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哪些书可以增加见识

高考是为了筛选人才,必须规定一定范围,通过分数,标准区分人才。这样的应试教育,学生们掌握的大都是知识点,并没有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进入大学,学生们有大量的时间可以支配,如果想增加知识,提升眼界,可以读一些比较宏观性的书。

1.历史

成大事者都有大格局,有大格局的人一般有广阔是视野。而历史书提供的知识具有时间上的长度,又具有空间上的广度,算是提升视野的不二选择。

尤瓦尔·赫拉利写的《人类简史》,野心极大,没有向其他历史学家或者人类学家一样,讲述一些变化的细枝末节。他讨论的是影响历史走向的一般性因素,从认知,到农业,再到科学。除了规模宏大的历史架构,刻骨铭心的叙述故事以外,她还提供了深刻的历史洞察,深入探讨了金钱、帝国、宗教这些使得人类从小部落走向大共同体的本质推动力量。

以史为鉴,但历史的悲剧却不断重演。人心是不变的,但历史人物所处时代的环境却发生了变化。当我们再看历史人物时,必须要把他放到一定的历史背景当中,才能发现他们行为的合理性。

钱穆是自学成才的大家,对中国历史有深刻的洞察。《国史大纲》包含了古代人口、经济、财政、兵制、官僚系统的变迁,社会阶层的变化,文化的影响。虽然是宏观制度,但能够深入浅出;虽然是断代史,但过渡的并不突兀。历史是渐进的,读钱穆大师的书,特别能体会到变化的逻辑。

2.哲学

历史使人明智,哲学使人深刻。读书一方面是为了广博,提升眼界;另一方面是为了深刻,洞察本质。社会现象变化多端,听各派意见好像都很有道理。学习哲学知识,可以培养评判性思维,慢慢做到不再人云亦云,随波逐流。

哲学听起来高深莫测,让人不敢轻易接近。而《大问题》、《哲学的故事》算是比较入门级的哲学读物,读起来也不会有艰涩难懂之感。《大问题》主要围绕着几个哲学基本问题展开讨论,分析了几个主要哲学大师对此问题的看法。而《哲学的故事》正好互补,它是以哲学家为主要叙述对象,围绕大师所生活的历史背景,给出了他们对哲学问题的回答。

两本书参照着读,认识会更深刻一些。

3.政治

对于国人来说,政治是个敏感词,有一些话题是不能轻易涉足的。因为政治参与性比较低,造成对政治的认识成了一些领导人物的权利斗争,政治学变成了政治八卦。

塞缪尔·亨廷顿这本《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成书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在国际上,经过一战后独立的殖民地,经过二战后独立的民族国家都经历不同形式,不同原因的政治动乱,也为政治研究提供了现实素材。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差别不在于政府的形式,而在于它们政府的有效程度。讨论了不同政治形式,国王、军人、公民掌握政权,存在的合理性以及面临的危机,让读者体会到政治秩序的稳定是一切发展的前提。

4.社会学

贾雷德·戴蒙德在新几内亚田野考察,一个当地人在聊天过程中问了他一些问题:为什么是西方人发现了新大陆,而不是相反?为什么两种不同的文明相遇,是西方殖民了新大陆,而不是相反?我们是社会为什么是现在这个样子?

对于这个好奇的人,作者并没有马上轻率地回答。而是给出了人类社会发展史的另类阐释,东西方文明差异的独特视角。作者从地球大陆分布的形态出发,从粮食生产到动物驯化,进而从农业文明基础之上演化出来的文字、技术、宗教与政府,造成了我们当下的人类社会。人类的发展,文明的碰撞伴随着血腥与杀戮,造成了现在的模样。

这本书除了新颖以外,让读者感受到知识跨学科的魅力,能感受到社会科学作品也充满了自然科学的严谨。

5.经济学

经济学已成为当下的显学。读经济学的书,与其说是为了增加财富,不如说是可以增加一个人看待事物的视角。在资源稀缺的约束条件下,如何合理分配资源是经济学研究的问题。对应于个人,在信息、资源有限的条件下,如何做出选择体现一个人的价值观。

曼昆的《经济学原理》是大学本科的基础教材,不同于简单经济读物,它可以培养一个人对经济学的爱好,又能够给深入研究打下基础。

进入职场,并没有大学期间那么多的空闲时间,这个时候读书要具有一定的“功利性”。宏观性的书虽然能够提升视野,影响的主要是内在,但对于微观性的实际应用还需要慢慢在实践中锻炼。在这个阶段,时间是宝贵的,读书并不能够像过去一样细读、精读。要“量出为入”,读书要有针对性,带着目的去读,书也不必精读,但需要有行动的指导性。这个时候,读书比如高人指点。

其中好书有很多,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推荐,但在国人每年平均阅读量在4~5本的今天,关键是需要培养读书的乐趣,将兴趣转化为实际行动。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哪些书可以增加见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