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to B 正当时

疫情蔓延,不少服务业都会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洗牌:

餐饮业,店面关闭不营业,某商已抱怨撑不过三个月;

地产业,不少小规模地产公司现金储备并不多,从银行贷款拿地后期望资金快速回笼后赚取暴利,却因为疫情无法开放售房部销售;

也看到不少服务商在较近脑汁尝试用创新的方法打开销路,期望在行将枯竭的海绵里挤出属于自己的水来。一些地产销售策划(因为笔者接触该行业朋友较多),尝试花大力气增加抖音/微信的线上营销,缩减线下经费投入产品的线上售卖。

其实17年前的非典期,当国家经历非典时,有不少公司在经历一样的事情。

上面提到的这种思路并不是没有成功案例:


刘强东与京东

17年前,京东还和电商没有任何关系。那时的京东,全名叫“京东多媒体”,是一家主要卖CD光盘和刻录机的公司。这家成立于1998年的小公司,从中关村海沙市场一个几平米的小小柜台起步,用4年多的时间,成为全国最大的光磁销售商,一度占到全国光磁产品60%的市场份额。

2003年,京东多媒体已经开到12家店。雄心勃勃的刘强东,年初就已经规划好,今年要把门店数量开到18家。

然而,突如其来的非典,让刘强东的扩张之梦成为泡影。

2003年3月6日,北京通报了第一例非典病例,霎时之间,整个北京风声鹤唳,所有商城门可罗雀。此前生意正在高速发展的京东多媒体,本来囤了一批货,一下子全都积压在仓库,一台都卖不出去了。随着疫情越来越严重,生意完全冻结,而人员在柜台还有感染的风险,不得已之下,刘强东把12家店全部关闭,大部分人员暂时回家。他自己跑到人大西门超市,买了一堆火腿肠、方便面、矿泉水,和6名员工留守银丰大厦办公室。

当时,京东多媒体的账面有两千多万资金,但是北京非典爆发21天,就亏掉了800多万,也就是说,这家公司只能撑三个月,就要倒闭了。当时大家都传言,非典至少要六个月才能过去。按照这个亏损速度,京东必死无疑。刘强东每天给6名员工做完一日三餐,就在那里发愁。

有一天中午,他们喝了点酒,一个个在那长吁短叹,其中一个经理说,我们为什么不在网上卖东西呢?刘强东一听,觉得很好,立马去开通了宽带,开始每天泡在网上,看看能不能通过网络推销出去一些产品。

刚开始,他们不知道哪里可以卖,就在搜狐、新浪的新闻下面的评论栏发广告。结果发了几天也没有一个客户。

当时北京的CD圈都喜欢逛一个名叫CDbest的bbs,刘强东也在这上面发帖,一个版主跟帖说,这家公司我知道,是我认识的唯一一家不卖假光盘的公司。这位版主是论坛的创始人,在论坛很有影响力,就因为他这一句话,京东一下子就有了21个客户——这是京东历史上第一批电商客户。

这批生意让刘强东看到了一个新的生意模式。他白天开着红旗轿车出去送货,晚上就在网上泡着,不停地发帖、回帖,有时要搞到凌晨5点。

此时的刘强东,一扫此前的迷茫,变得异常兴奋,员工们感觉他就像变了一个人。

后来,刘强东靠着在网上卖货,撑过了非典。

非典过后,他的线下商城又迎来的火爆的生意,但是,刘强东经过那段时间的试水,判断中国将迎来电子商务的大爆发,他决定自己开一个电商网站。

第一版网站是在网上用的免费电商程序,取名“京东多媒体网”,于2004年1月1日上线。


然而,这是17年前,我们已经在移动互联的下半场。我想把很多沉浸在类似转型梦里的小伙伴叫起来,大家习惯把移动设备的互联网称作Web 3.0,万物互联的物联网称作Web 4.0,但是今天,我想指出的是,其实互联网还有生产者赋能的Web 3.5。

以这次最火的物品“口罩”为例,在这次的疫情期,我们看到的不是消费者(2C)的入口不够或者体验不足,而是生产端(B端)的混乱。生产者的效率不高,成本管理能力不强,商家的供应链和代理的渠道管理落后。

某市红X会,最近在风口浪尖上,网友纷纷吐槽其公布的项目名称和费用上面充斥"123456","666"等数字,搁置是否管理人员有职业操守不谈,但是笔者看到的是那份报表背后使用的一套不规则的Excel和流程。如果没有一个强制性合规性的流程产品,捐赠物资的来源与去向无法高效管理,当人效低下而任务繁重到极点,实干型的人也不免将注意力聚焦到捐赠物资是否落地,而忽略那份外界聚焦的报表。

回到17年前,另外一个案例:


彼时,携程正保持着高速增长的业绩,但正当携程再接再厉,准备更上一层楼之时——SARS,大面积爆发。

整个旅游行业,都受到了重创,携程的机票和酒店业务,也瞬间归零。

在危难之际,创始人梁建章成为了定海神针。他坚信中国政府能控制好疫情,并且非典之后,旅游市场将迎来报复性的增长。梁建章没有像同行一样大幅裁员,而是保留了几乎所有员工,尤其是一千多人的呼叫中心。为了控制人力成本,梁建章规定,所有管理人员只上半天班,拿60%的工资。同时,趁着业务低迷的时间,携程在内部举行了大量的培训和业务流程系统的优化,提升员工的能力。到6月份,非典疫情过去以后,在家里憋了三个月的人们,纷纷走出家门去旅游,中国的旅游市场迎来了大爆发。那些裁员的公司一下子措手不及,错过了这波业务大发展。而兵强马壮,养精蓄锐已久的携程,则迎来了大丰收。


这个疫情肆虐的节点,反而是给了企业一个勤修内功准备强势反弹的机会:

那群蹲在家里无所事事,正在积蓄经费,一旦政府宣布疫苗研发成功或者疫情防卫解除,就会如洪水般报复性消费的野兽(原谅我这么称广大人民群众),并不需要我们现在用"疫期不打烊"去争取。

如果生产者背后没有一套强力的B端产品做业务支撑,如何跟C端形成闭环,如何能够抵挡住这波洪水。在消费端增长放缓的时候,聚焦到降本提效上面来,以求积蓄力量迎接春天,这似乎是更稳健的策略。在万物互联的门槛,当C端产品的数据和形态正在生长,生态正在快速形成之前,B端是否有足够的业务内功支撑,在这个拐点正好给了企业一个踹息和思考的时间。

而更进一步,在这个Web 3.5的节点,正好是to B的产品大展拳脚的时候。

正如阿甘正传里面,阿甘的虾船经历暴风一样,企业现在要做的,就是锻炼好身体抱紧自己的桅杆让船不要翻,等待捕捉其它船翻后(原谅我这么说)留下的广袤市场。而to B的产品逻辑,就是在这个时候给有能力的商家提供桅杆和船体加固服务。


《阿甘正传》阿甘出船捕虾,结果遇到了风暴_腾讯视频

为什么说to B正当时呢? 别傻了。暴风没来的时候,船长会想到要加固桅杆吗?

最后,祝愿更多优质的企业,能够顺利度过疫情期。

你可能感兴趣的:(疫情期,to B 正当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