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课有感

心在哪里智慧就在那里,还真是听过赵老师多次课,每次都会有新的感受,《角的初步认识 》这节课的经过赵老师精心设计,由古诗《小池》小荷才楼尖尖角,抛出问题,角是什么样的,它有哪几部分组成?让孩子们带着问题进入新知识的学习。这节课开头设计非常新颖,老师首先课件出示:钟表的指针、张开口的剪刀、一个三角尺,从实物中抽出角,通过让学生说说这些图形里含有的各种图形和这些图形中有没有共同点~从而自然的引出角的概念~同时也让学生从自已的发现中对角有了初步的体会。这一从学生身边的事物引入角,不但引起了学生注意,而且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认识角后有利用儿歌来记忆角。在学生掌握角的组成,会判断角的基础上,这位老师又让学生用说一说、摸一摸、画一画、做一做等方法让学生创造角、感受角,进一步升华了角的概念。在比较角的大小时,又一次利用儿歌来记忆怎样比较角的大小,再次借助电脑演示边的长短与角大小无关,只与边差开的大小有关。画角时,让学生仔细看老师先画什么,再画什么,然后又学生模仿着老师画角,最后再让学生独立画角。整节课的教学体现了新课改的理念,能够立足于学生的主体发展,重视学生的主动参与,合作交流,给学生充分的动手操作、动口表达、动脑思考的机会,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可能一定程度限制了学生操作能力的发挥,但我觉得赵老师的教学方式可能能更好地落实这一知识,并能有效合理利用课堂时间。个人觉得在教学角的特征这一环节时可以让学生拿手中的三角板摸一摸角,体验角的特征。角是比较抽象的几何知识,只有摸过,感受过学生才能对角的特征留下深刻的印象。总之,整节课无论是基础知识的落实还是重难点的突破,都是相当到位的。

在练习中都要追问为什么?如在判断中,除了说说是角还是不是角的原因,还通过变一变把不是角的图形变成角,或把角转一转还是角。在角的大小教学中,我觉得是不是可以出示两个角,一个开口大但边短,另一个开口小但边长让学生判断哪个角大?学生可能会判断开口大的角大,以此来得出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

这节课让我觉得最有意思的一个环节就是赵老师带着全班学生感知角的大小和什么有关~她用两个硬纸角粘成一个角,从中抽出使角的边变长,再加上课件演示讲解,学生明白了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没有关系。

在巩固联系设计上,赵老师也是由浅入深,层层深入,尤其是拓展题,用一个圆形纸折出一个角,这一设计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又增强了对角的认识。

总之,赵老师的课堂,每次都有一次新的升华,相信跟着她一定有你想不到的发现……

你可能感兴趣的:(听课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