知道珍惜,物产富饶环境下的厨师们手下的食材可信手拈来,怎能和物资匮乏时期的厨师们对待食材的态度相比,因为少,故珍惜,所以厨师在烹饪过程中就如对待艺术品一样,物尽其才,并尽可能融入自己的智慧和情怀。万物都是通人性的,你对他好他也会对你好,你重视他他也重视你,吃食也如此。还有就是学艺,也比原来容易的多,原来从开青学徒到上灶,差不多得十年八年的功夫吧,这还要自己勤快有悟性,还要遇到好师傅。现在速成的太多了,从业者基数的减少,急功近利式的拔苗助长,催生了不少光环夺目的年轻“大师”。

    再说说一些菜品,科技含量越来越高,本味越来越少。无所不能的调料和添加剂使得很多厨师不屑于“吊汤”了,慢慢变的也不会吊汤了,我们也越来越留恋那澈如甘泉,荡气回肠的“厨师的汤了”,失去汤的烹饪,是不是也失去了“魂”。

      再说说传承,面试过几个大厨,差不多炫耀过类似的成功案例,说在某某大酒店时,自己的菜如何大卖,让酒店营业额飙升等等。我往往回问一句:“你离开后这道菜还有吗?还大卖吗?”,你能带来什么不重要,你能留下什么才重要,这也许就是厨师和大师的区别吧……

你可能感兴趣的:(瞎谈吃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