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多年以后,我还会想起那个遥远的下午,和一个来自遥远异乡的“陌生人”的10分钟通话。
背景:在体制内十几年,将要到十字路口阶段前的焦虑。
问题:近几年是否离开体制?以何种方式离开?若离不开呢?
梳理:
挖掘核心竞争力;
让效益最大化;
实现财务自由。
Hi,我是Fourcolor,比Frank老师小1岁。作为F打头的同龄人,我不禁反问自己,做人做事的差距咋就这么大呢?
虽然我在体制内,但道理是相通的。所以,我向Frank请教了他的做人做事秘诀。
他和我聊了10分钟,我悟出3个词。
1.深度挖掘
进行深度的自我对话式剖析式的思考,真正的收获是触动自我思考,挖掘自我真正想法的过程。
与大家同感,为了和Frank聊天,用好这10分钟,还真是断断续续地想了有一个多星期。
想自己到底纠结的是什么问题?最想聊的是什么话题?
真是想了太多太多的事情,也感悟了很多的东西,从工作、生活、婚姻、责任、自我,等等。
预约之前心里还是很忐忑的,真正聊起天来却像好久不见的老朋友。真正聊的内容是接电话那一刻想到的东西。
看来,还是自己想多了,择日不如撞日吧。
聊聊天而已,那么紧张干嘛?
2.权衡利弊
进行深入的思考后,解决纠结的办法之一,就是客观地权衡各个选项的利弊。
Frank说,迈出哪一步,就看你能承受得了多少付出的代价。
他教我的干货:项目+靠谱的人+利益(钱),暂时用不着,先留着。
最近在看《这些人,那些事》。吴念真说:
人生选择什么就必须承受什么,得到什么就会失去什么。
3.实验探索
Frank说,现在干的事,以前干的陌生人社交,都是在进行“实验性的探索”。
刚开始我没听清,还特意让他重复地解释一次。
真是大爱这个词,之前在上一个朋友告诉我了一大段“试错实验”的道理。就好比爱迪生寻找用作灯丝的材料,正是一次一次发现了不能用的材料,所以最后找到了能用的材料。
吴念真说——
生命里某些当时充满怨愤的曲折,在后来好像都成了一种能量和养分,因为若非这些曲折,好像就不会再人生的岔路上遇见别人可能求之亦不得的人和事。
以上三步,再仔细想想,似乎是一个整体系统,又是一个循环的过程,像螺旋上升的形态所内含的大致方法。
你觉得呢?
文☞fourcol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