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货·实战篇|如何快速了解一个行业?

从一个行业跳到另一个行业,从熟悉到陌生,这样的经历你是不是似曾相识?

面对未知的领域,我们往往既兴奋又担忧,兴奋的是又可以突破自己,接触全新的领域,担忧的是,对行业不甚了解,没有办法快速判断需求。

说到底,考验的还是一个人对行业及公司的摸(yán)底(jiū)能力。

对行业和公司的研究能力对投资人来说是基本功,但对我们大部分非咨询、非投资行业的职业人而言,我们还需要掌握“摸清一个行业”的研究技能吗?

当然需要!「快速行业研究」这项技能对普通职业人而言甚至比投资人更为重要。无论是哪个工作,过硬的研究能力都能让你在公司内部获得更多的话语权。在晋升竞争中拥有对项目的调研能力更加能够赢得公司、团队内部资源和老板授予的项目主导权。

那么有没有什么办法让我们快速的了解一个行业呢?

老实说并没有!我们需要知道,要搞明白一个行业需要长时间积累,甚至需要在行业内经历一番摸爬滚打,不是靠一两个问题就能搞清楚的,不然招聘的时候也不必写什么需要XX年XX领域丰富经验了。

想要一周内完全了解一个行业几乎是不可能,但要在一周内快速建立对一个行业的大致概括性了解还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按照下面的方法,不用1周,就能让你了解一个行业的底层逻辑,建议收藏!

1.快认知,慢渗透

对行业的认知是一场快与慢结合的舞曲。

既需要你通过对既有事实的认知,快速领悟陌生行业是如何运作的,又要通过故意放缓的“慢学习”,去渗透接近被研究对象,发现行业的关键节点与行业痛点,成为行家。

两者都需要掌握一定的学习和领悟能力,那么对于行业新人来说,我认为首先要做到的是「快认知」,先确保不会在新的行业里寸步难行, 待有一定认知后再转向「慢渗透」,把行业挖深挖透。

这是个较漫长而且系统的工作,需保持一颗路转粉的心态,去对待「认知行业」这件事;若不能如此,怕是会慢慢失去兴趣,甚至会因为功利产生轻慢,形成管中窥豹的思维。

如何建立「快认知」?我为大家诚意总结了一些超实用的方法,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前方干货预警,没有套路,只有实操步骤!

这个世界上有很多东西在本质上是相通的,比如当你搞懂一套销售体系后,你对其他销售体系都有了一个大体的认知;接触过一种类行的项目之后,你对其他类似的项目也能有个基本的认知。

所以我建议大家在建立行业基础认知之前先掌握举一反三的能力,这样的好处是可以让你更迅速地建立新的联系,而不用每次都从头学起,提高效率。

当清楚认识到「认知行业」能够给我们自身带来得好处后,再来看看,当想要了解行业时,我们都应该了解什么?

行业里的东西实在太多,建议大家可以把它划分为两块进行了解,一个是从行业层面,一个是从职能层面。

行业层面很好理解,就是对整个行业有一个商业层面的认知,重点可以关注以下3个方面。

(1)行业生态

行业生态图

产业链

商业模式

…..

(2)行业发展趋势

行业发展前景与速度

市场结构

用户规模

(3)重点企业

行业内的重点企业top3

盈利模式

目标用户

….

对行业层面的了解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在平时就要注意积累,持续关注用户和市场的习惯,关注行业内的公司动态。

第二个是职能层面,每个职业,看待产品的角度都是不同的,对职能层面的知识需要我们根据自身的职业及需求来挖掘。

拿产品经理举个例子,那么你可能需要了解的是:

公司做的是什么产品?

产品都有哪些功能?

属于行业链条的哪一个部分?

产品是为什么用户人群设计的?

用户的使用场景是什么?

为用户解决了什么问题?

使用流程是怎样的?

大方向有了,接下来就是如何做的问题。下面我整理了一些可操作性强并且能持续使用的学习方法,希望给大家提供一种思路,也欢迎大家在后台给我们留言讨论。

2.从粗旷到精致,再到精准

了解一个行业的过程,就是通过持续的思考「驱动一个行业发展,决定企业成败,令市场上发生千变万化的逻辑到底是什么」的过程,本质上也是一个吸收加转化的过程。

吸收包括「收集信息」与「归纳整理」,转化包括「反复自问自答」和「带着问题与他人沟通」。

如何吸收知识?

(1)善用搜索引擎

面对一个陌生的领域,你的第一反应是什么?

干货·实战篇|如何快速了解一个行业?_第1张图片

没错,是百度。「搜索引擎相当于一个巨大的信息库索引」,可以帮助我们检索我们需要的信息,有效缩小搜索范围。但要打开这个宝库,首先得知道钥匙:关键词。

关键词搜的好,拿到自己需要的信息就不是问题,关于搜索可以教大家几个小技巧:

(1)知道关键词就直接搜索,不知道关键词就使用描述法

有时候你想到一个东西但是记不得全貌,比如我有时候经常听一些歌,明明很熟悉,但是就是不知道歌名叫什么,这个时候我就会用描述的方法来进行搜索,通过串联几个我有印象的关键词,组成XX(空格)XX(空格),往往也能找到需要的信息内容。

(2)对于抽象概念,就搜索上一级菜单

比如你想知道小红书类似的商业模式的报告,但是发现很难通过描述来找到关键词,那么你只需要知道小红书类似的商业模式,比如叫内容电商,通过搜索内容电商也可以去找到相关的信息。

(3)关注“相关搜索”

比如说你要研究一家零售店铺的商业模式和竞争对手,但是你什么都不知道,那么就先从你知道的关键词入手,搜索的同时会发现在「相关搜索」中有一些相关的资讯和新闻,截取其中的关键词,再进行二次搜索也是一种途径。

(4)切换不同的搜索引擎

不同的搜索引擎收录的内容是不同的,再加上各个平台之间信息排名算法的差异,有时候你会发现即使知道了很具体的关键词,任然得不到想要的内容,那么这个时候你就需要切换不同的搜索引擎试一试了。

除了百度之外,google、搜狗等也可以切换看看是否有不同的结果,另外,现在有很多内容其实已经不在平台搜索引擎当中,而是更多聚集在垂直类平台里,比如微信、知乎、小红书、微博等等,去这些垂直平台搜索也能找到你想要的内容。

这几种方式都可以帮助你找到真正的关键词,多练习几次,慢慢就会掌握搜索的技巧。

对了,「百度百科」也是个好东西,遇到陌生的行业专业词汇,百科查一查,做个“时髦”的行业人。

一番搜索后,相信你已经收集了不少资料,记得把这些杂七杂八的资讯整理起来,保存到自己的素材库或者笔记里去。

现状来源于对过去的积累,没有人敢说自己百分之百了解某个行业,能做到一知半解也得经过长年累月的积累。

刚起步时你可以不必求多,但需要建立长期观察的思维,所有你做过积累的事情,到最后都会给你带来意想不到的效应。

(二)巧用行业报告

接下来就是去寻找一些能够下载到的「行业报告」,行业报告里往往会覆盖商业模式、产业链关系、用户属性等全方面的内容,能够让你快速且整体了解整个行业,对新人来说用处很大。

分享几个免费扒报告的网站:艾瑞网、百度数据研究中心、易观数据、友盟+、集奥聚合,类似这样的网站还有很多,包括你直接百度搜索「XX 行业报告」也都是可以的,在此就不一一列举。

一般在这些网站搜寻一番,只要你所在的行业不是过于偏门,基本都可以找到,把这些行业报告下载下来,建立一个专门存储的文件夹。

一手握着杂七杂八的行业知识,一手握着行业简报,就算还没有一个深刻认知,但相信你一定对新行业有了大体的了解。

这个时候不妨从粗旷走向细致,到一些垂直类媒体中去搜索更精准的消息。

如果是互联网行业首推36氪、虎嗅、其他TMT媒体,比如钛媒体、创业邦等等。

不同的媒体各有侧重。

如果想了解一些行业中的创业公司可以去36氪或者创业邦,留意一下这些新的产品在文章中阐述到的行业痛点和解决方法,必要时还可以摘抄下来,做金句或论据都是极好的。

如果想搜索更多关于行业内的文章,比如数据、行业趋势等等,则可以选择虎嗅。

想了解更多行业八卦的东西,就可以上「知乎」搜索或者提问,邀请行业人士来回答,毕竟有些行业内部的东西只有业内人士才清楚。

把收集来的内容同样放在文件夹或者笔记里,等待深加工。

新人对新行业还尚未有一定的理解和判断能力时,以上的方法可以照单全收,但是不要盲目相信。在你经过一个长期的观察、理解、判断和预测,有了足够的知识储备时,再去判断对错,不要因为初始印象影响后续判断,否则容易陷入先入为主的境地。

这些可能都是你对这个新行业的第一次认知,那么也就意味着你其实需要拿出一大段时间来专门做这个收集和阅读的工作。

真的做到平时注意积累的话,一段时间下来你会发现手里堆积了各种各样的信息,此时不要任由他们在收藏夹里躺尸,你需要删繁就简,耐心认真的读一遍之后,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信息收集癖者最头疼的可能也就是信息的整理了,关于如何高效整理知识的方法,推荐大家一本书《佐藤可士和的超整理术》,当中有很多实用的整理技巧可以借鉴。

总之,收集信息的方式有很多,整理到一起之后,只需要找到知识与知识之间的相通点,层层深入,一定有所得。

如何转化?

信息收集的过程,就像饮食的时候,要选择好的食材并且细嚼慢咽一样,但真正吸收营养的还是在我们的消化阶段。

信息吃的太多,不能消化吸收也不行。

在这里分享2个可以让信息更好消化的小窍门,一个就是反复自问自答,一个是与他人交流。

自问自答的方法有点像在给自己做一个行业Q&A,可以引导我们将知识在脑海里进行一个初步梳理,将很多零散的知识点通过对问题的思考,有目的地解答出来。

当然在这个问答的过程中,有一些知识与观点可能是主观的,甚至可能是错误的,没关系,把这些问题记录下来,做一个详情清单,放到下一个阶段处理。

当你把自己的认知变成文字或者用嘴巴说出来,和你心里觉得已经懂了的感觉还是有很大差别的,多说多练才能真正内化。

成功度过了第一个自问自答的阶段,那么建议你接下来可以与所在行业的行业人员或懂行的人进行沟通,带着问题去交流。

身边没有这样的资源的话,也可以通过「在行」这种产品约见你所在行业的专家大牛,让他们为你进行解惑,把答案和新思考记录下来,形成文字,消化后再记录到脑海里。

多说一句,在行专家很多,但专家水平参差不齐,选择之前多看看这个专家是否有行业话语权,是否接触过行业的岗位,买家评价也是一个可以更直接了解专家风格的地方。

求知欲强烈并且也有足够的时间和人脉的,还可以选择加入一些QQ群和微信群,说不定也会遇到隐藏的高手。

掌握以上这两个小窍门,就可以慢慢将吸收过来的庞大信息逐步消化,最后转换成自己的东西。

3.互通方法,更新创造

无论是了解行业知识层面还是职能层面,方法都是互通的,步骤实际上也是相同的,都是一个“搜索-收集-整理-消化-使用”的过程。

对职能层面的认知方法,说的再具体一些,可以根据【认知、还原、创造】三个步骤去学习。

还是拿产品经理举例,通过寻找同类产品去下载体验,观察行业中的产品都有哪些共通功能?哪些信息是这个行业的用户关注的?这些产品都具有哪些共同点与不同点?操作流程如何?是否行业已经进入同质化?反观自己的产品是否打到用户痛点与行业差异了?这些都是对行业产品的一个认识角度。

有一定的认知之后,再去还原2-3款同类型的产品,增强自己对业内产品的产品感,最后才能做到对产品的创造。

回过头来,检测自己到底对行业认知有多少也很简单,一方面看自己是否能独立思考,分清信息的优劣好坏,另一方面看自己是不是越挖越深,甚至可以站在不同的角度联动思考了。

在信息互联网技术出现之前,一个人拥有两到三个领域的知识就会被认为是知识面宽广的知识分子,但是在今天这个知识互联互通的时代,知识宽广其实人人都可以做到。即便说每个人对信息处理的复杂度和速度有所差异,但只要你懂学习、会思考、有方法,这种差异是也是可以弥补的。

巴菲特说:“人生就像滚雪球,关键是要找到足够湿的雪,和足够长的坡”。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持续路径,就不怕没有东西可学,至少建立一个最基本的行业认知不是问题。

当然了,如果你的目的是彻底摸清一个行业,那么最好的方式还是躬身入局,到这个行业里面亲自体验一番。

你可能感兴趣的:(干货·实战篇|如何快速了解一个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