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习《肥皂泡》

预习《肥皂泡》_第1张图片
统编本小学语文

“我的童年很清澈,爸妈时刻陪着我……成长是首歌,是多彩的颜色,越大越懂得 ,我在唱您在和……”

对童年的歌唱、赞美,在歌声中,在文字里,从未断过,一篇《肥皂泡》,唤起无限回忆。对于孩子,童年的时光也必定是他们成年后的记忆。

“蘸上那粘稠的肥皂水,慢慢地吹起,吹成一个轻圆的网球大小的泡儿,再轻轻地一提,那轻圆的球儿便从管上落了下来,软悠悠地在空中漂游。”这是我认为全文中最美的句子,这是用泡泡机体会不到的乐趣,尤其一个“提”字,形象极了,也反映出,吹泡泡,是需要水平和技巧的。

为让小孩体验到文中吹泡泡的感受,我给他用白糖和洗洁精兑出了一小瓶泡泡水,再用吸管蘸着吹,“小心地轻轻吹起来,又轻轻地飞起……”有人说,吹泡泡是如此的简单、纯粹,只有哪些保有童心的孩子,才是神奇泡泡的粉丝。

全文就五个自然段,读起来结构也十分清晰,开篇点题,“最爱玩的是吹跑肥皂泡”,特别好的写童年趣事的开头,瞬间就可以仿写出自己的段落来。接着是为什么在雨天玩,一是雨天不能出去玩,二是雨天潮湿,泡泡不容易破裂,依然是写作的好素材。

第三自然段到第五自然段是制作肥皂水,观察泡泡,对泡泡飞向远处的遐想,细腻的观察和感受,最是我们需要学习的地方。

“放木碗里、加水、和弄、蘸、吹、提、漂游……”一系列的动词,把吹泡泡这个短暂的动作,通过文字,连成了画面,美极了。

泡泡在吹出来的那一瞬间,其实是无色的,当太阳光照射到泡泡上时发生了折射、反射,折射光和反射的光在泡泡表面发生了衍射,使各种光分离出来,我们就看到五色的浮光。

泡泡的存在时间通常很短,碰触其他物体或持续于空气中太久,就会破裂,所以文中的第四自然段的描写,提醒了我们,只有仔细观察,才能看到的画面。“这肥皂泡,吹起来很美丽”,通过一系列描写肥皂泡的词语“五色的浮光、轻清透明、玲珑娇小、脆薄、颤巍巍、光影凌乱、光丽、轻清脆丽”既写出了泡泡的轻和薄,又写出了泡泡的纯净、清亮和透明的特点。

看到这一场景,吹泡泡的孩子在干什么呢?“悬着心、仰着头、屏住呼吸”,用动作描写将内心活动刻画得细致入微,写出了孩子们的紧张、专注、担心和期待,所以第五自然段就顺理成章的写出了孩子的愿望,“把它们一个个送上天去送过大海……目送它们,心里充满了快乐、骄傲与希望”,文中的省略号,还可以填上自己的期许,愿泡泡去到的地方,能带去快乐、希望和美好!

设身处地的感受作者在吹泡泡这件事情上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想,也是完善自己认知事物的能力,觉察、敏感、细致入微,也恰培养习作能力的前提。

要不说,《肥皂泡》是一篇绝佳的“高仿”呢。对于小孩这样在情感的体验上已经很细腻的孩子,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也自是不必我多讲的,所以,在这篇课文的预习上,我们更着重的是课后题以及课堂作业上的题,一眼看去,多是仿写句段。

文中的第三自然段,“方法是……”妥妥的流程,“先……然后……再……”对于做任何一件事,都是可以用这样的句式去进行描写的。怎么在最短的时间里去写一段呢,搜索最近素材,第四单元习作《外婆家的年味》里,贴春联的步骤,或者蚕结茧的过程。

“贴春联的方法是先把春联的背面贴上双面胶,四周都要贴,这样能保证春联不会从旁边脱落,然后提起春联的两角对准门框上的记号线,再撕掉胶带,贴上去,用手轻轻从上往下拂,确保边角都服帖。”

第五自然段,也是仿写的好结构,好手法,比喻加排比,毫不犹豫的来上一段,要不然赏析不出这段文字的美、意境的美。

“那一朵朵千姿百态的荷花,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给我们带来了阵阵清香,给夏天平添了几分凉爽,是那么舒适,那么宜人,那么惬意,那么清闲。”

最后一句中的省略号,意犹未尽,自己填上一段,那也是必不可少的,怎么美,怎么来。

“或者自在自在地溜进了教室里,伴着孩子们的朗朗读书声,忽高忽低,跳着曼妙的舞蹈。”

全文没有特别难懂的语句,所以带着心,跟着文字,走进作者,尽情的感受,收获的不仅仅只是吹泡泡,更重要的是滋养了心灵,为日后的成长埋下一颗童真、向上的种子!

冰心的《繁星》《春水》,是诗集,她说:“《繁星》《春水》大多是瞬间灵感的记录,它们’不是诗’,只是受泰戈尔《飞鸟集》的影响,把自己许多零碎的思想,收集在一个集子里而已。”而《繁星》就此得来,零碎的思想,三百多段小诗,二十岁前后完成的,之后就再没有像它们这样的作品了。

小孩读起来,起初也是欣赏不来的,我告诉他,冰心的诗,也像他的碎碎念一样,将看到的用文字表达出来,重在感受文字背后的世界,带小孩读了其中二首:

繁星闪烁着——

深蓝的太空

何曾听得见它们对话?

沉默中

微光里

它们深深的互相颂赞了。

春水

又是一年了

还这般的微微吹动,

可以再照一个影儿么,

春水温静地答谢我说:

“我的朋友!

我从来未曾留下一个影子,

不但对你是如此。”

对于现代诗的赏析,如果没有很好的感同身受,是读不出作者的意境的。自省、感知、觉察、捕捉内心的点滴感受,是我平时和孩子强调最多的,读书,积累,从心出发,行稳致远。正所谓:相由心生、物随心转、境由心造。

心的魅力和力量是通过读书来诠释的,我在意读书的质量,读书的收获,所以,在孩子的读书活动中,一定是少不了这些来回、反复的多读,多体会,知晓“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的道理。

童年是一幅画,绚丽多彩;童年是一首诗,耐人寻味;童年更是一本书,打开便是一个世界。


预习《肥皂泡》


预习《肥皂泡》


预习《肥皂泡》

你可能感兴趣的:(预习《肥皂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