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远大抱负”

2006年11期《传媒观察》刊登了一篇文章《一张市级商报的活法》,作者系《城市商报》总编阿米,他写道:

《城市商报》创办之初去上海一家“新锐媒体”学习。问:你们把读者的对象定在什么范围?对方回答干脆:白领!又问:上海现在白领有多少?答:30多万。我一算,真要是这般定位,你这张报纸办得再好,每人都搞一份,也不过30万份,苏州市区当时的有效城市人口不及沪上十分之一,以此类推,我办成一张超世界水平的地方报,也不过三万份。现在街头卖烘山芋的大哥都会问你:发行量多少呀?你说三万份,连他都瞧不起你。没有一定发行量、一定市场覆盖的报纸办得再好也抬不起头来。况且国内大多广告投放者远没到会认真研判你的读者群构成的程度,一听你才三五万份马上没好脸朝你。我的体会,新办一张地方性报纸,先死板地设定一个所谓的读者群是自寻死路……


阿米原是《苏州日报》副刊部编辑,他也是我走上文学创作的引路人,他编发了我许多散文,如《回味大碗茶》等。他又为我写文《一篇真情在笔端》(见1996年12月12日《姑苏晚报》)在报上推介我,此文摘要如下:

蒋坤元的这本《梦里水乡》散文集并非都是“佳品”,作者毕竟初登文坛,操笔日子不长,文集中有的只能算平平之作,但他有自己的特色,他以农民的淳朴,写出了不少带着乡野气息又充满真情的好文章。如《我是一个坏爸爸》、《黄山女孩》、《车票》、《戆坯与指导员》、《晒场间的三八线》等等,这些作品读来亲切得很,也有一点乡里人的幽默味道。曾有人读了董桥的散文后放言:散文大家已经不写身边的事了。大约是散文读得不多的缘故,我以为身边事读起来有味。《戆坯与指导员》是写夫妻之间的琐事,会写的蒋坤元把它“提炼”出来了,琐事一跃成为一篇耐读的散文;《我是一个坏爸爸》、《背菜花》等篇也是这样,就我而言,宁可读一篇文采一般但生活趣味很浓、感情真挚的文章,而不愿读文辞华丽、超凡脱俗的所谓散文。蒋坤元黑汉子一个,望去像粗坯,但有的文章写得十分细腻,甚至还有那么一点深沉的味道,《黄山女孩》便是一例,此文写了一对未曾谋面的青年男女的文字交往,那种朦朦胧胧的情感和略带“悲剧”色彩的结局,让我们读后唏嘘不已。可见蒋坤元的戏路还是蛮宽的咧。

蒋坤元很是勤奋,据他言眼下两天不写点什么就“浑身难过”,但其自卑感似乎也很强,见面时一口一个“我是农民”。曾有一次在“大碗喝酒”,微醉后满脸通红的他大谈起“远大抱负”来,那模样真够可爱的。愿他永远留住这一份天真,愿读到他更多更好的文章。


有机会我想请他再一次“大碗喝酒”,我想告诉他,当年我的“远大抱负”已经不算什么“远大抱负”了,我已经超越了自己的梦想!因为,努力奔跑,是一个人自己的真理!

我有“远大抱负”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有“远大抱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