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市小白成长记(7)

房市小白成长记(7)_第1张图片
第一套刚需房组屋厨房

房市小白成长记(7)_第2张图片
出租时的厅

房市小白成长记(7)_第3张图片
出租时的厅

房子,这个要耗尽几年辛苦钱的大物件儿,自然要重视。在鼓吹延迟满足的时代,很多人解决完刚需后的第二套子就直奔投资而去了。我不,我要对得起自己,第二套房产要用来改善住房,刚需房满足基本需求后,对自住房要上个台阶,先把自己安顿好,否则实在对不起自己几十年的辛苦。于是把自己伪装成富人,买了一个混迹于一群高档公寓里的针对中产阶级的房产。我越级购买,成了混迹于高档住宅的赤贫阶级,为银行做苦力的仔,劳心费力无比心疼地看着钱包迅速减肥瘪下去,一张张红红蓝蓝的钞票贴在地上墙上。

有个御用中介和房阿姨这样的贵人的好处是可以随时了解新的房产动向:政府新的归划、政策变化,哪里成了众买家购买的热点,哪里租金回报率最高,房子最容易出租,优质租客喜欢住哪里...在中介信息的轰炸下,在房阿姨保驾护航的意见下,我重新审视自己的资产,并重新规划:我要优质资产。

那套一直出租给陪读妈妈的组屋给我带来了不小的麻烦。政策规定三个卧房最多只能住六个租客,储藏室不能住人。出租协议白纸黑字,可那妈妈还是在我不知情的情况下,为了自己少付租金,把储藏室租给一个租客。等把房子收回来,我欲哭无泪:全部家电功能丧失,油腻腻的厨房,黑黑的主卧卫生间地板,价值两千多新币的窗帘被雨水浸湿发霉沤烂....请了两家专业清洁公司化学彻底清洗,换了全部家电和窗帘,四个月租金跟我拜拜了。那陪读妈妈一再哭穷哭难,她的押金悉数归还。房阿姨劝我做个理智的地主,一切交房收房事宜交给中介,不直接跟租客打交道。

这个经历对我这个菜鸟房东很有启发:我要跟优质租客打交道。这好比不跟大冷天的夜晚还在路边卖烤番薯的老人讲价,但会跟家具店的老板扯一车轱辘要求降价的有的没的的莫须有原因。有些人的钱好赚,比如面对延年益寿保健品的老人,面对化妆品护肤品的近三十岁女人,面对孩子教育产品的父母。赚有些人的钱,就如同要他的命。我只想赚点儿小钱,不想谋财害命。

要优质租客,就要有优质出租房,组屋不是。苦口婆心劝说Hiew同意换房,钱对于王子变青蛙的丘先生真的是身外之物,把钱的观念植入一个从不为钱焦虑的脑壳,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除了组屋不是优质房产,吸引不到优质租客外,决定出售组屋还有另外一个重要的原因:国人收入的增加快过房价增速。房价这个关系到国计民生的核心问题,跟收入脱不了关系。好在政府工作很尽职尽责,各项统计数据全面而透明,各项资料应有尽有。

统计数据显示国民收入在短短几年内翻了倍,这点感受颇深,周围的小伙伴在偷偷谈起薪水时个个眉飞色舞,愉悦得很。收入翻倍并没导致通货膨胀式的物价上涨,政府祭出一道又一道限制房价物价的绝杀令,限制房价物价。同时大量供应组屋,保证基本住房房源充足价格平稳。80%国人住在组屋里,新组屋价格一向是房价走向的晴雨表,政府只要控制了新组屋的定价权,就控制了整个房价。政府对国民收入的上涨心知肚明,对组屋购买者收入顶限一再上调,由2002年的8000新币/月到2019年的16000新币/月。换句话说政府标准下的受照顾对象越来越富,以前一套组屋的价格相当于7-8年的收入,现在只有3-4年的收入,国人越来越富裕。

国民口袋丰腴了,里面的钱就要有个去处,投资或改善生活条件,对华人而言必然会改善住房,由组屋upgrade到公寓,造成组屋供过于求价格疲软,公寓价格节节攀升。

你可能感兴趣的:(房市小白成长记(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