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总结

职业性质决定了我们总有写也写不完的稿子。我逃掉了业务培训,躲回乡下看儿子,却依旧逃不了在乡下围着火炉加班写稿的命运。

本想不碰工作的,但是,既然要“写字”,那就稍微认真写作业吧。

惭愧,本来又想找旧文的。


上周见报的一篇大策划,应该是我目前为止最满意的稿件,写得走心,采访扎实,大体达到了目前的最高水平吧。


稿子好不好,首先是由采访是否扎实决定的

许多时候的采访都是浮光掠影,还有些是因为版面问题,根本用不了那么多东西,所以也就行色匆匆,不愿意做什么“无用功”。

然而事情是相辅相成的。虽然很多东西用不上,但是因为没有对事物有更深的了解,自然在立意高度和写作角度上,无法占领制高点。

回到这次的稿子,因为是大策划稿,所以有较为充裕地版面任由自己发挥,如果逆向思维,也意味着,如果你没有足够深度,你是填不满版子的。

其次,采访足够幸运。鬼使神差,我决定采访自己的学长,这是幸运的开始,也是至关重要的幸运,他的故事直接解决了我两个话题中的其中一个;然后,他又给我介绍了他的另一个朋友,又直接对我剩下的那个话题的提供了最核心的解决方案。而且,这两个采访对象又十分幸运地对我非常耐心,学长甚至是从货币知识对我进行了一场普及。正是因为这样的深入采访,也就决定了我所写的东西还是能够写透的。当然,回过头来说,选择比努力更重要。


一问一答可以足够“解渴”

文本格式,一问一答,这是我从上一个大策划延用的格式,也是领导改过我的稿子后,给我的启发,其实一问一答可以足够“解渴”。但是,在使用中,因为对文字的驾驭还是欠点火候,我觉得使用得没有上一个大策划好。

文字真的是一个非常神奇的公交,翻手为云、覆手成雨,真是博大精深。这又引申出下一个话题——


作为记者,我的刻意输入真的太有限了。

首先,工作繁忙,我们每天为了写稿,翻阅和学习的材料真的已经蛮多了,所以既没有时间去刻意学习,比如,如何打磨文章结构。

其次,工作繁忙,随意懒散,有一些时间,宁愿健身游戏娱乐,也不愿再给自己输入什么了。

最后,性格使然。本质上,是一个没有什么好奇心的少年,这也是根本上决定了,我更喜欢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

本来立下FLAG,想要迫使自己刻意输入,每天一篇精度,结果,也是旗倒人心散啊,失败原因大致也是前三点。


当了五年记者,从很爱这个职业,发展到现在质疑这份爱。

我已深知,新闻是一种易碎品,既然不能在历史的长河里激起一朵浪花,那么,它还值得你的爱吗?

我也甚至,真正看报纸的人越来越少,甚至连新闻作品存在的必要性都让人怀疑,那么,你又为何要认真对待?

其实,这和人生的意义是一样的。毛姆不是说过,人生只是一张毛毯的图案,本质上是无意义的。我承认这个观点,我想加上去的是,这个图案是且只是给自己看的,你自己觉得好看、漂亮就足够了。更通俗地说,你对得起自己就行了


最后,总结一下,我个人认为的好稿原因:天赐“良缘”,遇到足够好的采访对象;天道酬勤,扎实潜心采访;源远流长,沿用上期格式(但是我觉得用得不如上期好)。不足之处:刻意输入刻意输入刻意输入。

你可能感兴趣的:(一份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