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留痕(中篇小说)【18】

              -岁  月  留  痕-

          (中篇小说)【连载】

                文/高  旗

十八、差点成明星 

        校长室出现几个穿黄色军装的人,胸章印写着“中国人民解放军”字样。

        我大哥敲门进去后,发现已经有20多名男女同学也在校长室。屋里显得很拥挤。

        校长说:“走,咱们去学校礼堂吧。”

        一群人来到学校大礼堂。校长安排几位解放军同志坐在台下前一排。同学都坐在第二三排的座位上。

        校长站在前面讲话了:“同学们,你们都是咱们学校的文艺积极分子。今天叫大家来,是告诉你们一个好消息:解放军战友文工团来我们学校挑选演员来了!现在,我们请解放军文工团的同志给大家讲话!”

        在同学们的掌声中,几位解放军起立向同学们敬礼。

        一位30多岁的解放军说:“同学们,我们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军区战友文工团的,今天来咱们学校,就是为文工团挑选优秀的文艺战士,来充实壮大我们战友文工团。”说着,他又介绍了这次的挑选工作的程序和方式。

        其实,方式很简单,就是让同学们表演一下自己擅长的才艺。

        这20多名同学开始依次登台,表演自己的“拿手好戏”。有的唱歌,有的跳舞,有的说快板,有的演奏乐器等等。

        我大哥与另位女同学合作,表演了《兄妹开荒》,接着他又用手风琴演奏了《歌唱二小放牛郎》。

        这几位解放军边看边听边记着,还不时相互小声交流。

        这场“考试”进行整整一个多小时。

        多年后才得知,这华东军区的战友文工团,后来成为了解放军八一电影制片厂的演员剧团。

        这次到东北地区来挑选演员,就是要选拔优秀文艺人才,壮大文工团队伍,为筹建八一电影制片厂做前期准备工作。

        当年到北安美术学院来挑选演员的那几位解放军,其中就有:后来成为八一电影制片厂著名导演的李俊(曾导演《闪闪的红星》),还有景慕达(歌手景岗山之父),也是后来成为八一厂的著名导演。还有里坡,就是在电影《林海雪原》里演“傻大个”的那位著名演员。

        几天后,战友文工团的人又来到美术学院,宣布了招收录取名单,共4人。其中就有我大哥。

        我大哥得到通知后,非常兴奋。由于要求一周内去报到,时间很紧,给家写信恐怕时间来不及了。

        我大哥立刻给家里拍去电报说:我考上文工团,近日去报到。

        且说家里收到了电报,我母亲得知真相后咆哮如雷!这还了得,好好的美术专业不学,将来的画家不当,要去剧团当戏子?岂有此理?!

        事关重大,刻不容缓。我母亲怕打电报说不透溜儿,还费钱。干脆,老娘亲自上阵吧!她买张火车票,昼夜兼程,满腔怒气地打将前去……

        在校长室。面对校长和文工团的同志,我母亲一番慷慨激昂地“演讲”,让全场的人瞠目结舌。

        无论人家怎么耐心细致地说明,部队文艺工作者也是革命队伍中的重要成员,与旧社会的“戏子”是有本质上的区别的……

        尽管校长与文工团同志是苦口婆心的解释,但却丝毫改变不了我母亲的“坚定意志和决心”!

        结果是明朗的:

        我母亲胜;校方团方负!

        由于我母亲的阻挠,我大哥与战友文工团擦肩而过,也痛失成为后来的八一电影制片厂一名电影演员的机会!

        若干年后才得知,那次战友文工团,在东北地区的部队和学校里招去了许多文艺人才。这其中就有后来成为电影明星和著名电影演员的王心刚、张良、王晓棠、张勇手、袁霞、李炎等。

        如果没有我母亲的干涉,我大哥早已是八一厂的电影演员了。既便成不了明星,仅为一般龙套演员,那也是很荣耀的。何况他还有美术专长,电影制片厂也是有美工职位的,总能有他一席之地的吧……

        我大哥后来回忆说,那次战友文工团从学校招去的3名同学,全在八一电影制片厂工作。其中一名姓李的女同学,在电影《闪闪的红星》里扮演了潘冬子的母亲……

        我母亲这种固执和偏见,源于旧社会人们的老观念,即:在“三教九流”中,分为“上九流”和“下九流”,而把“戏子”划在了“下九流”里。所以,人们都认为做“戏子”这行当是最低贱的,排在了乞丐之后。

        这就是我母亲百般反对子女,从事唱歌演艺这一职业的根本原因。可她是以老眼光来看待这件事啦,没弄清新中国与旧中国是有天壤之别的。

        事实是胜于雄辩的。

        我母亲是通过另一个同样的教训后,才有所转变的。

        我的二姐(1948年出生),天生有一副好嗓子,而且很有表演天赋。她上小学时就是班里文艺骨干,由于表现突出,很快成为全校里出类拔萃的小歌手。1956年,德都县委(我家在1953年迁入的)组织了“社会主义教育宣传队”,到全县各乡巡回演出。我二姐被抽到宣传队,在节目中扮演了一个小男孩。她把男孩顽皮活泼的特点,表现得活灵活现,在剧情中有悲有喜的情绪把握的十分到位。受到了观众的好评。

        1958年,黑龙江省京剧院到各地挑选学员,我二姐自然引起了剧院的注意。于是,派人来我家,动员我父母,送我二姐去京剧院学徒。

        这时的我母亲,仍旧持反对态度,当着人家的面“声泪俱下”地表示:孩子太小,舍不得让她离开父母……其实,就是不愿意让她学唱戏,当戏子!

        我母亲这一通“作”,让人家好尴尬呀!这图稀个啥哪,好像拆散人家母女骨肉分离似的?!

        剧院招生人员无可奈何地离开了。

        我二姐这次的人生机遇,就这样付之东流了……

        1965年,黑龙江省兰西县艺术剧院的两位领导,来到兰西县红旗公社农业中学,找到一个叫高航的女生,递来一张表格让她填写。从此,这个叫高航的学生,成为兰西县艺术剧院的正式在编演员。

        她,就是我的二姐。

        这回该有人发问了:你妈能同意吗?

        恰恰相反,我母亲不但没反对,而且态度相当的平和!

        为啥呢?因为“有再一再二,没有再三再四”的。是残酷的现实,让我母亲清醒了: 难道是想让孩子守在你身边,过着一辈子的乡村生活吗?当孩子的天赋才艺,遇到了需要展示的平台,也是改变他一生命运的机遇时刻。作为家长,却自以为是、固执己见地进行无情封杀,等于亲手摧毁了孩子的大好前程,岂不是愚昧无知的表现!这还是有正事的老人吗?

        所以,我母亲转变了!

        现今,类似我母亲没转变之前的那样的家长是大有人在。他们自恃有韬略,一切以个人的意志为转够,对子女的事情横加干涉,包括事业和婚姻。

        可悲的是,如果按照他们的大包大揽的“安排”实施后,一旦给子女造成了不可逆转的后果时,那他们又悲悲切切地到处找“后悔药”了……

        因为,做事可以重来,而人生却没有重来。为人父母,应放开思想和手脚,让子女学会自己把握人生,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使两代人各有空间,互不干涉,这该是多么轻松的啊!

        心情好了,去广场跳跳舞、唱唱歌,再去旅旅游。去祖国的四面八方走一走,看一看,那该多好。哎,顺便问一句,你们去过五大连池吗?

(未完待续.请看第19章《结缘五大连池》)

岁月留痕(中篇小说)【18】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岁月留痕(中篇小说)【18】_第2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岁月留痕(中篇小说)【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