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写人生训练营】4组+空空一箩筐+《为何家会伤人》

上周五发生了一件令我怒不可遏的事情,现在想来仍有些愤愤不平。

那天下午,我心情愉悦的下班回家,以为可以好好休息一下。谁知,家里竟来了客人,原来是老家的表哥带着妻子和他七岁的儿子前来串门。

小家伙正坐在地上的一堆玩具里捣鼓着什么,我喊了他一声,便坐下与表哥他们开始寒暄,此时母亲正在厨房准备晚餐。聊着聊着,我突然发现了不对劲,目光转向了小侄儿。

他从地上爬起来,挥舞着一根长长的、弯弯的东西,嘴里喊着:“哈!哈!哈!看我的鞭子!”

我仔细一看他手中之物,再一看地上乱七八糟的玩具,不禁倒吸了口冷气。我一下子明白发生了什么,只是有些难以置信。

我起身喊着母亲,假装往厨房方向走,实际绕过厨房去到了书房。开灯一看,眼前的一幕令人咂舌,怒火一下冲到了脑门。我才买了几个月的古筝已经面目全非,琴弦断的断、缺的缺,它仿佛经历了一场巨大的灾难。

我怒气冲冲的走到厨房,询问母亲是怎么回事。母亲摇摇头,告诉我她还未来得及阻止,小侄儿已经弄成了我看到的那副模样了,而他父母却是一句简单的:小孩子不懂事,母亲也不便再说什么,毕竟他们并不常来。

我气得牙痒痒,正想出去找他们理论一番,听见小侄儿突然哭着闹着要吃巧克力,表哥来到厨房询问我们哪里有超市,母亲告诉他后不久,关门的声音响起。

溺爱!典型的溺爱!我脱口而出,想起了心理学家武志红曾在《为何家会伤人》中写过这样一句话:溺爱下长大的孩子缺乏自我,他们只是包办式父母的简陋复制品;要么他们的自我无限膨胀,内心只有自己,没有别人,并最终成为别人的噩梦。我立马觉得,这个七岁的小侄儿成了我的噩梦。

武志红是中国知名的心理学家、咨询师,同时还是一名心理学畅销书作家。他1992年考入北京大学心理学系,师从国内著名的心理治疗学家钱铭怡教授,2001年获得心理学系临床心理学专业硕士学位。武志红由浅入深地从事心理咨询工作,已经25年,他所著的《为何家会伤人》畅销百万册。

《为何家会伤人》详细的讲述了父母溺爱孩子背后的原因、溺爱是如何影响孩子成长以及怎么避免陷入溺爱孩子的漩涡中。接下来,我将从这三个方面逐一进行阐述。

父母溺爱孩子背后的心理真相

从表面上看,父母溺爱孩子仿佛有那么一点伟大的味道。父母似乎是在牺牲自己来满足孩子的需要。小侄儿想吃巧克力,表哥他们二话不说,下楼就去买,即便马上就快吃饭了,他们仍然要先满足孩子一时兴起的需求。

表哥买了一大盒的巧克力回来,一家三口坐在沙发上吃得津津有味。他们递给我的时候,我摆手拒绝了,心中突然冒出个念头:也许是表哥他们自己想吃巧克力了,所以才会借着小侄儿的哭闹以此来满足自己的需求。

《为何家会伤人》中讲述的观点与我当时的想法有些类似,父母溺爱孩子,其实是源自父母的自恋。他们把孩子当做是另一个“自己”,给予过度的满足。表面上看来是在满足孩子,实际上是在无限制的给予自己。

现实中的孩子也许就是溺爱父母自己的“内在小孩”向外的投射,有时候他们自己的需求不方便说出口或者自己并未察觉到,所以以另一种方式投射到了自己的孩子身上。

溺爱是个陷阱,表面上是满足孩子的需求,实则是在父母在满足自己。但它们还披着“一切为了孩子”的外衣,而变得理所应得、不可指责。

溺爱对孩子成长的影响

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溺爱的起点是爱,落脚点却是恨。”

武志红在书中解释道,溺爱是过度的爱,也就是过度地阻碍,溺爱通常是父母将自己的意志强加到孩子头上,并将之视为爱。他们无视孩子的感受,也意识不到这一点,他们都觉得这是爱。

最常见的就是孩子告诉父母自己吃饱了,这个时候,大部分父母会这样回复孩子:“再多吃点,你在长身体。”吃饱的感觉很好,吃撑了可就不好了。溺爱就是爱得太多,孩子需要很强的自我意识才能发现自己其实被伤害了。

而在溺爱中长大的孩子通常挫折商偏低,一旦他们遭遇到挫折就会出现严重的逃避行为,并且他们的脾气会变得相当暴躁,很容易对父母发脾气,严重的还会对父母拳脚相加。

我的这个小侄儿,他小小年纪就很大程度的破坏了一件乐器,犯了如此严重的一个错误,身为父母却只是寥寥两句为他开脱,而不是正确的引导他何为对错。

用父母溺爱背后的心理解释,我想表哥他们之所以对破坏乐器这件事无动于衷,源于他们不想承认现实的孩子犯了错,因为犯错就要受到惩罚责骂,他们舍不得孩子吃苦,其实是不想他们自己的‘内在小孩’受到指责。毕竟,小孩子犯错的原因会归结到父母的身上。

可是,一味地纵容溺爱,当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变得越来越有力量时,很难保证不会犯下其他什么大的错误。备受宠爱的孩子变成了父母的敌人,在当今社会并不是一个少见的现象。

避免陷入溺爱的方法

孩子是父母爱情的结晶,我们经常会听到这样一句话:“世界上没有不爱自己孩子的父母。”武志红却认为,这是一个巨大的谎言,这句话只是一个懒惰的逻辑,是父母为自己开脱的最佳借口。

让父母避免陷入溺爱的唯一方法就是给予孩子真爱。

真爱并不是一个简单的事情,作为父母必须意识到这一点,它需要父母不断检讨和反省自己对待孩子的具体方式。

《为何家会伤人》告诉我们,真爱是不存在“过度”一说的。如果是真爱,父母不管给孩子多少,孩子都不会出现问题,相反,真爱越多,孩子的成长就越健康。

那么,什么是真爱呢?

其实,真爱就是看到孩子的真实存在,发现孩子的真实需要,并帮孩子实现他的需要。就以正蹒跚学步的孩子来说,他想去拿远处的一个球时,孩子的真实需要除了要拿到这个球以外还必须是自己亲自完成这件事。

这个时候,父母不是要直接把球递给孩子,而是在孩子身边陪伴他、守护他,直到孩子完成这一件事,这便是真爱。

溺爱,并不单纯是字面上的意思,它的背后源于父母的自恋,以过度的满足孩子来满足自己的需求。在溺爱中长大的孩子遭遇困难时会缺乏勇气,转而抱怨父母,严重的会给他人带来恶劣的影响。为了让孩子健康的成长,父母必须清楚的意识到孩子真正的需求,给予他们真爱。

你可能感兴趣的:(【书写人生训练营】4组+空空一箩筐+《为何家会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