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和学吧教育的广标兄弟相约在办公室泡茶,由于我们俩的公司业务都有涉及到教育,再加上孩子的年龄相仿,所以特别有共同话题。
广标一直从事的是青少年课外辅导,所以接触了很多家长和学生,对于课外教育和家长的痛点有着深刻的体会。而我毕业后创业所从事的是企事业团队建设,对于企业人才培养和管理者的痛点也有自己的见解。
这两个群体好像有许多共通之处,父母与孩子,企业管理者与员工,前者都是希望把后者培养成才,但是过程中总是会遇到许多头疼的问题。
交谈过程中,谈到了大家都共有的业余爱好跑步,于是就关于体育对人的影响展开了探讨。在这方面本人自认为还是有些话语权,毕竟误打误撞的进入体育行业十几年。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长,以及这十多年来四处学习的经验,越来越觉得体育甚至可以影响人的一生成就。
自己就是一个现实的案例,在高中以前,没人会相信我能走体育这条路,因为中考体育成绩差点不及格。直到进入高三,为了兑现高一时对年段长卢老师吹下的牛逼,因为当初自认为以年段第二名的中考成绩进入学校,虽然只是个乡镇的普通中学,但感觉不考个厦门的本科院校都不好意思打招呼。
后来发现要进厦门的本科院校还是挺有难度,不得已走上体育道路才兑现了当初的承诺。结果如愿考上了集美大学体育学院,也算是曲线救国。当然,高三期间付出的汗水是鲜为人知。
曾几何时,都不好意思告诉别人自己是体院毕业,生怕别人说自己头脑简单四肢发达。可由于工作关系,随着自己对教育越深的了解,越发现曾经误打误撞的走上体育道路真是天意,否则我应该是另一个人生轨迹。
记得两年前,通过吴老师介绍认识台湾从事三十多年教育的陈博士,他亲自用他研究十几年的心智检测仪器给我做了检测,结果令我大吃一惊,我发现竟然还有比自己更了解自己的仪器。
虽然之前也系统学习过九型人格之类的性格检测方法,但由于都需要通过如实的回答题目才能相对准确。那次仅用仪器不需要做任何问答就能检测出准确的性格特征和天赋还是第一次见过,让我对自己和对他人的性格有了更深层次的认知。
有一次接待陈博士的团队专家,来自台湾的黄老师夫妇到厦门考察。全程陪同两天后,黄老师好奇的问我检测报告,当我把自己报告发给他时,他又问了我大学专业,当他得知我是体院毕业后,啧啧的感慨是体育改变了我的人生。
因为报告显示,我的先天运动天赋是所有天赋中最薄弱的一项,而且很多的其他弱势天赋也因为这项的加强得到了极大的改善。这使我更加的确信体育可以改变人的一生。
后来,随着我对各行各业成功人士特征的研究以及自己多年的创业体会,我越发感觉到体育能够培养的品质和那些成功人士身上的特性是极其相似,比如自信、勇敢、坚毅、乐观、自律等等,这些几乎都是成功人士的标配。
于是,不知什么时候开始,我无意中都会很自豪的告诉别人,我是体育学院毕业的。这些年,大家对体育老师总是有偏见,数学学不好,体育老师教的,语文学不好,体育老师教的,英语学不好,还是体育老师教的。我想说的是,体育老师就算身体再好,背这么多黑锅也受不了。
在这里,我要原创的为体育老师找个高大上的说辞,那就是:体育锻炼人的身体,老师塑造人的灵魂,那体育老师就是既能锻炼人的身体又能塑造人的灵魂。希望看到这段话的体育老师以后能够学以致用。
以前没有孩子之前,经常听到很多朋友在为孩子教育发愁。当时自以为培养小孩和培训员工应该是一样的。以自己多年的培训经验,自己公司的人员和客户的员工都能搞定,何况是小屁孩呢。
可自从有了孩子以后,对于孩子教育自然就更加关注,在实践过程中发现还是有很大的区别,有时也会烦恼,但更多的是事后的思考,以此检验学来的理论是否有效。当然,这还得益于多年从事团队培训的习惯。
回到主题,今天主要分享的是关于体育和教育的个人见解。不知道大家是否注意到,我们从小到大学习的所有科目中,如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等等,只有体育是带育字,以前没发现有什么特殊,经过这些年对于教育的深入研究以及阅历的增长,慢慢对周边的事物会有自己的深入思考。
自认为咱们中国文字博大精深,不可能随便遣词造句,任何词语都是有其特殊含义。体育之所以带育,是因为体育是对于孩子人格培养最有效的方法,这是其他科目没办法做到的。
我相信我们家长培养孩子的目的,一定不只是考上一个名牌大学,找一份令人羡慕的工作,而是培养一个人格健全,懂感恩,对社会有价值的人,否则前段时间北大学子弑母案就是前车之鉴,这值得我们所有教育工作者深刻的反思。
我认为如果以一栋高楼为例,教育培养的是看得见的思维和能力,比如罗辑思维,创新思维,管理能力,表达能力等等,这些都好比我们看到的高楼外观和内饰。那体育培养的就是这栋高楼的地基,看不到也摸不着,但却是最为重要,因为它决定着这栋楼的安危。
很多人可能对人格这专业的心理学名词不了解,我建议大家可以理解为性格或者个性,比如勇敢、自信、乐观、外向或者胆怯、自卑、悲观、内向等等,这些地基我们常常会忽略,因为看不见摸不着。高楼的外墙和内饰不好可以重新装修,但是地基如果出现问题那就是毁灭性的,楼建得越高,倒塌的可能性就越大。
现在越来越多的家长也开始重视孩子的体育锻炼,但更多的目的就是希望孩子身体更好一点,这样就更有精力读书,就更有可能考个更好的大学,以后找份更好的工作。
在我看来,这只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体育锻炼绝对不是单纯的提高孩子的身体素质,更重要的是培养孩子的完整人格。因为绝大多数青少年家长最为关心的是孩子成绩是否优秀,是否能考上好的大学,是否能找份好的工作。可是他们忘了,孩子的一生成就不是仅靠考个好大学,找份好工作就决定的。
如果从人的一生所经历的时间纬度来看,我认为进入社会后才是人生能否取得成就的马拉松起点,而不是大家普遍认为的小学,或者幼儿园,更有家长甚至是小孩刚出生就开始设定起跑线。
而在这场马拉松赛道上,已经和曾经大家引以为豪以学校成绩为代表的智商没多大关系,而更重要的是自信、勇敢、坚毅等品质和情商、逆商、财商等非智力因素。可是很多学校成绩很好的人在这些方面并没有同样的出色,甚至个别项目都不及格,即便想弥补却已经错过了最好时机。
说到这话题,自己深有感触,因为我这十几年所从事的工作,绝大多数客户都是党政机关事业单位或者国有企业。能进这些单位的员工不是985就是211大学毕业,清华北大的也并不少见。如果从时间纬度来看,这些人在大学毕业前,在绝大多数人眼里都是学霸级的人物,按常理以后一定是能取得很大成就的。
可现实的情况却有极大的反差,他们中大多数人并没有达到大家曾经预期的高度,很多人终其一生就是过着平平凡凡的生活。首先需要说明的是,这里指的高度是事业方面,不是指幸福指数,因为事业的高低和幸福的多少没有必然联系。
其次,这也不能怪他们没有能力,大部分原因可能跟体制有关,毕竟能进入金字塔顶端的人总是少数。而且在咱们中国这人情关系社会,你的成就和你的能力并没有直接关系,道理你懂的。
这让我联想到为什么世界顶级的贵族学校,如英国的伊顿公学,他们学校的课程,有将近一半时间是进行体育锻炼。可能跟这学校本身只招男生有关,但是几百年来,不论科技怎么进步,环境怎么变化,这项传统一直延续至今,甚至还提出“体育第一,学习第二”的口号。
可见他们对体育的重视,因为他们清楚的知道体育是最好的人格教育。体育不仅锻炼了强健的体魄,而在体育场上培养的自信心、团队合作、纪律性,更是造就了20名英国首相、37名维多利亚十字勋章获得者和无数社会精英。
英国的伊顿公学如此,美国的西点军校也是如此。作为美国军校的代表,200多年来,西点军校为美国培养了三位总统,五位五星级上将,3700名将军及无数的精英人才。
不但如此,更让人惊讶的是,大批西点军校的毕业生在企业界同样获得了非凡的成就。可口可乐、通用公司、杜邦化工的总裁都出身于西点。美国商业年鉴的资料显示,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在世界500强里面,西点军校培养出来的董事长有1000多名,副董事长有2000多名,总经理、董事有5000多名。可以说,任何商学院都没有培养出这么多优秀的管理人才。
其实不仅是西点军校,美军其他院校也是把体育教育作为必不可少的基础课,与文化教育和军事教育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
体育教育计划包括体育教育课与体育运动两部分。以西点军校为例,体育教育课程共8门,是每个学员必须完成的核心课程。体育运动包括50余项校际比赛和校内体育俱乐部项目。学校要求每名学员每学期至少参加其中的2个运动项目,人人要成为运动员。
美军认为,体育运动不仅可以使未来的军官具有强健的体魄,更重要的是竞赛场上的对抗气氛十分近似实战,有助于培养军人吃苦耐劳、集体配合、勇敢顽强的品格。
西点军校有三分之一的学员参加了校际体育竞赛代表队,在31个竞赛项目中有22项一直保持优胜,并多次在全美高校的比赛中夺冠。许多著名的高级将领在校时都曾是体育明星:艾森豪威尔曾是足球运动员,麦克阿瑟曾是棒球健将,巴顿曾参加奥运会并获得五项全能第5名。
这些年对于体育锻炼的坚持,自然也对体育赛事特别关注,对赛事本身也有自己的一些见解。体育赛事之所以能吸引如此多的观众,一方面离不开这些项目的爱好者,更重要的是相对于其他领域的比赛,更加的公平公正。举例,现在很多的歌唱比赛、书法比赛、音乐比赛,如果没有专业的功底,作为普通的业余观众是很难评判谁高谁低。
但是体育比赛的大多数项目,就算是再业余的观众,要判断谁高谁快谁强却极为容易。全世界规模最大的赛事奥运会之所以如此受欢迎就是最好的证明。
我认为体育赛事的魅力还在于通过不断的竞争,不断的淘汰,不断的成功,不断的失败,最终锻造出内心最强大,技术最精湛的选手。而在竞技赛场对更高,更快,更强的精神追求其实就是我们人生追求的缩影。我们要想获得某个领域的成功,就必须不断的尝试,不断的挑战自我,最终才能到达胜利的终点。
西点军校之所以能取得如此大的成功,也离不开类似于竞赛体育这种残酷的淘汰制度。西点新学员入学第一年必须面对的“野兽营训练”,是让所有人都会“谈虎色变”。在西点军校后山杰克山谷的茂密山林和预设的各种训练场和障碍物中,学员身着迷彩服和战斗靴,过着一种地狱般的生活。每年在“野兽营训练”中过不了关的新生,被淘汰退学的高达14%。
正是这种残酷的淘汰制度,深深的刻在每个西点人的心中,他们非常清楚,如果不想被淘汰,你就必须付出比别人更多的努力。这种强烈的竞争意识,日后不仅是在战场上,即便是在商业领域,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这也就可以理解为何西点军校能够培养出比大多数商学院还多的商业领袖。
这些年,我们中国的综合国力日益强大,美国为了确保自己老大的地位不动摇,开始想方设法百般阻挠。前几年只是通过其亚洲小弟们进行挑衅,去年开始便是赤裸裸的发动MY战,今年接连发生的事情相信国人都很清楚。作为一个中国人,我极为气愤,看到网上很多砖家说退一步海阔天空之类的文章更是觉得愚蠢可笑。
每个国家都有其性格,而性格来源于其文化。美国建国两百多年来,其精英阶层尤其是军方高层,很大部分都来自于西点或者其他军校。他们在军校里长期被灌输的观念就是优胜劣汰,弱肉强食。你要想赢我,必须要拿实力说话。如果你确实比我厉害,我就服你,你如果被我打败了,你就活该。
所以我们中国要想实现伟大复兴,美国这道槛就必须跨过去。当然,这跟我们每个国人都息息相关,我们能做的就是支持党的决策,支持国货,支持华为。
很多人可能会觉得你讲教育怎么讲到爱国,我认为爱国教育是最基础的教育,和我们传统文化弟子规一样重要,中国上下五千年文化之所以至今没有中断,就是因为我们有像磐石般坚固的家庭文化做支撑。弟子规要求我们要爱自己的父母,爱自己的兄弟,爱我们的老师,同理,我们更应该爱我们的国家。因为倾巢之下,安有完卵。
回到我们体育话题,这些年我听到很多父母在发愁自己的小孩不喜欢运动,自己的小孩很内向不喜欢跟别人交流,也想方设法跟他们讲道理,发现都没用,问我有什么方法。我就问他们自己是不是有经常运动,自己是不是很喜欢跟别人交流,得到大多数都是否定的答案。
这其实跟很多父母发愁自己小孩不喜欢读书,总在抱怨自己的小孩天天看电视玩手机是一样的道理。这些家长总想找个“大师”能够帮助他们彻底解决这些问题,而自己却从不反思自己是不是也有这毛病。
孩子天生就善于学习,善于模仿,一个家长如果喜欢运动,很开朗,喜欢读书,他的小孩大都也喜欢运动也很开朗也喜欢读书,同理,一个从来不爱运动,很内向,从来不爱看书的家长,他们培养的小孩几乎也和他们一样。因为小孩听不懂道理,他们只会看父母在做什么,有样学样。
教育有一项重要任务是挖掘人的天赋,然而每个人的天赋是不同的,举运动天赋最直观最容易理解。我们从小到大都上过体育课,有些人天生就跑得快,跳得高或者力量大,他们只要稍加训练就可以取得很好的成绩,而有些人天生运动能力就比较差,怎么训练收效也是甚微。熟悉体育的人都很清楚,要想成为顶级运动员,光靠努力是不够的,天赋更加重要。因为努力只能决定你的下限,天赋才能决定你的上限。
同理,智商也是如此。不是每个人只要努力都能考上清华北大,否则清华北大就不会有现在的江湖地位。很多家长可能会说,我们也知道天赋的重要性,可问题的关键是我们不懂孩子的天赋在哪里,如果不去尝试怎么知道有没有天赋?即使天赋不行,那是否意味着不要鼓励孩子努力,而是顺其自然,让其自生自灭?
这个问题我相信所有的教育工作者,所有的父母都很头疼,却又无计可施。而当下升学的压力已经成为千百万家长痛苦的根源。
即便我在前文说过,自己两年前亲身体验过检测性格天赋的仪器,精确度确实出乎我的预期,但是这种检测也只能做个参考,因为对于正在成长的孩子而言,很多因素是会变化的。
那家长如何能够不为孩子学习成绩而痛苦呢。我的建议有三个,一是把时间拉长,不要把目标节点设在高考,不要抱着一考定终生的心态,而是孩子的整个人生,即便是学习成绩差一时痛苦,就好像曾经我们为失恋痛苦一样,多年后发现那是多么的幼稚,而且还要庆幸因为那次失恋,后来找到一个更优秀的伴侣。
第二是把焦点扩大,不要只是盯着孩子的学习成绩,因为条条大道通罗马,谁也不知道孩子最终会在哪条道路上成功。
第三是把地基打好,身体永远是革命的本钱,体育锻炼的好处我相信大家百度一下可以有一大堆,在这里我就不再罗列,关键是作为父母要身先士卒,自己先动起来,如果自己都做不到就不要埋怨小孩做不到。只要地基打好,最终是建成写字楼还是别墅,那就是孩子的事情,生命的精彩不就是充满未知吗?
以上是自己多年来对教育的一些见解,原创不易,希望看完后有感触的父母给个赞,毕竟还是凡人,一点认可深感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