巜秘密的副作用》读后感二

无穷无尽的欲望,让“心想事成”变成了一连串的诅咒

如果这个愿望满足了,你还想要有下个更大的愿望,这就表示关一个愿望有问题,否则一个愿望就足够了。

当人不知道自己许愿后的结果是什么时,梦想成真就变成了灾难。

欲望与需求一出现,便暗示着坑洞已经冒出来了。

建议在设下梦想之前,先检视一下自己是否还有“因空虚而产生的欲望之洞”,请先让自己充实填满,把自己拉到生命的主轴,找到自己生命的本体,如此未来才不至于因无止尽地追逐欲望而失速偏向。

你唯一能做的就是发挥你独有之美,只要身心健康、自信自爱,你就是最有魅力的人。

“现在的你”,早已藏有“未来的你”所需要的一切。你想要的生活质量与状态,你现在一定已经具足独立圆梦的条件,不需外求,你只需重新发现过去自己看不到的潜力点,清除通往未来的盲点,看到自己身上已经有的,完全不必外求。

要从“未来的自己(高维度、制高点)”往“现在的自己(较低维度、低平面)”聚焦,往回看你的现有状况与机会,就能看到自己原有的条件中的新价值,而不是往“外在的人事物(同样处在低水平面的人事物)上去搜索可能性。

先做出最独特、最关键的事让所有人看见你,让资源从四面八方流向你!

时间=能量,当我按照自己的天性步调,如果一样工作需要十件事配合,我只要做那件最重要的事,另外九件事就会自己跑来组合。如果我开始陷入紧张焦虑,就会变成十件事都需要我自己张罗。

”一切失败来自错误的认识“如果少了既高又广的视野,有些事努力是没有用的,如果在不对的地方努力,还是一样没有收获。

我们想要成为的状态,其实现在就已经是了,但我们自己看不到,只是忙着跟大家一起许愿、努力追逐。

只要你站得够高够远,就能看到眼前的”意外“藏有非常棒的礼物,一定有你目前还看不到的正面意义。

所有的事一定都是好事,如果不是,表示你还没等到最后!

生命绕了一大圈,才知道自己不必外求,只需待在原地就可享受自己想要的状态,换个观点自己就是伯乐。

如何与梦想的振动频率相符或相应?

1、先行动,走在宇宙之前

(1)站在净空的高度视野,当下决定、立即行动

”走在宇宙之前“意味着即使没有人、没有神来帮你,且事情看起来还那么遥远时,你就开始承担起自己的愿望,做任何你能做的事。包括”更清晰你的愿望“,”找到实现愿望所需的觉悟“,”念兹在兹地行动“。当你开始”走在宇宙之前时,不只是能够与宇宙间所有的力量联结--而是开始合一。

(2)行动无法取代情绪

我们甚至可能不了解自己内心最深处的思想是什么,但是我们可以从自己所采取的行动中,明白我们一直都在想什么。当你要把某个事物吸引到你的生命里,千万注意你的行动是否与你的愿望相违背。

2、把现状调整到非常非常接近你要的梦想状态

“感觉良好”这是一种很美好的能量流,也是要跳到新板块的最大动能,甚至可以说是“唯一途径"----当你在旧生活板块中,找到”最相似“于新生活板块的那个点,这个点你一旦找到,就是两板块最接近的点,于是你才有机会以”最短距离、最短时间“瞬间翻跳进新的生活板块、版本、剧本。这就是”接受现状后,才能往新的实相走“的道理。

先接受现况,把现况过成你最好的版本、最好的生活状态,好到你都不想离开这里。

实现你的目标所需的时间,就是改变意识。如果你想让事情加速,那么就把注意力集中在自己身上,不要放那么多在现实的局限上。

我们要把今天过成是有生以来最好、最精彩、最自由创意的版本,把现状调整到非常非常接近你要的梦想状态,这才是调整”相符“振动频率的关键。

我们很难精准地吸引某一件特定的物品,但可以很轻易地吸引一连串类似的感觉。

”把现状调整到非常非常接近你要的梦想状态“

”我们往往高估十年后能做的事,却低估了一年内能做的事。“我们想要的生活,现在就把它实践出来,而不是贴在愿景板上成为退休后的遥远大梦!

当你了悟自己才能原创出你内心需要的东西时,你的独立且丰盛的风采,才能吸引相同频率的人事物来与你共振,而不是一起索求、一起匮乏。

如何与梦想的振动频率”相应“?

”对等相应“的振动频率

”相符“是指把自己的振动频率,调近到你的梦想状态,”相应“是就你目前现状的最高频率,与梦想频率相应、能量相交流的方法。

当你想要梦想成真,其实可以不必通过”吸引金钱“,而是以你现在已有的最高价值(如某项才艺)被看到,吸引别人来等值交换你梦想的事物。

愿景板只是让你可以把才华的光线与梦想的频道校准,但前提是自己要有高价值的能力或是作品被人看见,且别人觉得价值相应才能交换成功。

你有没有”等值“或”超值"的东西(例如:才华、技能)跟人交换梦想才是重点,唯有振动频率“对等相应”才能交换成功,而不是光用“吸引力法则”虚拟想象就能如愿。

“吸引力法则”必须是“你自己也具有吸引力”,才能成真!这点是做过愿景板却梦想不成真的人,可以修正的地方!

你可能感兴趣的:(巜秘密的副作用》读后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