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孩子的教育上,你焦虑了吗

2018年9月21日  星期五  晴

有一位母亲吐糟说,近来心情很忧郁,自己的孩子在上幼儿园,平时在家里也教孩子认识了一些字,也能背几首儿歌,还能背几首唐诗,本来还以为自己的孩子还不错。但听同事说,她的孩子今年才四岁,已经认识几百个字,已经能读英语绘本了,已经能弹奏一首钢琴曲了。相比之下自己的孩子差的实在太远了,这可怎么办!

前几天和我原来的一个年轻同事聊天,她的孩子今年高中毕业,高考成绩不理想,准备让孩子去复读。去哪里复读发了愁,听说有的孩子到某某中学去复读,一年的学费就要十几万,自己的孩子才花了四万,是不是自己太舍不得花钱,自己孩子就读的学校不如人家的好,万一再考不好怎么办!该不该给孩子选择一所更好的学校复读?

目前我们国家的教育已经进入了全民焦虑的时代,诸如此类的教育焦虑举不胜举,凡是有孩子的家庭都陷入了这个焦虑中不能自拔。面对愈演愈烈的教育焦虑,每位年轻的父母们都会面临这样的问题:

“你的孩子是不是比别人家的孩子报的班少?”

“你的孩子是不是比别人家的孩子认得字少?”

”你的孩子是不是没有学钢琴,是不是没有学舞蹈、学画画?“

“你孩子上的幼儿园是不是不如别人好?”

等等等等这一切的一切,是不是让每个家长焦虑不安,毕竟孩子不能输在起跑线上啊!

做为一个退休老师,一年来一直在写家庭教育、婚姻育儿方面的文章,面对社会上愈演愈烈的教育乱象,面对越来越火的各种课外补习班,五花八门的课外培训班,我也在呼吁人们要擦亮眼睛,不要盲目跟风,不要盲目攀比,揠苗助长有害无益。

我的观点也遭到了一些人在质疑,认为学校教育本身存在许多问题,这些补习班对孩子的学习很有帮助,如一位简友在我一篇文章中写了这样的评论:

“@桑榆霞满天 不对,你说的违反规律。从经济方面讲,要是辅导没效果的话,就会被市场淘汰,所以能在市场站得脚的辅导机构都是有效果的。相反学校却缺乏优胜劣汰的机制,所以效率低是公立学校的特点。其二,从我个人辅导经验看,校外的辅导再差也会比公立学校好。”

“我们收了家长的钱,就理应为家长解决他孩子学习的问题。无论是孩子能力问题还是不想学的问题或者学习方法上的问题,都是辅导老师要解决的问题。相反,公立学校理的老师因为制度原因,做得好做得坏都无关紧要。”

以上的说法正是存在即合理的观点,甚至于表面看上去是家长的需要,有需求就会有市场。我也有些困惑,我的看法是不是有些偏激,幼儿的教育到底该怎样做?

最近,看到了台湾已故著名文学家、教育家南怀瑾先生的一篇文章:“教育:先教做人,从心性修养做起”,这是几年前的文章,拿到现在来看目前的教育现状也很有借鉴,何况目前的教育乱象的严重程度,已经不能和当年相提并论了。

南怀瑾在这篇文章里有这样几段话:(有兴趣的家长可以看一看原文)

一个人为什么要读书?从中国的传统文化来说,这是一个重要的老问题。一个人为什么要读书?传统中最正确的答案,便是“读书明理”四个字。

很可惜,现代人所认识文化教育的基本目的,只是为了“谋生”。我们要孩子们去学习,读书受教育,就是为了孩子们将来的前途,有好的职业、有高的待遇,或是能够赚很多的钱,过得很好的‘生活’。

甚至,有的人,还把自己一生的失意,或一生做不到的事,都寄托希望在孩子们身上,拼命迫他去上学读书。完全不考虑孩子们的“性向”个性的所好和兴趣,也不了解孩子们的脑力和健康,一味的迫孩子们读书学习,不知道“爱之反而害之”,因此,妨害了孩子一生的后果。

尤其是现代化的学校和课外补习等的教育方法,简直是“竭泽而渔”的办法,使一般还未成年童子们的脑力健康,受到过分负荷的伤害,最为严重。

看了这篇文章,尤其是最后一段话,你对目前的教育乱象应该有一些清醒的认识了吧。

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不要人云亦云,不要盲目跟风,就像南怀瑾先生说的那样过度的超前的幼儿教育对孩子来说并不是什么好事,甚至于还可能对孩子的身心造成无法弥补的伤害。

我们完全不必再对孩子的教育有那么多的焦虑了。鲁迅先生早就说过,流行的东西不一定都是好东西,我们不要被过度宣传的各种补习班、培训班所迷惑,要保持清醒的头脑。

不要盲目的和别人攀比,不要看别的孩子上了几个班。可以根据孩子的情况,从孩子的兴趣爱好出发,适当地选择一些学习内容。在目前的形势下,一个班都不上是不可能的,但千万不要多。我的孙子今年五岁多,就只报了一个班,并没有像别的孩子那样又学这又学那的。

父母要尽到责任,不要以为只要把孩子交给培训班就万事大吉了。对孩子来说,最好的教育就是父母的陪伴,要尽量抽出时间和孩子一起玩,和孩子一起做游戏让孩子在玩中学。带孩子到大自然中去学习,让孩子多和小朋友一起玩,科学的家庭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

你可能感兴趣的:(在孩子的教育上,你焦虑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