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我的疑惑
雪国在喜马拉雅听了两遍,总觉得中间有漏掉的环节。于是看电子版,发现内容衔接过程中仍然存在中断感,心想可能是盗版缘故。买了纸质书,读了一遍,故事情节断层和思维语言跳跃感很强。我开始根据故事发展时间梳理故事脉络,前前后后翻看几遍,时间不明晰、语言不确定和故事情节不连续的情况仍然存在。
岛村在驹子19岁那年的5月23日到达雪国,当年12月上旬再次抵达,时隔一年后飞蛾产卵飞虫啾鸣的秋季第三次到达。在第三次到达后,岛村和驹子幽会谈天,时间很具体,涉及到菊姐、驹子未见时间内发生变化细节以及上坟碰到叶子,这大概是秋季登山时节。
接下来从枫叶红透游客赏枫、到初雪和绉纱制作(深冬)时日就不清晰了。故事情节主要是驹子陪客人期间的具体事情,包括叶子两次送信并拜托岛村带她到东京,叶子沐浴唱歌,在驹子当晚陪客人转回到岛村那里,顺路回她房间季节便是初雪十分了,有点摸不着头脑。
文中具体情节中安排了大量的对话描写,每句话分行处理,曾经的阅读习惯定式不自觉的认为每一行代表一个人,这在岛村和驹子间的对话是行不通的。我有几句话判断不准是谁说出的,意思理解上也有点困难。
1.“东京还没下雪吗”
“虽然那时候你是那样说了,但我总觉得那是违心的话。要不然,年终岁末,谁还会到这样寒冷的地方来呢?”
第二句我分辨不清。这一句在文中后面还提及一次。岛村第一次离开东京后,第一句话就是:
“那时候你虽是那么说,但毕竟不是真心话,要不然谁会在年终岁末跑到这样寒冷的地方来呢?后来我也没笑嘛。”
若是岛村说的话。那时候说什么了?什么是违心的话?驹子说的哪句话让岛村强调了两遍?又感觉是驹子说的,因为驹子反复讲过岛村“爱撒谎”,他第一次见面明明想和驹子在一起,可是又绕着弯找其他人。
2.“男人啊,跟她好过的有五个吗?”
“是啊。”驹子抿嘴笑了笑,突然扭过头去,“阿姐也够懦弱的,太懦弱了。”
我不懂菊姐自己选择不跟以她名字命名饭铺的有妇之夫在一起,选择了一个骗她甩掉她的人,又有5个人好过,懦弱体现在哪?
再来说是什么导致我会有这样的感受,全文基本是具体情节和岛村潜意识里的想法融合交织,情节的推动不仅仅是小说里的人物情感发展,还有作者创作需求需要,意识流的应用承载了情节的连接,同时起到深化人物内心深处的感情和探索思想深度。
个人阅读水平有限,所以在全文理解上存在局限性,产生了一定的难度。正是文中交代的不彻底,才使文章的想象空间更大吧!作者的意识冲破了空间和时间的禁锢,无限延展,归于虚无,最终无限放大。
二、我对人物的理解
1.叶子
随着全文拉开序幕叶子清爽恬净地登场,伴着一泻千里的银河绚烂唯美地从着火的蚕房二楼落地归土。过程中人物特征直接着墨不多,给驹子送信、送琴,给行男上坟,与路过列车上的弟弟说话等都是几笔带过,与岛村的交谈稍微详实些。
在客栈做女佣洁身自好,安静内敛。看似吝啬的轻描淡写塑造出的清澈、悲凄、优美足以支撑起岛村对女性近乎理想的形象要求。他精神意向中过分认真的叶子甚至让岛村觉得自己狼狈不堪,因为岛村认为她看透了他的污秽行为,叶子就像是岛村精神世界中的圣洁女神。
她对行男不离不弃、关怀备至,去世后上坟拜祭,在客栈做事却一尘不染。跟岛村交流时一心要岛村带她到东京去,有人讲是替驹子说的,我个人觉得不是。
她是一个凡人,能跟行男到雪国,为什么不能跟岛村离开雪国?叶子一边拜托岛村好好对待驹子,一边说驹子真可恨。这样的人物是真实的,每个人内心感受都是极其复杂的。
最后川端选择还原岛村对叶子的理想想象,在唯美中卸去凡身凡心,在绝美的凄凉中获得精神永生。
2.岛村
岛村具有消极、阴郁的个人色彩。整个作品被岛村的臆想和深入骨髓的世界观、价值观带来的貌似看破红尘的“徒劳”思想层层包围着,让我有种情绪压抑,感到悲观无望的心绪不由自主地滋生,低气压一直弥漫不散。
抽离岛村的思想,单单看他的人和他的现实行为,他并不是漫不经心、游手好闲、得过且过的人,他是有着正常生活的人。
他来到偏僻的雪国,做着他喜欢的舞蹈理论研究、翻译外国著作作品,感到无聊无趣时候爬山,找按摩姐放松,找自认为还算洁净的艺妓服务,与心中认为特别洁净的女子交流(当然,他没有做到,他是一个男人,看见心仪之人总会想入非非),穿绉纱衣服,考察绉纱生产地,决定彻底离开雪国,离开驹子和叶子,都是他正常的日程安排决定。
一个有着正常生活轨迹的人,内心里驻扎着虚空,这种思想就像驱不散的幽灵,时常出来蛊惑人心。
看到驹子记录读书笔记、写日记是徒劳,一个人在无人问津的村子里练习三弦是徒劳,为终将逃不过死亡的行男挣得医疗费甘当艺妓是徒劳,一边登山一边欣赏风景、心情变得怅然若失…这个时候幽灵掌控一切。
当驹子弹奏《劝进帐》,“在他那空空如也的脑子里充满了三弦琴的音响,与其说他是全然感到意外,不如说是完全被征服了。他被虔诚的心打动,被悔恨的思绪洗刷,他感到已经没有力气。”
“开始弹奏第三曲《都鸟》的时候,他变得温情而平和,呆呆地凝视着驹子,这么一来,他深深感到有一种亲切的感情。”
当驹子为了见到岛村,不管不顾地爬上正在行驶的慢速公交车,“多危险呀,简直是胡闹!”岛村虽也高声回答,但却是一种甜蜜的戏虐。
…
在这个时候我会感受到一个有血有肉有感情的岛村,可以看得见摸得着的凡人、正常人。
岛村的形象塑造可能糅合了当时日本文化的主流因素,一个人看似光鲜却又拧巴地活着,感觉有些可怜。他们不是真正的参透了禅宗。想起一句话:“悟透禅机的三个境界,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看山还是山。”参透后对待人生的态度应该是豁达。
看到生命形态的终点后,应该对当下淡然处之,接纳吧?
3.驹子
驹子的形象生动具体,文中通过多角度多层次去刻画,人物饱满,个性鲜明。对驹子的心理细致入微地描写展现了一个立体形象。一个可以走进人心的川端真是不负盛名的,读来很过瘾。
酒后醉态的驹子对岛村的爱热烈到疯狂,但是内心里那种小女人的拘泥、含蓄又表现得淋漓尽致。
最初:
“之后,她又梦呓般地倾诉着苦衷‘不行,不行呀!你不是说只交个朋友吗?’”
“我没有什么可惋惜的,绝对没有什么可惋惜的啊。不过,我不是那种女人,不是那种女人啊!你自己不是说过一定不能持久吗?
驹子内心里渴望直接的爱却因岛村的话不得不保持距离,在醉得近乎麻木时候还对此念念不忘。她想亲近岛村,想一直保持着接近的状态,无论岛村的反应如何,她竭尽全力去维系。
为了快一点到达、黑咕隆咚的走野路,身体多么累都要想方设法过去看望岛村一眼。尽管在第一次见面就有了身体碰撞,但不影响她自尊体面地出现,每次去都会盛装打扮一番。
文中反复出现过“我要回去,要回去啦!”“你走吧,你还是走吧!”,这些言不由衷地语言就是一个坠入爱河的女人的虚张声势,其实早就被对方识破真实想法。矛盾、慌张的驹子跃然纸上,很有画面感。真佩服川端对人物内心分寸的拿捏。
“岛村简直不知该说什么。驹子更没有在意岛村的评价,乐呵呵地露出一副天真的样子。”
“我天生就是温暖的嘛!”
“瞧你。”驹子还是高兴得笑眯眯的,然后,她把肩膀靠了过来,“为什么不带我去?你变得冷淡了。讨厌!”
“你走后,我要正经过日子了。”
“是啊。往后要是刮上一夜大风雪,你再来瞧瞧,恐怕你来不了吧?那种时候,野鸡和兔子都逃到人家家里呢。”驹子虽然这么说,然而声音却显得快活、响亮。
…
这类的语言让驹子多了一些豪放、乐观的情志,就像岛村描述的芭茅一样苍劲挺拔,驹子是积极向上的,对东京生活有美好的憧憬,因为那里有深刻的记忆,那些精致的梳妆盒她保存的很好。
她自己的生活井井有条,无论居住条件多么狭小,她都打理得规整洁净。是对生活充满信心的人。
驹子也是个有情有义的人,我个人相信驹子说的,她和行男之间没有婚约,只因行男送过他,果断决定做艺伎挣钱为其治病,因为她心里有一份美好的感情。送菊姐送岛村,她感到离别的忧伤、不舍和内心的痛苦。
可能因为叶子的出现,她应该怀着一丝幽怨的。所以她会做出行男病重时到岛村那里玩,即将死去时为岛村送行不肯见行男最后一面的看似绝情的举动,这恰恰反映出驹子是刚烈的有骨气的人!
这样的驹子偶尔可以感化到岛村,这种力量时间足够长是可以影响到岛村的,让他感受到阳光的温暖,远离冰冷的银色世界,享受生命的五彩斑斓。
驹子就是文章里的光和热,尽管对于满世界的雪显得势单力薄,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我不知道川端塑造驹子的初衷是什么,但我愿意相信一个作品最终带给读者的感受是希望,哪怕只有一点点。
三、我的整体感受
作品是中篇,但是整体阅读速度与长篇不相上下,甚至花的精力比长篇易读的多得多。可能因为日本作家作品读得太少,在理解上颇觉费力,而且大多数都有种忧郁的气质。以往也有这种感受(东野圭吾作品除外),所以看到一半就放弃了,这次坚持下来实属不易。
读下来收获还是很大的,最难点也是收获最大的方面,多处留白和点到为止的写法,对我启发很大。本作品的成功与节奏一张一合、一紧一松的弹性处理恰到好处,与人物比重、层次的设置,与在完整叙述故事中营造的美轮美奂的冷冽、凄怆的自然环境息息相关,一本书收获到无数种解读形式,这也是一部作品的成功的表现吧。
《雪国》的语言、环境、意识、场景描写随意自如的切换让我震撼。这对作家的基本功要求很高吧?结尾处大篇幅描写银河初现到消失之间的变化,似乎美得无懈可击,最终无法逃脱消逝的结局,隐喻着整部作品的核心思想并水到渠成交代出故事结局。构思巧妙,推动故事、情感发展达到高潮,一切出乎意料,冥冥之中又有定数,岛村心中的美好真的落幕了吗?每个人心中都有不同的答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