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之我见2016

@身边没什么有钱的朋友,依照以前的个性,也不会去分享年金保险的信息,谁会看你发什么呢?但后来转念一想,发不发是自己的事,看不看是人家的事,既然是有市场需求的产品,肯定有它需要的人群。即使现在没人买,让大家了解产品、了解保险也好。

@保险只是一个工具,但是它又是个很有用的工具。以前听过一个朋友讲起,外资企业不打开门红之战的。那国内保险企业为什么要“争夺”这一块市场呢?仔细想想,是国情不同,此前国家放开年金保险销售,加大对保障型保险的政策支持,一方面是提升老百姓的保障水平,另一方面也是为国家筹集长期稳健的建设资金。


【保险】的逆向思维(保险心理学)

1,概率越小的越必须准备

      一般人的心理大都是概率高的,现在需要的、看得到我才买,看不到的缓缓或以后再说。比如很多人看过“健康是1,其他都是0”的图,但是真正意识到健康很重要的人,都是病过的人。没病过的人,千万别等病了才觉悟;配置保险也是如此,别等到发生事故了再来买保险。

      在风险当中,意外的概率是最低的,所以也是必须要保的。为什么?因为不发生则已,一发生,对于当事者就是100%。意外的发生,不单是个人健康身体的受损,同时伴随家庭财务的损失,家庭成员的心理负担,甚至社会的损失。

    有人说,世界没了谁都能转,这句话只讲对了一半。人在一个社会中,他是自然人,同时也是一个社会人,没了自然人,是都能转,但是作为社会人,他对特定人群或是所有人,都有存在的价值。<一人定国、一言偾事>,其机如此。

    总结前辈们的一些教导,配置保险,最重要的是意外险和健康险,这最能体现保险的功能和意义(但也最累[调皮])。如果是家庭和企业,则是财产险。

2,保险,不买会出事

      有人说:“保险不买还好,买了反而出事了”。这就像有人怕说死字,以为说了死字就真会死了,可是每天把死挂在嘴上,却活的好好的,比如民国时的印光大师。因为知道必死,那就要反推如何死的有尊严,死的有价值,这样的人反而活得好,这就是逆向思维。

      为什么“保险,不买会出事”?人在社会当中,除了自然人、社会人,还有一个经济人的属性。作为一个经济人,你就在有形无形地创造价值(且不论好和坏),经济人作为经济社会的一环,一旦断裂,必然会对其他经济人造成影响,这时保险就体现它的价值,去补偿这个影响所造成的损失,让经济社会的环节得到部分或全部的修复。

3,保险不能解决所有问题

    有人说:既然保险这么好,那它可以解决所有问题才对啊?比如有人投诉保险理赔难,但他是拿着年金保险要赔健康险,这个当然难。且不论这是代理人的原因,还是客户的原因,这在说明保险规划(配置)是一件专业性的工作,健康险解决疾病风险的问题,年金保险解决资金风险的问题,不能混淆。

    往大一点的社会分工来说,(商业)保险是社会保障领域的重要一环,它和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保险、慈善,组成了一个完整的社会保障体系。慈善等可以补保险的不足,保险等可以补慈善的不足,因为市场化环境下,有些人先天条件不足,有些人没来得及拥有保险(社会/商业),就需要慈善、社会救助。

      再往大了说,这个社会需要教师、医生、律师、公务员、种植者等各行各业的人,有病就要去看医生,没病也要去锻炼,有条件的还要去做保养、保健。保险的核心,解决的是风险的问题,附带一些其他的功能,比如真正懂得保险机理的人,会积极投身做环保,去关心他人。因为环境的恶化,会增加人身风险的概率;因为人与人的不信任,会增加心理疾病的风险。

      社会是有机的整体,需要分工协作,协作分工。如果各个行业都能做好各自的本分事,这个社会就能良性运转下去。

4,保险配置从需求出发

      “你们就是来卖保险的”,这是大多数人对保险从业人员的第一印象,然后这个印象就像标签一样,贴在所有人身上。

      好的心理咨询师是怎么样的,他不是主导者,他只是一个帮助者和启发者,他是在帮助对方了解自己,然后通过自己的专业知识和训练,告诉对方有哪些方法可以强化这种了解,有哪些方法可以改变过往不好的行为、不良的心态。

      好的保险师也是如此,他是帮助客户分析现有的风险在哪里,保险需求是什么。不同年龄的人,保险需求肯定是不一样的,经济条件好的和不好的,保险需求肯定也不一样。有个新疆的朋友,她说她目前有个困扰,因为想买房买车,也想投资自己的健康,所以想不好要不要买健康险,因为每项都觉得重要。

      这时我们要静心思考,哪个对我更重要,哪个要优先考虑,不然都是重点就没有重点。以这位朋友为例,她和父母同个城市,房子比起车子,车子更重要,且增加生活便利性、工作效率,房子可以等结婚后,和先生一起打拼去买;投资健康,购买健康险,并不矛盾,多少钱办多少事情,一个是为身体加分,一个是为身体减分时有个保障,先有再好,后续再慢慢补充。比如健康险先买10万,等经济条件宽裕之后,再加到30万,有人一步到位,有人可以分步进行。

      在《小狗钱钱》中有一位令小主人公很敬佩的投资理财师,她后来成功说服爸爸妈妈去见这位投资理财师,他给他们开“药方”,不要抱怨,关注自己拥有的,盘点梳理家庭的现金流,减少不必要的开支,把钱放在产生价值的地方。多么熟悉的字眼,保险与心理学有共同之处,正向积极的人,更容易认识自我,更容易接受保险,更懂得理财的重要性,更投入自己所做的事情(工作/事业/爱好)。

这也难怪,郑荣禄博士会说:保险,是爱、责任和尊严。

你可能感兴趣的:(保险之我见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