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两京十五日》

2021年度第七本

据马亲王说,这本书的资料来自于《显微镜下的大明》,也就是说这本书是他在写前本书的时候用剩下的“边角料”,这本用“边角料”写出来的书进入了得到的年度书单。马亲王果然没让我失望!

【读后感】《两京十五日》_第1张图片

作者用七分史实三分虚构的方式,勾勒出了一个皇太子历险记的故事。这里就不剧透小说的情节了,今天是想聊聊故事里的一条线,那就是漕运。漕运的本意是指水路运输,后指历代将所征粮食解往京师或其他制定地点的运输。小说的开始就发生在运河上,皇太子朱瞻基的宝船爆炸了!因为一只蟋蟀,太子死里逃生,随着朱瞻基和吴定缘、苏荆溪、于谦一路向北的逃亡,一连串事件牵出了一个谋朝篡位的惊天阴谋。

明仁宗朱高炽,从他的庙号就可以看得出在明朝历代皇帝中,算是一个仁君了,打算把国都迁回南京,本意是为了减轻百姓负担,认为南北漕运,百姓不堪重负,迁南都而罢漕运,尚利朝廷,下惠万民。可就是因为这个举动,却差点失身失国。首先他的决策得罪了以此为生的几位漕运盐商,如果将京城迁回南京,南北漕运量必定锐减,那么这些盐商苦心经营起来的诸多黑白产业势必将化为乌有,这一政策把所有反对者都绑在了一条船上。所以才有汪极投靠汉王,送太子的宝船装满了炸药,差点要了太子的命。

商人为利,无可厚非,断人财路如杀人父母,所以他们才会铤而走险。那普通百姓呢?之前的南北漕运光官运米粮就达500万石,这500万石的粮食,创造了不少的“就业”岗位,在汪极住处遇到的谢三发和郑氏两兄弟这些船户就是因此差点失去工作岗位。因为漕运的问题,朱高炽将漕运的转运改为兑运,也就是说将原来要求船户们服漕役,也就是帮忙运输米粮,直接用船将东西运到京城,而改为兑运后,就需要这些船户出钱,由盐商出船代运,而盐商正因为皇帝这个政策无处发泄,所以将损失全转嫁到船户身上。所有的一切,加起来都影响到了大明的根基,用朱瞻基舅舅弥留之际的话来说:“帝都南北,关乎漕河兴废;千里漕河关乎大明千秋基业……莫要用钱粮衡度,而要以社稷之利为量。”流动的漕河,是大明体内的血管,无论血管里流淌着何种血液,动起来才能存下去。

【读后感】《两京十五日》_第2张图片
漕运图

所以,用现在比较流行的一句话来说,你有你的计划,世界另有计划。上位者一厢情愿的政策,实施的效果也未必真如自己所预料的那样。我没能力去评判大方面的制度,对我而言,这本书能否给自己带来借鉴,其实要避免的就是自以为是的以为。我们自认为的善意,在某些人的转换下,就成为了要命的毒药,所以,做影响别人的决定要慎之又慎!

(本文图片均来自网络,侵删)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后感】《两京十五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