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根谭》别论(一)

熏染和习惯

 王阳明认为人出生无恶无善 ,人之初就是一张白纸,是纯朴的。这个从道家的角度解释就是清静虚无,从佛家解释就是本来面目。

 婴儿初生只会发啊哦的声音,要不就是哭和笑,而这些只是他们本在的机能反应而已。亲人们教他们各种名词,如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等等。同时又伴随婴儿长大教他对各类事物的认识等。这就叫熏染。

 熏染其实质就是被动学习,从属于施教者的意识形态,其本身并没分辩好坏的能力。对于一个价值体系也好,个人喜好也好(包括对美丑的认知和各类鉴赏能力),充其量,对初涉此域如初入社会一样,只有先接受的份。

 对一个不谙世俗文化之人,初次乃至一生的熏染陶冶来自方方面面。古人说,<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是指人会被知识熏染,形成自己的判断依据,这个以修身乃至修心来说。又或古代唯有通过学习知识,而举而仕而优,以成鹤立之势,自然会获得财富和美人。这是从俗义而解释的。

 知识熏染思维,思维决定行向。这是熏陶的一个出处。另一个来自地域的风俗习惯,一方水土一方人,包括语言和生活习性,乃至处事方式。东北人豪爽直接,南方人迂曲多谋。北京人自大,上海人势利等等(不绝对啊)。这不管海内海外,皆如此。只是大范围,小范围的区别。

 熏染陶冶的结果就是我们都形式了个体之间不同于另一人的处事方式和生活习性。或好言说,或好贪赌,或好利益等等。虽然这些习惯也有共性趋同的群体,如吸烟,喝酒,好者很多,然而,综合评定,没有两个人是完全一样的。这是个体差异性,知识和经历共同造成的。

 《菜根谭》对:抱朴守拙 涉世之道 是这样解释的(涉世浅,点染亦浅。历事深,机械亦深。不若朴鲁,与其曲谨,不若疏狂。)机械指运用心计权谋。我们观念的形成,在于受社会和强人的心智识所成,这个自我观念,一但形成,足以影响个人的一生。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孟母三迁,都在说这个理。可见,由熏染导致的习惯多么固执难移。

 换一句话来说,习惯如高速行驶中的车子,刹车也一样有个惯性存在,也就是习惯不管好不好,决定了人生的轨迹!所以有贤者言,改变习惯改变命运。又既然习惯来自点染之气,哪么交善从善,交恶从恶是自然之事,因而,选择是多么重要,上至思想,下至生活,无处不在。

 本文只从浅而谈,不足之处,敬谅!

  势利纷华尽归梦,人情练达是大聪。

  本来相对元无事,不妨悟透了此因。

《菜根谭》别论(一)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菜根谭》别论(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