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学中国茶&当下茶产业机会

起源

茶一开始会发展起来是作为食物,因为古代食物短缺问题从来没有解决过,之后才有作为药用。茶最重要的是能提神继而提高工作时长,这件事情大家都很着迷,慢慢的茶就变成了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茶的流行开始不是因为好喝,咖啡的流行也是因为同样的原因。

茶的分类

主要分为六类,绿茶,红茶,青茶(乌龙茶),黑茶(普洱),白茶,黄茶。也会提到花茶和国外袋泡茶。

中国很多历史名茶,首推绿茶。绿茶品种非常多,西湖龙井,黄山毛峰,洞庭碧螺春(苏州洞庭山),太平猴魁,六安瓜片,四川竹叶青,信阳毛尖等等。泡绿茶需要控制温度,温度一高苦涩味析出喝不到茶原来的好滋味。绿茶有种说法有点伤胃,所以日本人有发展茶果,中国的茶馆也会提供点心。

绿茶一般中国人都喝过,也很难推荐,都很有特点。如果入门好玩,可以买太平猴魁,形很特别

红茶的历史源于正山小种(Lapsang Souchong),据说有一次福建山区来了敌人,山民就丢下制作了一般的茶上山了,结果等回来已经过了时间,就随便做了一下,然后卖给了荷兰人,结果荷兰人觉得特别好,第二年又来买。如今正山小种蜚声海外。

金骏眉是同一个产地发展出来的用芽叶做的,原来的乌龙都是大叶做。金骏眉一万(斤)以下不可能喝到。基本市面是没有的。

红茶中滇红和祁门红茶都作为入门,祁门红茶可以买祥源或天之红。

经常听到“工夫茶”,工夫茶的意思是有形的茶,和红碎茶相对应,并不是”功夫茶“。

外国人的Black tea是红茶,基本以红碎茶为主。著名的三大高香茶是安徽祁门红茶,印度大吉岭,锡兰UVA乌瓦红茶,英国人很爱。英国的茶讲究的是拼配技术,不同季节不同茶园茶拼配出稳定的好味道。常见品牌有中低档立顿Lipton,Dilmah,中档川宁Twinnings,Whittard,中高档F&M Fortnum&Mason,Harrods。

黄茶微发酵(10%),只比绿茶多一道闷黄工艺但是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伤胃问题。但黄茶要是发酵过了茶就废了,而好茶做成绿茶也是照样卖高价的,所以黄茶产量很少,1%都不到吧。但个人觉得可以尝试。推荐君山银针(湖南洞庭湖),霍山黄芽(安徽),黄大茶(便宜,可以买品牌"抱儿钟秀“)。

白茶,有药用价值,今年好像比以前热门,本来也是小众茶。

青茶,平常也叫乌龙茶,品种非常多,只能大致按地域分,武夷,凤凰山,台湾。著名品种有武夷岩茶(水仙,肉桂等),潮州地区凤凰山单枞(快上百的品种,鸭屎香,蜜兰香比较好入门),台湾乌龙茶。

乌龙茶类都挺贵的,入门需谨慎。用盖碗泡,迅速出汤,一般3泡以上,好的茶7泡以上,甚至10几泡还留香。

可以从台湾乌龙开始入门,价格较便宜工艺稳定。

黑茶其实除了普洱还有好多,有名的还有梧州六堡茶,据说可以除湿,湖南安化黑茶。黑茶是被普及过一遍的茶,而黑茶的后发酵工艺如果控制不好,很容易潮坏在里面,不是厉害的也喝不大出来,比较建议买大厂货,大益普洱,梧州六堡茶厂。

另外,中国北方喜欢花茶,据说是因为水质和以前运输时间长的关系,传统的花茶主要是茉莉花茶,首推“吴裕泰”品牌。

茶文化

茶的发展和寺庙文化很紧密,因为和尚功课很多,提神的需求很强烈,同时发展出来的茶文化天然带有寺庙,禅等元素。

宋代是个鼎盛时期,宋徽宗书法,绘画,(大观)茶论都是顶级的。学茶慢慢就会很想了解宋代尤其徽宗年代。

日本的茶道传承自宋代的点茶,斗茶,使用蒸青工艺的抹茶粉,使用建盏。中国目前的喝茶方式主要在朱元璋开始的散茶,几乎完全不一样。所以茶道,茶艺等传统文化很美,但也没有那么在意,喝就是了。

器物,其他相关文化

器物讲究起来可就多了,建盏是点茶用的,并不是喝散茶的。 潮州茶盘喝单枞,福建的喜欢用茶海,一块大石。器物基本无底洞。

初学先可以买个盖碗泡乌龙,红茶,黑茶都可以,绿茶用玻璃杯,可以看叶。明代开始喝茶首推紫砂壶,有条件可以置一个。英式红茶奶茶可以备一套英式骨瓷杯。

另外茶和花道,香道,中医,盆景,茶室布置,中式园林都是很难分家的,是一种氛围。所以学习茶是很好的入门中国文化的方式,比如中式花艺和西式花艺不同主要在于,西式花艺通过色彩块表达,而中式花艺主要讲究”型“,不对称和枯枝使用是特点。

如果开始讲究器物了,就会开始研究文物,然后就热爱去博物馆看瓷器,甚至去古代各大名窑地实地感受,反正又是一个无敌洞。

当前产业机会

学茶才刚开始,我本身是学经济和商科的,又做了很多年互联网工作,我认为茶类的商业机会主要在水果茶,拼配花茶等。

主要原因有:

1. 现代人口味重,香料和酱料在古代都是非常贵重的,盐都是贵的,并且古代基本没有食物保存方式,饮食新鲜保持原味为主。而如今大航海时代把热带的香料传播的到处都是,而且价钱便宜,食物都经过冷藏处理,有很大一部分靠调料。这种情况下,现代人的味蕾接触过的味道比古代人多很多,有宽度上的认识,然而对细致差别敏感度是降低的,深度认识可能不如古代人,或者需要专门训练。

所以香味好,滋味重一点比较符合现代人口味。

2. 从资源上说,原来茶产业格局已经布局完毕,茶的品种很多,产优质茶的条件复杂,导致很难标准化茶的好坏。价钱可能和历史故事有关,和产地产区有关,和年份天气有关,和制作工艺有关。目前从事茶叶的人基本也是主要做某些茶,甚至政府包销了最好产区的茶。新进入者很难搞定这些资源。

从商业角度讲,切入需要大规模提高效率。目前历史名优茶都是产于交通不便山区,而且可能就是几个山头,数量有限,没有很大提升效率空间。

3. 由于信息技术发展,每个人都有焦虑感,这和古代人是很不同的。为了养护现代人的心灵,用香味拼配养生功能的茶是一个很不错的发展方向。需要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做一些创新,同时需要把控技术。吴觉民为祁红制定的标准可以作为参考

书籍资料推荐

陆羽 茶经

茶经评述 吴觉农

茶业通史

三联生活周刊茶地理专刊,以及6本茶特刊

宋徽宗 大观茶论

一片树叶的故事纪录片

中国茶界纪录片

你可能感兴趣的:(初学中国茶&当下茶产业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