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血馒头效应

人血馒头效应_第1张图片

罗胖有一个看待世界的观点,叫“理解之同情”。我们看一个人物,如果深入发掘他当时的处境,抱着同情心、同理心去考察,就会发现,他的决定和行动,往往有着不得已的苦衷。

1

鲁迅先生的名篇《药》,讲华老栓的儿子小栓得了肺结核。为了给孩子治病,老栓去买人血馒头。

中学课本的标准解读,说鲁迅先生的深意,是“揭露长期的封建统治给人民造成的麻木和愚昧”,指出辛亥革命未能贴近群众的局限性。

这当然不错,考试的时候你瞎写,老师会扣你分的。

站在华老栓的角度,他认知水平有限,并不知道大样本随机双盲对照测试。人们都说“人血馒头”治痨病“包好”,他深信不疑也罢,死马当活马医也罢,成本有限,预期收益很大,何不试试呢?

买“人血馒头”,老栓应该不会在意是革命者的鲜血蘸的,还是杀人犯的血蘸的。愚昧有可能,麻木就谈不上了。

老栓抢购人血馒头,除了所谓“愚昧”,或许还有另一个考量——经济因素。

即使现在的农村,人们生病,也经常上门请巫婆神汉装神弄鬼折腾一番,而不是去医院。

在他们的心里,未必不知道去医院拍片子、做CT更好使。但考虑到家里的收支,他们会首选村里的小诊所,其次是方圆十里的哪位“大神”,医院是最后的选项。

为了说服自己,他们会对人说“大神”很灵验。久而久之,“大神”愈加声名远扬,人们愈加深信不疑。

3

老妈上了年纪,经常腿疼,就服用一种老姐妹推荐的药。

我老婆检查了一下药瓶,怒了,说标签上生产厂家、生产日期啥都没有,整个一个三无产品,妈你咋就不相信科学呢?

老妈讪讪地解释,这药确实管用,而且二蛋他娘吃过,也说挺有效,还有对门儿狗剩儿他妈……

我心里明白,我们给老太太买一次药,800多;她自己买,30多。虽然800块的药费并不用她掏,但是,我知道,她舍不得。

老妈的心理,或许可以称之为“人血馒头效应”。

你可能感兴趣的:(人血馒头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