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常规漫谈(老王唠教育)之139

教学常规漫谈(老王唠教育)之139_第1张图片

教学常规漫谈  之139(1201)

今天谈谈教学目标的设计离不开对学习者特征的分析。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学设计的一切活动都是为了促进学习者的学习。因此,要获得成功的教学目标设计,就需要对学习者特征进行很好的分析,确定教学设计的起点。

学习者特征主要包括一般特征和初始技能。

1.一般特征

学习者一般特征是指对学习者从事学习产生影响的心理、生理和社会的特点,包括学生的年龄、性别、年级水平、认知成度、智能、学习动机、个人对学习的期望、生活经验、经济、文化和社会背景等因素。它们与具体学科内容虽无直接联系,但它们构成了学习的外部条件,影响着教学目标设计的各个方面。

在学习者一般特征分析中,瑞士心理学家让·皮亚杰( Jean Piaget,1896180)的认知发展理论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他的认知发展理论把智慧的发展划分为四大阶段,分别是感知运算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

(1)感知运算阶段(出生后至一岁半、两岁):这一阶段婴儿只有动作的智慧,而没有表象与运算的智慧。他们依靠感知运动的手段来适应外部环境。这个阶段的儿童行为发展经过三个层次一本能时期、习惯时期和智慧活动萌芽时期。儿童出生的第一个月只是遗传性反射格式,通过第二阶段习惯的形成,将一些单一的反射动作加以整合、联结如寻找声源、用眼跟随运动的物体等,在9个月到1岁左右开始出现最初的感知运动智慧。

(2)前运算阶段(二岁到六七岁):此期儿童的思维特点是以自我为中心,他们很难从别人的观点(角度)看事物。例如,在这一阶段后期可以说出自身的左右,但对方的左右常常弄错,而受自身左右的影响。这一阶段,儿童思维的另一个特点是思维的直觉性以及思维的集中性。他们的判断仍受到直觉调节的限制。这一阶段的幼儿正处于学校教育中的幼儿教育阶段。

(3)具体运算阶段(六七岁到十一二岁):这一阶段儿(少年)的基本特点是开始进行心理运算,能在头脑中依靠动作的格式,对事物之间的关系系统地进行逆反互反、传递等可逆运算。具体运算阶段的儿童少年),虽然在推理与问题解决和逻辑方面已经超过了前运算阶段的儿童,但其思维还具有局限性,抽象的语言推理还不能进行,离不开具体事物的支持。这一阶段的儿童(少年)一般处于小学教育阶段。()形式运算阶段(十一二岁到十五岁):这阶段的少年的思维已经达到了成人的成熟程度,是认知发展的最高阶段,能在头脑中将形式和内容分开,能根据假设来进行逻辑推理。这一阶段的儿童一般处于初级中学阶段。

2.初始技能

初始技能是指学生在学习时已经具备的有关知识与技能的基础,即原有知识的认知结构。它一般由学生能回想起来的事实、概念、命题和理论等构成。这些原有的认知结构是影响新的有意义学习与习得意义的保持的关键因素,即有意义学习的发生与习得意义的保持的效果都会受到学习认知结构特征的影响。在现代社会中,由于学生可接受信息的多元化,每个学生的初始技能会变得更加不一样,这给分析初始技能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根据学生认知特点和初始技能,结合教学内容,对教学目标进行有效权衡,可以制定出符合实际的教学目标。

如在“三角形内角和”的教学目标设计中,很多教师为了体现学生获得“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度”这个规则的过程,同时置了“通过量一量、算一算和拼拼、验验等活动,使学生体验获得三角形内角和结论”的过程与方法类型的目标。像这类策略性目标,需要学生具有较丰富或较高的认知水平,一般是在多次或长期的类似学习中形成。如果教学中经过了几次或多次的积累,就可以把它作为教学目标设置在某节课上。如果是在一节课或几节课上才出现,就把它当作教学目标来设计或者每节课都设计类似的目标,这种做法还不成熟,需要权衡利弊,必要时放弃该目标。请注意,放弃教学目标并不等于不去做相关内容,只是不需把它单独提出来,让学生在获得规则过程中有一个体验即可。比如,《桂林山水》中就有类似的情况。对于“总写一分写一总写”的目标,可以定为“初步认识”层次,也可以确定为更高的“会用”层次,这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平时课堂教学的积累程度来具体确定。再如,学习“元、角、分”时,由于大多数学生有较强的生活体验,已认识元、角、分等各种纸币和硬币,一些学生还懂得元、角、分之间的换算。如果把教学目标定在“认识元、角、分”,可能不符合实际,而定为“会进行元、角、分之间的换算则可能更符合学生的实际。

教学常规漫谈(老王唠教育)之139_第2张图片


你可能感兴趣的:(教学常规漫谈(老王唠教育)之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