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一位老师来到书店,他在每一个书架前认真的巡视,一会翻翻这本书,一会看看那本书,颇具学者风范。而后他看着我说:“如果在我们那个年代,有这么好的环境,这么好的学习条件,这么多的好书,我们都会考上名牌大学。”
都会考上名牌大学不敢说,但定会多一些因酷爱学习而没有条件学习的孩子实现自己梦想的机会。我记得小时候看的第一本书就是巴掌大小的画本,在山村,那时的画本也是稀罕少见。姐姐不知从何处拿回家一本《鸡毛信》,姐弟几个抢着挣着看,一张张黑白相间的图画吸引着大家的眼球,而下面几行简单的叙述却不知何意。这时,大姐自矜文化人,一副得意自傲的神情磕磕巴巴的给我们读,生字难词就搪塞过去。在她添油加醋,有声有色的解说中,大家听得津津有味。并对故事的主人公那机智勇敢的的行为由衷地敬服和喜爱。
后来,背着母亲用花布头缝制的书包走进学校。当领到第一本飘逸着油墨香味的课本时,激动地心情就像拥有了全世界。那时,不知道有书店一说,只知道书是老师发的。我把崭新的书本抱在怦怦乱跳的胸口前,并深深地吸允着弥漫而出的缕缕书香。然后又迫不及待的翻看着里面漂亮的插图,等待着无所不知的老师把书本的知识灌输给自己。上学期间,自己犹如一叶航行在大海中的扁舟,在老师教杆的指引下颠簸慢行。再后来,由于山村的贫瘠和家境的困苦,不得不中途辍学。那时的心情除了难过,沮丧,再无其他。
一次农闲时,偶去邻居家玩。无意间看到一本唐诗,爱不释手。借回家,日夜不停的抄写,连注解也不漏掉,真的像一只饿狼,贪婪的吞食着一盘美餐。虽不知其味,却能暂时塞满饥肠。几天后,书交还给人家。心情坦然的看着自己书写得工工整整的手抄本,也不失为一种精神享受。虚妄的幻想着有朝一日自己也能像电影中的林黛玉,满腹诗才。不料由此引起姐弟们的讥笑,那句句戏谑之言,犹如秋后的寒风,让人心冷意怯。尽管如此,仍忍不住偷偷地多看几眼。不巧在一次烧火做饭时,不慎被探出的火焰毁之一炬。难道这是天意,注定自己是一个腹无点墨之人?从那时起熄灭了我对书的钟爱,同时也消弭了心中无法实现的梦。
直到90年在兖州落户。一次外出购物时,在一个行人如梭的街道上看到一个宽大的门头,上面几个醒目而又吸引人的大字“兖州新华书店”。仿佛有一股浓浓的墨香从书店内喷薄而出、直冲脑际。我缓步怯懦的走进去,柜台内的书架上整整齐齐的排列着各种书籍,并用一块块写着红色字迹的白色的塑料板标示着。我瞪大眼睛从柜台前慢慢看着书脊上的书名。当看到文学类时,就像被一块磁铁牢牢地吸引住,仔细的审视着每一本书的书名。当营业员微笑着走到我面前询问我的需求时,我竟不知所措,支语着让其拿出一本巴金的《春》。先看看价格:四元五角,而后尴尬的推了回去。又要了一本《醒世恒言》,两本七元,羞赧而又故作不满意的表情推了回去。在那每月百十块钱的工资中除了一家人的生活外,所剩无几,哪有闲钱购买书啊!书,成为了奢侈品。营业员看到我一脸窘迫,有点不耐烦的把书放回原处,索性走向另一边,我只好歉意的怏怏而出。当离开书店时,再次仰望一眼门上方那几个漂亮的大字,恋恋不舍的离开了。
后来在弟弟的鼓励下,书,又唤醒了我的兴趣,但却空有热情,没有行动。总是用没有时间,口袋干瘪来为自己寻找疏懒的借口。再后来,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走向书店的脚步坚实起来,每次都能抱回自己想要的书籍,《悲惨的世界》《马克吐温全集》《莎士比亚的悲喜剧》《红与黑》等等,闲来无事时,静静的看上几页,不再为原来的梦想,只为填补空虚的生活和滋润一下贫瘠的精神 。雨果的悲愤,马克吐温的讽刺幽默,莎士比亚妙语连珠的哲理名言和感人的故事,司汤达细腻的心理活动刻画等无不牵动着我的神经。只可惜,蹉跎经年,回头望、已近黄昏------
在竞争激烈的经济时代,改革是企业发展的唯一出路,固步自封犹如涸辙之鱼。为此,新华书店废除了原来柜台式的销售模式,在混沌中摸索,在蹒跚中奋起,在提高自己经济效益的同时也服务了社会。如今在每个学校里都设立了校园书店,书店装修简洁而不失高雅,环境优美而不招摇。整饬严谨的空间格局,排列有序的书籍归类,和那摆放在书桌上一盆盆芳香四溢的花草,幽幽花香混合着缕缕书香,给人一种安静舒适的阅读空间。让书店走进学校,把知识送到孩子们的身边。并开展儿童作家赠送图书与学生见面会和组织春秋书院传统文化研学游等,通过多种方式来激发孩子们学习的热情,培养孩子对中国历史文化的浓厚兴趣和渴求知识的欲望。今昔不能对比,差距天壤之别。
最后用弟弟的一首诗结尾:遥知东山杨柳风,倏然摇落梨花轻。一入寒门百味苦,半窗风雨十年灯。仰天空叹青云志,回首寄望身后生。他日重返桑梓地,把酒醉卧乱花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