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22律》:揭秘全球定位之父的营销“摄心术”

摘要:品牌22律,《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的畅销书榜,最受美国企业家欢迎的三大品牌经典之一。


胜负不在市场,而在于潜在顾客的心智。

自上个世纪70年代,定位理论被艾•里斯和杰克•特劳特创建以来,打赢消费者心智之战,便逐渐成为当今商业竞争的主题。


《品牌22律》:揭秘全球定位之父的营销“摄心术”_第1张图片
(定位的核心是占据消费者心智资源)


2001年,“定位理论”击败瑞夫斯的“ USP理论”、奥格威的“品牌形象理论”、科特勒的“营销管理理论”、迈克尔•波特的“竞争价值链理论”,被美国营销学会评选为有史以来对美国营销影响最大的观念。

2008年,定位之父艾•里斯作为营销战略领域的唯一入选者,与管理学之父彼得•德鲁克、GE前CEO杰克•韦尔奇一起被美国《广告时代》评为“全球十大顶尖商业大师”。

2009年,美国《广告时代》杂志评选《定位》为“史上最佳营销经典”第一名。

在定位经典丛书中,作者反复列举的这个事例,值得每一个营销人深思:

同样是世界顶级企业,为何日本最著名的六大电子公司(日立、松下、索尼、东芝、富士、三洋)在1999-2009年间的经营成果居然是亏损108亿美元?而同期美国500强企业平均利润率高达5.4%?

为何崇尚多元化经营的日韩企业(J模式),在整体绩效与长期盈利能力方面,远远落后于崇尚专注、聚焦的美国企业(M模式)?

为何有着数千年文明的东方古国,中国在创建品牌的历史上黯淡失色?为何中国诞生过很多伟大的发明和伟大的产品,但世界级的品牌却少之又少?

翻开“全球定位之父”艾•里斯所著的《品牌22律》这本书,我们或许可以从中找到某些原因和答案。这本《品牌22律》,一经出版就相继名列《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的畅销书榜,并被美国资深经理人推选为最受美国企业家欢迎“三大必读品牌经典之一”。


《品牌22律》:揭秘全球定位之父的营销“摄心术”_第2张图片
(《品牌22律》及其读书笔记)


这是一本关于品牌打造的“圣经”,与其说是22条定律,不如说是创建世界级品牌的22条“戒律”。如果说九阴真经中的“移魂大法”用以控制敌人的灵魂,那么《品牌22律》就是教你如何更好占据消费者的心智,让品牌真正的入脑入心。


01

扩张定律

1.1内涵

品牌的力量和它所代表的产品数量成反比,一个品牌只能代表一个品类。

扩张生产线在短期内可能会提升销量,但从长期看,会毁掉品牌。如果想在消费者心智中建立一个强大的品牌,就需要收缩你的品牌,而不是扩张。

1.2案例

从营销和战略视角,美国企业(A模式,强调聚焦与专注),长期盈利或利润方面的表现,要远高于日韩企业(J模式,强调多元化扩张)。

企业延伸产品线的后果,往往是市场占有率的下降。美国运通,扩展信用卡产品线,结果市场占有率从27%,下降为18%。

李维斯,扩张牛仔裤产品线,结果市场占有率从31%,下降为19%。

佳洁士,单个品牌的单品已超过50个,但市场占有率从36%,下降为25%。

02

收缩定律

2.1内涵

收缩焦点,主导某一特性或品类,你的品牌才会更强大。

2.2案例

星巴克创建之前,市面上有各种咖啡店,卖各种各样的食物(如热狗、汉堡、咖啡、三明治、冰激凌等)。星巴克专注于咖啡经营收缩焦点,成为知名连锁品牌。

赛百味创建之前,市场中有很多熟食店,卖各种熟食(如汤、沙拉、乳酪、面包、甜点、饼等)。赛百味专注于潜艇三明治,成为知名快餐食品连锁店。

玩具反斗城,早期叫儿童超级市场,经营儿童家具和玩具。后来想发展壮大,没有采用常规的增加产品类别的做法(如婴儿食品、儿童服装等),而是收缩业务,放弃家具,只专注于玩具,并更名为玩具反斗城,占据了20%的市场份额,成为品类杀手的典范。

03

公关定律

3.1内涵

公关第一、广告第二。品牌的创建(如诞生、导入),依靠的是公关,而不是广告,因为公关更容易让人相信、更具说服力。

通过公关宣传,说明品牌是第一个,即新品类中的第一品牌,占据用户心智。同时,第一、最新等词,本身就是新闻媒体追踪的热点,自带流量。

3.2案例

美体小铺,通过周游世界推销其有关环境的理念,并通过连续不断的报纸、杂志的软文,以及电视、电台的采访,逐步打造成为一个大品牌。

米勒,推出“米勒常规”啤酒,投入5000万美元的广告费,但失败了。

此外,诸如微软、英特尔、戴尔、康柏、甲骨文、思科等公司,最先都是通过在《华尔街日报》、《商业周刊》、《福布斯》、《财富》等报刊上进行公关宣传起步的,而不是直接打广告。

利用公关宣传,说明品牌是第一个,诸如CNN:第一个有线新闻网,ESPN:第一个有线体育网,喜力:第一个进口啤酒,英特尔:第一个微处理器。

04

广告定律

4.1内涵

品牌一旦创建后,就需要广告来维护。即可以依靠巨额的广告费来维护一个知名品牌。

投入广告的目的,是为了抵御竞争对手、维持市场地位、防止对手瓜分市场。其实质是一种保险,防止对手攻击,形成一种竞争壁垒。

做广告时,要表现、传递品牌的领先地位,领先地位就是一种信任状。

4.2案例

亨氏,宣传自己是美国人最喜欢的番茄酱。

百威,宣传自己是啤酒之王。

固特异,宣传自己是轮胎中的领先者。

05

词汇定律

5.1内涵

品牌应该在消费者心智中占据一个词,可以是某个品类,也可以是某种特性,最终让品牌与这个词划等号。

5.2案例

有些品牌占据特性这个词,如奔驰=声望,沃尔沃=安全,兰博基尼=昂贵,宝马=驾驶,联邦快递=隔夜送达,王老吉=怕上火。

有些品牌占据品类这个词,如舒洁=纸巾,喜之郎=果冻,可口可乐=可乐,加多宝=凉茶。

06

信任状定律

6.1内涵

品牌的成功,需要一个可靠的信任状。信任状,让品牌与众不同,在同类中突出自己,给顾客提供选择的理由,破除进入用户心智的壁垒。

领先地位,是建立信任状最直接的方法。除此之外,官方认证、权威背书、专业资质、历史传承、驰名商标、产地优势等,也可以成为信任状。

6.2案例

可口可乐的信任状,就是正宗的可乐,其他可乐都是模仿的。

瓜子二手车的信任状,就是“销量遥遥领先”,以市场地位突出第一品牌形象。

如果不能成为现有品类的领先者,就开创一个细分市场或新品类并成为领导者。如啤酒领先者已经被占据,那么就可以开创淡啤酒领先者、进口啤酒领先者、高价啤酒领先者、德国啤酒领先者等。

07

质量定律

7.1内涵

质量,就是基于顾客心智中对质量的认知。质量很重要,但仅仅依靠质量无法创建品牌。

建立质量认知,就应遵循品牌定律。你自己宣传“我的质量是最好的”,顾客一般是不认可的,因为没有商家会说自己的质量不好。但如果你聚焦,顾客会觉得你的质量更好一点(如专业医生感觉比全科医生更专业);如果你是领先品牌,那质量一定是OK的。

7.2案例

质量不同于口味测试结果。口味测试,百事可乐比可口可乐的口味更好,但因为可口可乐更“正宗”,所以卖的更好。

高价也是质量的一种暗示,劳力士手表,会让人觉得质量很高。

08

品类定律

8.1内涵

打造品牌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开创一个新品类。

领先品牌应该推动品类发展,而不是品牌,因为品类代表了整个市场的成长空间。

开创品类,并让人觉得你是第一个、领先者、原创,会给人信任状。

8.2案例

强生,在香波市场中,开创婴儿香波品类,并成为领导者。

灰狗,在客车品类中,开创长途客车品类,并成为领导者。

09

命名定律

9.1内涵

为品牌起一个独特、简单、易记、易传播的名字,非常重要。从长远看,品牌就是一个名字。好的品牌名,值一亿广告费。

品牌名不能用通用名,而要与众不同,比如瓜子、康师傅。而品类名,要通俗易懂,用通用名,比如二手车、酸梅汤。

9.2案例

捷豹越野车。

小米手机。

瓜子二手车。

10

延伸定律

10.1内涵

品牌延伸不可取,不能把一个品牌延伸到多个产品中。

一个品牌只能对应一个品类。

毁灭一个品牌,最容易的办法,就是把这个品牌延伸到所有产品。

10.2案例

正面案例,如王老吉凉茶、格力空调、可口可乐,拒绝品牌延伸。

反面案例,如百威、百威淡啤、百威干啤、百威冰啤等。

11

伙伴定律

11.1内涵

竞争会拓宽品类的市场,领先品牌要容忍竞争者,与竞争者一起共同做大品类。

顾客有选择权,如果有竞争对手,即使顾客没有选择你,但选择了对手,也是对品类的贡献;如果没有对手,顾客很可能直接选择其他品类,最终结果是品类越来越小。

把相似的商店集中在一起,形成产业集聚,能吸引更多顾客,同时有对比也可促进顾客的购买。

11.2案例

可乐市场,可口可乐与百事可乐竞争,共同做大了可乐市场。

密苏里州的布莱森,宣传自己是“世界音乐秀之都”,这个小镇人口只有3706人,这么少的人通常连一个音乐剧院都养不活。但同时有40家音乐剧院一同经营,市场就会繁荣。

一个品类最理想的状态就是只有2个品牌,如胶片市场的柯达与富士,视频游戏市场的任天堂和Play Station。

12

通用定律

12.1内涵

品牌名称不能用通用名,而应该用独特的名称。给品牌起一个通用的名称,往往会失败,因为很难与竞争对手区隔开来。

如果是品类名称,则通用名称是合适的。

独特个性是品牌命名的核心。

12.2案例

品牌通用名称,如通用电器、通用汽车、标准石油、美国航空,这些很难识别,之所以能成功,是因为他们都是品牌的第一个品牌。这种通用品牌名称不可取。

品牌独特名称,如百视达音像、英特尔Intel(来源于Intelligent)、雷克萨斯Lexus(Luxury)。

13

公司定律

13.1内涵

公司是公司,品牌是品牌,两者并不一样。品牌名称,必须优先于公司名称,因为消费者购买的是品牌,而不是公司。

品牌的名称、包装里的产品,二者最好一致。比如可口可乐是品牌名称,包装里的产品是可乐。

13.2案例

公司名与品牌名一致的,如通用电气、可口可乐、IBM、英特尔,对于顾客,这些就是品牌,对于员工,这些就是公司。

公司名与品牌名不一致的,如雷克萨斯是品牌,公司是丰田;飘柔是品牌,公司是宝洁,这种情况下就应该优先品牌名。

14

副品牌定律

14.1内涵

打造副品牌是一种错误的策略,与品牌理念背道而驰,会使核心品牌毁于一旦。

14.2案例

假日酒店,本来是一家廉价酒店。但推出皇冠假日酒店进军高端市场,结果失败了。

凯迪拉克,本来是高档车品牌。但推出凯迪拉克凯蒂进军小型汽车,结果失败了。

15

兄弟定律

15.1内涵

当你可以创建一个新品类时,可以推出新的兄弟品牌。

新品牌针对一个新的细分市场(如价格、年龄、性别、口味等区分)。

兄弟品牌之间要相互独立,建立严格的区分,不能重叠。

兄弟品牌之间应创建不同的品牌名称,不能是相似的品牌名称。

15.2案例

箭牌口香糖,正确的做法是推出益达等兄弟品牌以区隔市场,错误的做法是绿箭、蓝箭等相似的名称。

时代,为进军不同的细分市场,旗下分别有时代、财富、生活、体育画报、金钱、人物、娱乐周刊等不同的品牌名称,且相互独立。

16

外形定律

16.1内涵

品牌的标识设计应独特,不能太复杂,应简单、易记忆、易识别、易传播,符合视觉锤效果。

一般,根据人们的视觉感知体验,品牌标识图形设计的长宽比例的理想状态为2.25:1。

16.2案例

如耐克的“对勾”。

红十字会的“十”。

Apple的“被咬了一口的苹果”。

17

颜色定律

17.1内涵

品牌应该选择一种与竞争对手相反的颜色,便于在用户心智中留下深刻而独特的印象。

创造一个相反的、区隔的颜色,比颜色本身的内涵是否匹配,更为重要。

基本的颜色有5种,红、橙、黄、绿、蓝。加上中性色有3种,黑、白、灰。

红色:充满活力的、令人兴奋的颜色。

蓝色:和平、宁静的颜色,象征领先。

白色:象征纯洁。

黑色:象征豪华、神秘。

紫色:象征王权。

绿色:象征自然环境和健康。

领先者因为是第一个,所以可以自由选择颜色。通常最佳的颜色是最能象征这个品类的颜色。跟随者应该选择与领先者差异化、对比性的颜色。

此外,选择单一的颜色是最好的策略,且应长期保持用色的一致性,比如蓝色巨人IBM。

17.2案例

约翰迪尔是农用拖拉机的领先品牌,选择了最能表征农业的绿色作为品牌色。市场上第二品牌用的是与绿色对比强烈的红色。市场第三品牌马可迅使用了蓝色。

可乐是一种红褐色液体,所以可口可乐选择了红色为品牌色,百事可乐选择了蓝色。

柯达用黄色,富士用绿色。

18

国界定律

18.1内涵

如果一个品牌带有自己国家的独特心智资源,更有机会成为全球品牌。

每个国家都有其心智认知,比如瑞士的手表,法国的葡萄酒,德国的汽车,日本的电子产品。

此外,跨国品牌时,注意广告译文的内涵是否符合当地国家的风俗文化。

18.2案例

英特尔、微软,带有美国心智认知。

古驰、范思哲、阿玛尼,带有意大利心智认知。

索尼、佳能,带有日本心智认知。

19

连贯定律

19.1内涵

品牌不是一夜之间创建的,而是需要长年累月建设的。

市场可能瞬息万变,但品牌应该保持不变,特别是已占据了用户心智的品牌特性不能改变。

19.2案例

正面案例:沃尔沃的“安全”特性,宝马的“驾驶”特性,持续了几十年。

反面案例:小凯撒本来定位于“一个披萨的价格能买二个披萨”,但未保持连贯,调整为“外卖披萨”,最后业绩大跌。

20

变化定律

20.1内涵

特殊情况下,品牌也可以改变,但要非常慎重。品牌可以改变的特殊情况:

(1)品牌很虚弱,未进入顾客心智。

(2)品牌向下调整(如降价)。

(3)某一领域发展缓慢,需要长时间才会发生变化。

20.2案例

英特尔,曾推出“D-RAM”,但未建立起来。后调整为“Intel Inside”,成为独特的标识。

万宝路,降低价格,向下调整,获得了市场认可。

花旗,原来80%的To B + 20%的To C,经过二十多年调整变为30%的To B + 70%的To C。

21

死亡定律

21.1内涵

当一个品牌苟延残喘时,就果断放弃,重新投资一个更有前途的品类及品牌。

不能被品牌的知名度所左右,如果知名品牌不能代表任何品类或特性,那就没有任何意义,果断放弃。

21.2案例

柯达,知名品牌,但胶片时代已经过去,品类已经完结,果断放弃是明智的选择。

王安,微型计算机被台式、笔记本电脑取代,故应果断放弃,而不是延伸。因为王安=微型计算机,延伸太困难,还不如推出一个新品牌。

22

独特定律

22.1内涵

一个品牌最重要的是它的独特性。品牌是在顾客心智中的独特概念或认知,如果缺乏独特性,品牌不再有生命力。

22.2案例

正面案例:最昂贵的手表=劳力士,安全的轿车=沃尔沃。

反面案例:雪佛兰,多产品延伸,大车、小车,卡车、轿车,便宜的、昂贵的,什么都有,结果是什么都不代表,不具备任何独特性。


品言平语

一次分享一个品牌知识点


视觉锤:“定位之父”艾•里斯之女、定位理论的卓越继承者、里斯伙伴品牌战略咨询公司全球总裁劳拉•里斯,著作《视觉锤:视觉时代的定位之道》,认为抢占消费者心智,不仅仅要用“语言的钉子”(定位语),更需要用“视觉的锤子”(视觉锤)。

从人脑的科学来看,左脑处理文字信息,要植入“语言的钉子”;右脑处理视觉形象,要植入“视觉的锤子”,用视觉形象这把锤子,把你的语言钉子更有力的植入消费者心智中。相对而言,视觉图形比语言更容易让人记忆。

比如万宝路香烟,语言的钉子就是“男子气概的香烟”,视觉的锤子就是“西部牛仔形象”。比如依云水,语言的钉子就是“来自法国阿尔卑斯的天然水”,视觉的锤子就是“像山脉的图案”。

视觉锤的范畴包括:

(1)形状要简单:不在于是否好看,而是能体现品类,传递语言钉子的内涵。比如红十字会的“红十字符号”。

(2)颜色要对比:如果是领先者,可以抢占一个符合品类属性的特定颜色,且颜色最好是单一,如果是跟随者,就应该与应用场景、与竞争对手形成明显差异。比如蒂芙尼的“蓝色”。

(3)产品要独特:产品设计独特,本身就可以作为视觉锤。如劳力士表的“表带”。

(4)包装要与众不同:包装设计的与众不同,也可以体现视觉锤。如可口可乐的“可乐瓶”。

(5)创始人形象:创始人形象包装,让人产生好奇,形成良好的品牌公关,也是天生的视觉锤。如苹果的“乔布斯”、肯德基的“大叔”。

从心理学角度,消费者喜欢“更好”,而不是“不同”。但从营销法则,真正有效的是“与众不同”,而不是“更好”。将品牌名、语言的钉子(定位语或slogan等)、视觉的锤子(logo、吉祥物等)相辅相成,相互配合,共同发力占据用户心智。


请问你所在公司的品牌定位是否符合“品牌22律”?你的logo设计是否符合视觉锤的法则?欢迎与我们分享。我是七哥,关注七哥的【全栈品牌人】,跟着七哥一起分享有关读书笔记、品牌定位、运营干货、营销策划等方面的知识、案例与方法论,让品牌人的职场更有竞争力。

你可能感兴趣的:(《品牌22律》:揭秘全球定位之父的营销“摄心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