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入职场,你当过“蘑菇”吗

初入职场,你当过“蘑菇”吗

刚刚毕业进入职场的你,离职后重新入职的你,是否经历过初入职时天天被分配各种跑腿杂活的工作?

如果有,那么恭喜你,你也当过蘑菇。

王小聪毕业后顺利进入一家大型企业,期待着能施展自己的才能。但是上班第一天老板就把他领到打印机前把部门合同归档的工作交给了他,三个月过去了,他每天的工作就是复印合同并归档到档案盒中,然后录入系统。这样的工作王小聪觉得毫无意义,心想我好歹985大学毕业,天天做这样的工作毫无价值。不止一次找领导要调工作,领导一直以部门现在没人,先顶着,等招到人了为由搪塞。王小聪很绝望,每天不想上班,心里想着下周如果领导在不给调就提离职了。

在职场中上述现象其实很普遍,遇到这种情况,很多人都觉得自己不受公司/部门重视,或者领导不喜欢自己,刚刚入职没多久就又心生辞职之心。但是当你了解到在管理学中还有蘑菇定律这个概念,那你就知道接下来你要怎么做了,是继续自暴自弃直到再次离职呢,还是好好做好这份打杂的工作适时主动寻找机会?

什么是蘑菇定律呢?

蘑菇定律是初学者常常被置于阴暗的角落,不受重视的部门,只是做一些打杂跑腿的工作,有时还会被浇上一头大粪,受到无端的批评、指责、代人受过,组织或个人任其自生自灭,初学者得不到必要的指导和提携,这种情况与蘑菇的生长情景极为相似。

据称,蘑菇管理定律一词来源于20世纪70年代一批年轻的电脑程序员的创意。由于当时许多人不理解他们的工作,都对他们持怀疑和轻视的态度,所以年轻的电脑程序员就经常自嘲“像蘑菇一样的生活。

为什么大多数企业会普遍存在这种现象?

首先,“蘑菇管理”是一种较为普遍的社会现象,特别是在师徒制行业,在刚开始学徒的时候,师傅并不马上教你什么,只是安排学徒工做一些跑堂之类的杂事,不管学徒喜不喜欢,都必须做,而且必须做好。徒弟没有选择的权力,如果做不好杂事,也就没有了学徒的资格。比如岳云鹏在成为德云社台柱子之前,很长一段时间在德云社不受待见,说不了相声,只能做杂活。虽然大多数行业已经没有学徒制度了,但是,“蘑菇管理定律”却还在许多企业根深蒂固地存在着,大部分“初出茅庐”的年轻人都有过一段被“蘑菇管理”的经历。

其次,“蘑菇管理”有一定的积极意义。许多初出茅庐的年轻人刚到一个新单位,对工作、对业务、对人事、对环境都不熟悉,不太可能马上胜任重要工作。这时候,经历一段“蘑菇管理”无论对单位还是对个人都是有意义的。对单位来说,不会因为初学者对业务的不熟练而给企业带来损失。对个人来说,正是积累经验、熟悉工作,历练和成长的好机会。

如果正好是你当了“蘑菇”,该怎么办呢?

1.不论多么简单的工作,做好它。如果你连最简单的工作都没有做好,那有什么有理由指望领导会放心分配重要的任务呢。

2.多做事,少抱怨。如果你在开始的工作中就牢骚满腹/怨气冲天,那么你就会草率对待工作,从而可能导致错误的发生,或者本可以做的更好,而没有做到。这会使你在以后的职务分配中很难得到你本可以争取到的职务。这在经济学中也叫不值得定律。

3.积累/发展自己的潜在技能,适时表现。如果前面两条做好了,你会有得到更多职务分配的机会,如果在平时就有积累,那么当领导分配给你这项任务的时候你就更加游刃有余,不然即便真的给了你这样机会,没有能力担任也是无用。

4.不要长时间当“蘑菇”。如果你当了很长时间的“蘑菇”还是不能转正,那就要好好思考并重新给自己定位了。要知道必须把不同的人放在最合适的岗位上,才能发挥最大的潜能。

你可能感兴趣的:(初入职场,你当过“蘑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