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提亚冰山理论

萨提亚冰山理论_第1张图片

冰山隐喻

萨提亚引用了一个非常形象的比喻。人的生命就像是一座漂浮在水面上的巨大的冰山,能够被外界看到的行为表现或应对方式,只是露在水面上很小的一部分,而暗涌在水面之下更大的山体,则是长期被我们忽略的“内在”。

个人冰山隐喻是关于我们在诸多功能、角色和环境中如何经验我们自己的一幅画面。我们经由我们的行为,我们的感受和对感受的感受,我们的观点(想法、假设、信念、我们的主观现实都在观点的内容中),我们对自己的期待、对他人的期待以及我们想象他人对我们的期待,我们对爱、接纳、归属、亲密、自由、安全和意义的普遍性渴望,以及最终,我们的核心“自己”,我是”来经验自己。萨提亚的工作总是涉及到帮助人们接触其积极正向的灵性能量来进行疗愈。

揭开冰山的秘密,我们会看到生命中的渴望、期待、观点与感受,看到真正的自我。

这些不为我们日常所感知的“内在”不仅赋予我们生命的意义,同时,也让我们被失望、悲伤、愤怒的情感困扰:

——当我们满足于为自己的行为负责,满足于成为好公民,甚至成功者的外在形象时我们是否对自己的内在有所觉察。并对自己的感受负责?

——我们是否有能力接触内心深层的渴望?我们是否对自己、或对他人存有过高的期待和要求?当我们抱怨或发泄是,是否能够意识那是源于内在的不满足?而获得和谐一致的生命品质,我们是否心态开放、平和地面对?

冰山解读

在萨提亚助人模式中,会把人看作一座冰山,让我们有机会看到外在行为只是很少的一部分,一个人的改变和成长,是各个层面的改变和成长,冰山隐喻的用处非常广,但是就像一门修炼法门一样,需要长期坚持对自己和他人的觉察练习。

[爱心]行为

行为位于冰山的顶端,常常是别人唯一能看见的部分,我采取的行为是应对的外在表现。我可能说:“这是你的错”(指责),或说“这是我的错”(讨好),或是在伤心的时候微笑,眼中含着眼泪时说:“我很快乐”。如果我能全然接触和接纳自己,相信所有感受和回应都是可接纳的,就会有一致性的行为,我的看、听、言、行都会以符合自身感受的方式进行。

[爱心]应对

我们对外在处境选择如何回应或反应,就是我们的应对。如果我们不接纳自己的感受,加以隐藏或者防卫,就是应激反应(Reaction)。在人际互动中,我的反应就是用不一致的沟通来防卫或保护自己(指责、讨好、超理智、打岔),以维护自我价值感。如果我在了解处境时,能运用自我、他人和情境这三个因素,就能一致性的回应,而不是反应。

[爱心]感受

感受是普遍的人类情感经验,比如爱、生气、害怕、轻视、疼惜和嫉妒等。在个人身上会引发这些感受的因素,则因不同的人、家庭或文化而异。我们必须接纳人类感受的全部范畴,而不是认为只有某些感受是可接纳的。如果切断、掩盖或否认某些感受,这些感受常常会以身体或心理的症状表现出来。一致性就是接纳、拥有和掌管我们的感受。

[爱心]感受的感受

当我们体验到某种特别的感受,比如生气或者嫉妒,通常会根据自己学到的规条是否接纳这种感受而产生反应,这会影响目前正在发生的感受是否被自己接纳。我们也许被教导生气是不好的,所以在生气时,会认为自己不应该有这种感受,这种想法进而产生另一种感受,比如对原有的感受感到羞愧。

关于感受而产生的感受是觉得自己不好,规条不准我们如实接纳感受,必须加以否认。如果害怕失去别人的爱或接纳,我们可能压抑自己的生气,假装它不存在,这种反应与真实感受是不一致的。不但不会促使我们获得想要的接纳,反而会妨碍我们与别人的连结,因为我们的感受与言行并不吻合。

[爱心]观点/想法

观点/想法是基于现在和过去经验的结合,不只是根据此刻所见所闻的事实,也受到我们的信念与价值观、期待与渴望的影响。例如,有个小孩知道父母不曾拥抱她,将之解释为自己不被爱或不值得爱;或是发现学校其他同学对她不好,欺负她,她的解释可能是自己很笨或不受欢迎。这种解释会影响她的自我价值感,以及她对自己的看法与感受。

在走冰山的过程中,要去觉察自己的观点/想法是否是非理性的和『家庭规条』——我们通常从家庭如何看待我们的角度去衡量自己,这些都会影响到我们的观点/想法。

[爱心]期待

我们对他人和自己的期待是根据渴望而来的。渴望是普世皆同的,但期待却因人而异。每一个小孩都想被爱(渴望),但小孩如何“知道”自己被爱,却是各自不同。例如,有的小孩透过拥抱,知道自己被爱,有些人则透过玩耍或谈话。有些小孩会因为自己独特的期待没有被满足,而认为自己不被爱。

处理“未满足的期待”,是萨提亚助人过程中的重要部分。

当我一致性地接纳自己的期待,就会很实际地保留现在可能实现的期待,放下不符合现实的期待,迈向实际可行的方向,而不会紧抓着未满足的期待,指责别人没有实现我的期待。

[爱心]渴望

渴望是普世皆同的,不论是什么种族、文化、宗教、性别或肤色,所有人都想被爱、被重视、被接纳、被团体纳入。

从出生的那一刻起,婴儿就渴望被爱,到九十岁时亦然,这是所有人持续一生的过程。因为这些渴望,我们发展出几种沟通方式,表现出来的形式可能是得到接纳或不被接纳的行为。

为了得到别人的重视,我们可能讨好或控制他人。当普世皆同的渴望未被满足时,就很难与他人连结,或者连结不稳固。

如果我是一致的人,我会接纳自己的渴望,例如,如果我渴望独立,一致就是接纳渴望,并引导我的行为去得到独立。

[爱心]生命力

冰山的核心或基础就是灵性自我,它是人的“我是”,决定我们与自己和世界的关系,但常常需要花很长时间才能了解它的真正本质。我们的目标是与它连结,发现我们本然的面貌,以及我们最深切。

今天分享内容的参考,分别来自:

《新家庭如何塑造人》作者:维吉尼亚萨提亚

《心教》李崇建

你可能感兴趣的:(萨提亚冰山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