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kedHashMap

Start

前言:这一篇 LinkedHashMap 和 之前的一篇 HashMap 大部分都是来源的艺术家的相关文章,写的非常好,就拿来学习了,

发现这里的源码和 Java 8 的不一样,不知道具体是哪个版本,没有去研究,之后还会再写两篇基于 Java 8 的LinkedHashMap 和 HashMap 的 源码解析。

LinkedHashMap_第1张图片
Start

1. LinkedHashMap 使用与实现

1.1 应用场景

HashMap 是无序的,HashMap 在 put 的时候是根据 key 的 hashcode 进行 hash 然后放入对应的地方。
所以在按照一定顺序 put 进 HashMap 中,然后遍历出 HashMap 的顺序跟 put 的顺序不同(除非在 put 的时候 key 已经按照 hashcode 排序号了,这种几率非常小)。
当我们希望有顺序地去存储 key-value 时,就需要使用 LinkedHashMap 了。

1.2 继承
public class LinkedHashMap
    extends HashMap
    implements Map
{

LinkedHashMap 继承了 HashMap,所以它们有很多相似的地方。

1.3 构造方法
LinkedHashMap_第2张图片
LinkedHashMap 构造方法

LinkedHashMap 提供了五个构造方法,我们先看空参的构造方法。

    /**
     * Constructs an empty insertion-ordered LinkedHashMap instance
     * with the default initial capacity (16) and load factor (0.75).
     */
    public LinkedHashMap() {
        // 调用 HashMap 的构造方法,其实就是初始化 Entry[] table
        super();
        // 这里是指是否基于访问排序,默认为 false 为插入顺序
        accessOrder = false;
    }

首先使用 super 调用了父类 HashMap 的构造方法,其实就是根据初始容量、负载因子去初始化 Entry[] table。

然后把 accessOrder 设置为 false,这就跟存储的顺序有关了,LinkedHashMap 存储数据是有序的,而且分为两种:插入顺序和访问顺序。

这里 accessOrder 设置为 false,表示不是访问顺序而是插入顺序存储的,这也是默认值,表示 LinkedHashMap 中存储的顺序是按照调用 put 方法插入的顺序进行排序的。
LinkedHashMap 也提供了可以设置 accessOrder 的构造方法,我们来看看这种模式下,它的顺序有什么特点?

LinkedHashMap linkedHashMap = new LinkedHashMap<>(128, (float) 0.75, true);
        linkedHashMap.put("key1", "value");
        linkedHashMap.put("key2", "value");
        linkedHashMap.put("key3", "value");
        Set> entrySet = linkedHashMap.entrySet();
        Iterator> iterator = entrySet.iterator();
        while (iterator.hasNext()) {
            Map.Entry next = iterator.next();
            Log.d("JunL", "key = " + next.getKey() + " --- value = " + next.getValue());
        }
        Object key1 = linkedHashMap.get("key1");
        Set> entrySet2 = linkedHashMap.entrySet();
        Iterator> iterator2 = entrySet2.iterator();
        while (iterator2.hasNext()) {
            Map.Entry next = iterator2.next();
            Log.d("JunL", "key = " + next.getKey() + " --- value = " + next.getValue());
        }
LinkedHashMap_第3张图片
运行结果

因为调用了 get("name1") 导致了 name1 对应的 Entry 移动到了最后。

再来看一下 LinkedHashMap 的 init 方法:

    /**
     * Called by superclass constructors and pseudoconstructors (clone,
     * readObject) before any entries are inserted into the map.  Initializes
     * the chain.
     */
    @Override
    void init() {
        // 创建了一个 hash = -1,key、value、next 都为 null 的 Entry
        header = new Entry<>(-1, null, null, null);
        // 让创建的 Entry 的 before 和 afte r都指向自身,注意 after 不是之前提到的 next
        // 其实就是创建了一个只有头部节点的双向链表
        header.before = header.after = header;
    }

这好像跟 HashMap 提到的 Entry 有些不一样,HashMap 中静态内部类 Entry 是这样定义的:

    static class Entry implements Map.Entry {
        final K key;
        V value;
        Entry next;
        int hash;

LinkedHashMap 有自己的静态内部类 Entry,它继承了 HashMap.Entry,定义如下:

    /**
     * HashMap.Node subclass for normal LinkedHashMap entries.
     */
    static class Entry extends HashMap.Node {
        Entry before, after;
        Entry(int hash, K key, V value, Node next) {
            super(hash, key, value, next);
        }
    }

所以 LinkedHashMap 构造函数,主要就是调用 HashMap 构造函数初始化了一个 Entry[] table,然后调用自身的 init 初始化了一个只有头结点的双向链表。完成了如下操作:

LinkedHashMap_第4张图片
LinkedHashMap 构造函数
1.4 put 方法

LinkedHashMap 没有重写 put 方法,所以还是调用 HashMap 得到 put 方法,如下:

    public V put(K key, V value) {
        // 对key为null的处理
        if (key == null)
            return putForNullKey(value);
        // 计算hash
        int hash = hash(key);
        // 得到在table中的index
        int i = indexFor(hash, table.length);
        // 遍历table[index],是否key已经存在,存在则替换,并返回旧值
        for (Entry e = table[i]; e != null; e = e.next) {
            Object k;
            if (e.hash == hash && ((k = e.key) == key || key.equals(k))) {
                V oldValue = e.value;
                e.value = value;
                e.recordAccess(this);
                return oldValue;
            }
        }
        
        modCount++;
        // 如果key之前在table中不存在,则调用addEntry,LinkedHashMap重写了该方法
        addEntry(hash, key, value, i);
        return null;
    }

LinkedHashMap的addEntry方法:

    void addEntry(int hash, K key, V value, int bucketIndex) {
        // 调用父类的 addEntry,增加一个 Entry 到 HashMap 中
        super.addEntry(hash, key, value, bucketIndex);

        // removeEldestEntry 方法默认返回 false,不用考虑
        Entry eldest = header.after;
        if (removeEldestEntry(eldest)) {
            removeEntryForKey(eldest.key);
        }
    }

这里调用了父类 HashMap 的 addEntry 方法,如下:

    void addEntry(int hash, K key, V value, int bucketIndex) {
        // 扩容相关
        if ((size >= threshold) && (null != table[bucketIndex])) {
            resize(2 * table.length);
            hash = (null != key) ? hash(key) : 0;
            bucketIndex = indexFor(hash, table.length);
        }
        // LinkedHashMap 进行了重写
        createEntry(hash, key, value, bucketIndex);
    }

这里主要看createEntry方法,LinkedHashMap进行了重写。

   void createEntry(int hash, K key, V value, int bucketIndex) {
       HashMap.Entry old = table[bucketIndex];
       // e就是新创建了Entry,会加入到table[bucketIndex]的表头
       Entry e = new Entry<>(hash, key, value, old);
       table[bucketIndex] = e;
       // 把新创建的Entry,加入到双向链表中
       e.addBefore(header);
       size++;
   }

我们来看看 LinkedHashMap.Entry 的 addBefore 方法:

        private void addBefore(Entry existingEntry) {
            after  = existingEntry;
            before = existingEntry.before;
            before.after = this;
            after.before = this;
        }

从这里就可以看出,当 put 元素时,不但要把它加入到 HashMap 中去,还要加入到双向链表中,所以可以看出 LinkedHashMap 就是 HashMap+ 双向链表,下面用图来表示逐步往 LinkedHashMap 中添加数据的过程,红色部分是双向链表,黑色部分是 HashMap 结构,header 是一个 Entry 类型的双向链表表头,本身不存储数据。

首先是只加入一个元素 Entry1,假设 index 为 0:

LinkedHashMap_第5张图片
LinkedHashMap 结构一个元素

当再加入一个元素 Entry2,假设 index 为 15:

LinkedHashMap_第6张图片
LinkedHashMap 结构两个元素

当再加入一个元素 Entry3, 假设 index 也是 0:

LinkedHashMap_第7张图片
LinkedHashMap 结构三个元素

以上,就是 LinkedHashMap 的 put 的所有过程了,总体来看,跟 HashMap 的 put 类似,只不过多了把新增的 Entry 加入到双向列表中。

1.5 扩容

在 HashMap 的 put 方法中,如果发现前元素个数超过了扩容阀值时,会调用 resize 方法,如下:

    void resize(int newCapacity) {
        Entry[] oldTable = table;
        int oldCapacity = oldTable.length;
        if (oldCapacity == MAXIMUM_CAPACITY) {
            threshold = Integer.MAX_VALUE;
            return;
        }

        Entry[] newTable = new Entry[newCapacity];
        boolean oldAltHashing = useAltHashing;
        useAltHashing |= sun.misc.VM.isBooted() &&
                (newCapacity >= Holder.ALTERNATIVE_HASHING_THRESHOLD);
        boolean rehash = oldAltHashing ^ useAltHashing;
       // 把旧table的数据迁移到新table
        transfer(newTable, rehash);
        table = newTable;
        threshold = (int)Math.min(newCapacity * loadFactor, MAXIMUM_CAPACITY + 1);
    }

LinkedHashMap 重写了 transfer 方法,数据的迁移,它的实现如下:

    void transfer(HashMap.Entry[] newTable, boolean rehash) {
        // 扩容后的容量是之前的2倍
        int newCapacity = newTable.length;
        // 遍历双向链表,把所有双向链表中的Entry,重新就算hash,并加入到新的table中
        for (Entry e = header.after; e != header; e = e.after) {
            if (rehash)
                e.hash = (e.key == null) ? 0 : hash(e.key);
            int index = indexFor(e.hash, newCapacity);
            e.next = newTable[index];
            newTable[index] = e;
        }
    }

可以看出,LinkedHashMap 扩容时,数据的再散列和 HashMap 是不一样的。

HashMap 是先遍历旧 table,再遍历旧 table 中每个元素的单向链表,取得 Entry 以后,重新计算 hash 值,然后存放到新 table 的对应位置。

LinkedHashMap 是遍历的双向链表,取得每一个 Entry,然后重新计算 hash 值,然后存放到新 table 的对应位置。

从遍历的效率来说,遍历双向链表的效率要高于遍历 table,因为遍历双向链表是 N 次(N为元素个数);而遍历 table 是 N + table 的空余个数(N为元素个数)。

1.6 双向链表的重排序

前面分析的,主要是当前 LinkedHashMap 中不存在当前 key 时,新增 Entry 的情况。当 key 如果已经存在时,则进行更新 Entry 的 value。就是 HashMap 的 put 方法中的如下代码:

        for (Entry e = table[i]; e != null; e = e.next) {
            Object k;
            if (e.hash == hash && ((k = e.key) == key || key.equals(k))) {
                V oldValue = e.value;
                e.value = value;
                // 重排序
                e.recordAccess(this);
                return oldValue;
            }
        }

主要看 e.recordAccess(this),这个方法跟访问顺序有关,而 HashMap 是无序的,所以在 HashMap.Entry 的 recordAccess 方法是空实现,但是 LinkedHashMap 是有序的,LinkedHashMap.Entry 对 recordAccess 方法进行了重写。

        void recordAccess(HashMap m) {
            LinkedHashMap lm = (LinkedHashMap)m;
            // 如果LinkedHashMap的accessOrder为true,则进行重排序
            // 比如前面提到LruCache中使用到的LinkedHashMap的accessOrder属性就为true
            if (lm.accessOrder) {
                lm.modCount++;
                // 把更新的Entry从双向链表中移除
                remove();
                // 再把更新的Entry加入到双向链表的表尾
                addBefore(lm.header);
            }
        }

在 LinkedHashMap 中,只有 accessOrder 为 true,即是访问顺序模式,才会 put 时对更新的 Entry 进行重新排序,而如果是插入顺序模式时,不会重新排序,这里的排序跟在 HashMap 中存储没有关系,只是指在双向链表中的顺序。

举个栗子:开始时,HashMap 中有 Entry1、Entry2、Entry3,并设置 LinkedHashMap 为访问顺序,则更新 Entry1 时,会先把 Entry1 从双向链表中删除,然后再把 Entry1 加入到双向链表的表尾,而 Entry1 在 HashMap 结构中的存储位置没有变化,对比图如下所示:

LinkedHashMap_第8张图片
LinkedHashMap 重排序

可以看到,header 的 after 指向了 Entry 2,before 指向的 Entry 1;

1.7 get 方法

LinkedHashMap 有对 get 方法进行了重写,如下:

    public V get(Object key) {
        // 调用 getEntry 得到 Entry
        Entry e = (Entry)getEntry(key);
        if (e == null)
            return null;
        // 如果 LinkedHashMap 是访问顺序的,则 get 时,也需要重新排序
        e.recordAccess(this);
        return e.value;
    }

先是调用了 getEntry 方法,通过 key 得到 Entry,而LinkedHashMap 并没有重写 getEntry 方法,所以调用的是 HashMap的 getEntry 方法。
在分析过 HashMap 的 getEntry 方法:首先通过 key 算出 hash 值,然后根据 hash 值算出在 table 中存储的 index,然后遍历 table[index] 的单向链表去对比 key,如果找到了就返回 Entry。

后面调用了 LinkedHashMap.Entry 的 recordAccess 方法,上面分析过 put 过程中这个方法,其实就是在访问顺序的 LinkedHashMap 进行了 get 操作以后,重新排序,把 get 的 Entry 移动到双向链表的表尾。

1.8 遍历方式取数据

我们先来看看HashMap使用遍历方式取数据的过程:

LinkedHashMap_第9张图片
HashMap遍历

很明显,这样取出来的 Entry 顺序肯定跟插入顺序不同了,既然 LinkedHashMap 是有序的,那么它是怎么实现的呢?

先看看 LinkedHashMap 取遍历方式获取数据的代码:

        Map linkedHashMap = new LinkedHashMap<>();
        linkedHashMap.put("name1", "josan1");
        linkedHashMap.put("name2", "josan2");
        linkedHashMap.put("name3", "josan3");
        // LinkedHashMap没有重写该方法,调用的HashMap中的entrySet方法
        Set> set = linkedHashMap.entrySet();
        Iterator> iterator = set.iterator();
        while(iterator.hasNext()) {
            Entry entry = iterator.next();
            String key = (String) entry.getKey();
            String value = (String) entry.getValue();
            System.out.println("key:" + key + ",value:" + value);
        }

LinkedHashMap 没有重写 entrySet 方法,我们先来看 HashMap 中的 entrySet,如下:

public Set> entrySet() {
        return entrySet0();
    }

    private Set> entrySet0() {
        Set> es = entrySet;
        return es != null ? es : (entrySet = new EntrySet());
    }

    private final class EntrySet extends AbstractSet> {
        public Iterator> iterator() {
            return newEntryIterator();
        }
        // 无关代码
        ......
    }

可以看到,HashMap 的 entrySet 方法,其实就是返回了一个 EntrySet 对象。

我们得到 EntrySet 会调用它的 iterator 方法去得到迭代器 Iterator,从上面的代码也可以看到,iterator 方法中直接调用了* newEntryIterator 方法并返回,而 LinkedHashMap 重写了该方法

    Iterator> newEntryIterator() { 
        return new EntryIterator();
    }

这里直接返回了 EntryIterator 对象,这个和 HashMap 中的 newEntryIterator 方法中一模一样,都是返回了 EntryIterator 对象,其实他们返回的是各自的内部类。我们来看看 LinkedHashMap 中 EntryIterator 的定义:

    private class EntryIterator extends LinkedHashIterator> {
        public Map.Entry next() { 
          return nextEntry();
        }
    }

该类是继承 LinkedHashIterator,并重写了 next 方法;而 HashMap 中是继承 HashIterator。
我们再来看看 LinkedHashIterator 的定义:

    private abstract class LinkedHashIterator implements Iterator {
        // 默认下一个返回的Entry为双向链表表头的下一个元素
        Entry nextEntry    = header.after;
        Entry lastReturned = null;

        public boolean hasNext() {
            return nextEntry != header;
        }

        Entry nextEntry() {
            if (modCount != expectedModCount)
                throw new ConcurrentModificationException();
            if (nextEntry == header)
                throw new NoSuchElementException();

            Entry e = lastReturned = nextEntry;
            nextEntry = e.after;
            return e;
        }
        // 不相关代码
        ......
    }

我们先不看整个类的实现,只要知道在 LinkedHashMap 中,

Iterator> iterator = set.iterator();

这段代码会返回一个继承 LinkedHashIterator 的 Iterator,它有着跟 HashIterator 不一样的遍历规则。

接着,我们会用 while(iterator.hasNext()) 去循环判断是否有下一个元素,LinkedHashMap 中的 EntryIterator 没有重写该方法,所以还是调用 LinkedHashIterator 中的 hasNext 方法,如下:

        public boolean hasNext() {
            // 下一个应该返回的Entry是否就是双向链表的头结点
            // 有两种情况:1.LinkedHashMap中没有元素;2.遍历完双向链表回到头部
            return nextEntry != header;
        }

nextEntry 表示下一个应该返回的 Entry,默认值是 header.after,即双向链表表头的下一个元素。
而上面介绍到,LinkedHashMap 在初始化时,会调用 init 方法去初始化一个 beforeafter 都指向自身的 Entry,但是 put 过程会把新增加的 Entry 加入到双向链表的表尾,所以只要 LinkedHashMap 中有元素,第一次调用 hasNext 肯定不会为 false。

然后我们会调用 next 方法去取出 Entry,LinkedHashMap 中的 EntryIterator 重写了该方法,如下:

 public Map.Entry next() { 
    return nextEntry(); 
}

而它自身又没有重写 nextEntry 方法,所以还是调用的 LinkedHashIterator 中的 nextEntry 方法:

        Entry nextEntry() {
            // 保存应该返回的 Entry
            Entry e = lastReturned = nextEntry;
            //把当前应该返回的 Entry 的 after 作为下一个应该返回的 Entry
            nextEntry = e.after;
            // 返回当前应该返回的 Entry
            return e;
        }

这里其实遍历的是双向链表,所以不会存在 HashMap 中需要寻找下一条单向链表的情况,从头结点 Entry header 的下一个节点开始,只要把当前返回的 Entry 的 after 作为下一个应该返回的节点即可。
直到到达双向链表的尾部时,after 为双向链表的表头节点 Entry header,这时候 hasNext 就会返回 false,表示没有下一个元素了。LinkedHashMap 的遍历取值如下图所示:

LinkedHashMap_第10张图片
LinkedHashMap 遍历

遍历出来的结果为 Entry1、Entry2...Entry6。
可得,LinkedHashMap 是有序的,且是通过双向链表来保证顺序的。

1.9 remove方法

LinkedHashMap 没有提供 remove 方法,所以调用的是 HashMap 的 remove 方法,实现如下:

    public V remove(Object key) {
        Entry e = removeEntryForKey(key);
        return (e == null ? null : e.value);
    }

    final Entry removeEntryForKey(Object key) {
        int hash = (key == null) ? 0 : hash(key);
        int i = indexFor(hash, table.length);
        Entry prev = table[I];
        Entry e = prev;

        while (e != null) {
            Entry next = e.next;
            Object k;
            if (e.hash == hash &&
                ((k = e.key) == key || (key != null && key.equals(k)))) {
                modCount++;
                size--;
                if (prev == e)
                    table[i] = next;
                else
                    prev.next = next;
                // LinkedHashMap.Entry重写了该方法
                e.recordRemoval(this);
                return e;
            }
            prev = e;
            e = next;
        }

        return e;
    }

在 HashMap 中就分析了 remove 过程,其实就是断开其他对象对自己的引用。
比如被删除 Entry 是在单向链表的表头,则让它的 next 放到表头,这样它就没有被引用了;如果不是在表头,它是被别的 Entry 的 next 引用着,这时候就让上一个 Entry 的 next 指向它自己的 next,这样,它也就没被引用了。

在 HashMap.Entry 中 recordRemoval 方法是空实现,但是 LinkedHashMap.Entry 对其进行了重写,如下:

        void recordRemoval(HashMap m) {
            remove();
        }

        private void remove() {
            before.after = after;
            after.before = before;
        }

易知,这是要把双向链表中的 Entry 删除,也就是要断开当前要被删除的 Entry 被其他对象通过 after 和 before 的方式引用。

所以,LinkedHashMap 的 remove 操作。首先把它从 table 中删除,即断开 table 或者其他对象通过 next 对其引用,然后也要把它从双向链表中删除,断开其他对应通过 after 和 before 对其引用。

2. HashMap 与 LinkedHashMap 的结构对比

LinkedHashMap_第11张图片
HashMap 结构
LinkedHashMap_第12张图片
LinkedHashMap 结构

3. LinkedHashMap 在 Android 中的应用

在 Android 中使用图片时,一般会用 LruCacha 做图片的内存缓存,它里面就是使用 LinkedHashMap 来实现存储的。

public class LruCache {
    private final LinkedHashMap map;
    public LruCache(int maxSize) {
        if (maxSize <= 0) {
            throw new IllegalArgumentException("maxSize <= 0");
        }
        this.maxSize = maxSize;
        // 注意第三个参数,是accessOrder,这里为true,后面会讲到
        this.map = new LinkedHashMap(0, 0.75f, true);
    }

前面提到了,accessOrder 为 true,表示 LinkedHashMap 为访问顺序,当对已存在 LinkedHashMap 中的 Entry 进行 getput 操作时,会把 Entry 移动到双向链表的表尾(其实是先删除,再插入)。
我们拿 LruCache 的 put 方法举例:

    public final V put(K key, V value) {
        if (key == null || value == null) {
            throw new NullPointerException("key == null || value == null");
        }

        V previous;
        // 对map进行操作之前,先进行同步操作
        synchronized (this) {
            putCount++;
            size += safeSizeOf(key, value);
            previous = map.put(key, value);
            if (previous != null) {
                size -= safeSizeOf(key, previous);
            }
        }

        if (previous != null) {
            entryRemoved(false, key, previous, value);
        }
        // 整理内存,看是否需要移除LinkedHashMap中的元素
        trimToSize(maxSize);
        return previous;
    }

之前提到了,HashMap 是线程不安全的,LinkedHashMap 同样是线程不安全的。所以在对调用 LinkedHashMap 的 put 方法时,先使用 synchronized 进行了同步操作。

我们最关心的是倒数第一行代码,其中 maxSize 为我们给 LruCache 设置的最大缓存大小。我们看看该方法:

    /**
     * Remove the eldest entries until the total of remaining entries is at or
     * below the requested size.
     *
     * @param maxSize the maximum size of the cache before returning. May be -1
     *            to evict even 0-sized elements.
     */
    public void trimToSize(int maxSize) {
        // while死循环,直到满足当前缓存大小小于或等于最大可缓存大小
        while (true) {
            K key;
            V value;
            // 线程不安全,需要同步
            synchronized (this) {
                if (size < 0 || (map.isEmpty() && size != 0)) {
                    throw new IllegalStateException(getClass().getName()
                            + ".sizeOf() is reporting inconsistent results!");
                }
                // 如果当前缓存的大小,已经小于等于最大可缓存大小,则直接返回
                // 不需要再移除LinkedHashMap中的数据
                if (size <= maxSize || map.isEmpty()) {
                    break;
                }
                // 得到的就是双向链表表头header的下一个Entry
                Map.Entry toEvict = map.entrySet().iterator().next();
                key = toEvict.getKey();
                value = toEvict.getValue();
                // 移除当前取出的Entry
                map.remove(key);
                // 从新计算当前的缓存大小
                size -= safeSizeOf(key, value);
                evictionCount++;
            }

            entryRemoved(true, key, value, null);
        }
    }

从注释上就可以看出,该方法就是不断移除 LinkedHashMap 中双向链表表头的元素,直到当前缓存大小小于或等于最大可缓存的大小。

由前面的重排序我们知道,对 LinkedHashMap 的 putget 操作,都会让被操作的 Entry 移动到双向链表的表尾,而移除是从 map.entrySet().iterator().next() 开始的,也就是双向链表的表头的 header 的 after 开始的,这也就符合了 LRU 算法的需求。

下图表示了 LinkedHashMap 中删除、添加、get/put 已存在的 Entry操作。

  • 红色表示初始状态
  • 紫色表示缓存图片大小超过了最大可缓存大小时,才能够表头移除 Entry1
  • 蓝色表示对已存在的 Entry3 进行了 get/put 操作,把它移动到双向链表表尾
  • 绿色表示新增一个 Entry7,插入到双向链表的表尾(暂时不考虑在 HashMap 中的位置)
LinkedHashMap_第13张图片
LinkedHashMap 之 Lru

4 总结

  1. LinkedHashMap 是继承于 HashMap,是基于 HashMap 和双向链表来实现的。
  2. HashMap 无序;LinkedHashMap 有序,可分为插入顺序和访问顺序两种。如果是访问顺序,那 putget 操作已存在的 Entry 时,都会把 Entry 移动到双向链表的表尾(其实是先删除再插入)。
  3. LinkedHashMap 存取数据,还是跟 HashMap 一样使用的 Entry[] 的方式,双向链表只是为了保证顺序。
  4. LinkedHashMap 是线程不安全的。

(参考链接](https://www.jianshu.com/p/8f4f58b4b8ab)

PS:开始和结束的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End

你可能感兴趣的:(LinkedHash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