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ste image 味道图像
“那第一口浮有屑的温暖茶水在碰到味蕾的一瞬间,一阵战栗穿过全身,茶水和蛋糕屑的结合为他带来无上喜悦。”——普鲁斯特《追忆似水年华》
食色,性也。而味道,是最为关键的美食之泉。
在海外,中国人总说,我在哪里,都只有一个“中国胃”,一颗“中国心”;我最爱吃的就是“妈妈菜”,我最难忘的就是“家乡味”。
营养学,永远只是一种学问,而非艺术。只有烹调,才是艺术和文化,才是我们梦魂萦绕的“舌尖上的幸福”…….
口味,已经与我们如影随形,它似乎已然成为了每个人的特征。尤其是在中国,你是哪个地方的人,其主要显著特征就是你的饮食口味。我们经常三心二意地试着计划基于营养学说而去改变吃自己什么,但几乎从没试过如何去改变我们对食物的感受。
我们应对饥饿感时的表现如何;我们有多么爱吃甜食和美酒;如果有一份食物,我们只能吃一小部分,我们会有怎样的情绪。我们试着去吃更多的蔬菜,却没试过让自己更喜欢蔬菜的味道。这可能都是因为我们觉得,新口味是无法培养的,旧口味是无法改变的。但事实并非如此。
你常吃的所有食物都是经过学习后才去吃的。人的一生都是从喝妈妈的奶汁开始的。当你断奶之后,是选择决定了你的饮食习惯。
在坦桑尼亚的一些狩猎部落中,人们认为野生猎物的骨髓是宝宝第一份辅食的最佳选择。但如果你出生在远东的老挝,这种辅食可能就变成了妈妈咀嚼后,再嘴对嘴地喂给你吃的糯米。这种喂食方式也被称作“接吻式喂食”。西方婴儿的第一口辅食,可能是小袋装的粉状麦片或是罐装的果泥、菜泥,可能是用防敏勺子喂食的蒸煮的有机南瓜,也可能是孩子从家长盘子里随便抓起的食物。除了牛奶,几乎没什么食物是适合所有人的。其实,就连牛奶也不适合所有孩子吃。
人类一岁以后,口味上就开始出现惊人的多样性。作为杂食性动物,我们并不是生来就知道哪些食物是好的、安全的。每个人都需要从能吃到的东西中,凭感觉找出自己能吃什么。从很多方面而言,这是个让人感到愉快的机会。这也就是世界上之所以会有这么多烹饪方式的实质原因。
甚至,连牛奶也是复杂的。牛奶的倡导者提倡者会提醒我们说,配方奶粉永远都不会和母乳一模一样。其实,母乳也不是单一的物质。研究发现,母乳喂养的瑞典婴儿和西班牙婴儿肠道内的菌群是不同的。母乳的成分和口味也会因为妈妈饮食的差异而不同。法国妈妈的奶水喝起来可能是大蒜味的,而中国妈妈的奶水可能是茴香味或者是韭菜味儿的。
人类食欲的产生,是源于我们大脑中的“味道图像”,什么是“味道图像”呢?其实就是我们接触到食物的时候,接收到所有关于这种食物的信息,包括视觉、嗅觉、触觉和回忆等等。 这些信息会在我们大脑中形成一套编码,这套编码就是你对这种食物的全部记忆,也就是这种食物在你脑海里形成的“味道图像”。
举个例子,当你喝咖啡的时候,你会看到咖啡的颜色是黑色的,鼻子会闻到咖啡的香气,舌头会感受到咖啡的香醇丝滑,你还可能会想起广告或者电影里营造的喝咖啡的气氛。这些都是你接触到的信息,这些信息会传递到大脑中,然后在大脑中形成你对咖啡的“味道图像”。
这个“味道图像”,会让你对大脑对食物,或者食物的相关特征形成一个相对比较固定的印象。比如,如果你的味道图像里,苹果是不好的,消极的,而辣味是好吃的,积极的,那下次你看到相应的食物时,大脑会释放出不同的信号,你对苹果产生不了食欲,但是会对麻辣火锅产生食欲。
故而,在这个世界上,其实并没有人类天生对什么食物有食欲一说,有的只是不同的“味道图像”而已。只不过大多数人对一些常见食物的味道图像,都从很小时候就已经形成了,这就让他们误以为自己天生喜欢吃什么,不喜欢吃什么。
科学家们发现,人的味蕾发育是非常早的,当胎儿在13周的时候,味蕾就已经发育成熟。也就是说,从这个时候,我们就已经开始慢慢绘制各种食物的味道图像。
当我们再长大一些,就会逐渐形成一些“味道图像”,对一些食物产生喜好;一旦形成之后,这个喜好就会一直延续下去,比如说,如果有人小时候经常吃辣,那他长大之后,对辣味食品的喜爱程度就会更高。
所以说,如果想要培养一个健康的饮食习惯,最佳的时间是在孩子小的时候,尤其是在3岁以前。那如果错过了这个时间,我们的味道图像,其实就可以随时改变。
关于食物的信息,一类是感官信息,另一类是回忆信息。那如何通过改变感官信息来修改我们的味道图像呢?
芬兰的一些幼儿园开设这样的一个食品教育课程,他们会给幼儿园的孩子,专门列一个健康食物菜单,然后鼓励孩子跟这个菜单上的食物玩。在玩的时候,还会让他们使用各种感受来感受食物的质地。
比如说:让孩子观看西红柿的颜色,触摸桃子表面的绒毛,闻一闻芒果的香味……
就这样,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之后,孩子就会对这些食物的喜好发生改变。以前,可能更愿意吃汉堡薯条,但现在更喜欢吃那些健康的蔬菜和水果。
研究人员发现,这个课程不光对儿童有用,对老年人也是有用的。甚至那些饮食偏好很牢固的老年人,也能通过一段时间的训练,让自己的饮食习惯发生改变。
因此,如果你真的想让自己的饮食便得更健康,那就不妨先别急着逼自己吃不喜欢吃的东西,可以慢慢打开你的感官,多去跟这些健康的食物接触,观察他们的颜色、感受咀嚼它们时发出的声音,多闻一闻它们的味道,这样时间长了,你就会潜移默化地喜欢上这些食物。
另外,需要提醒你的是,在所有的感官中,嗅觉是最重要的。这是因为我们的嗅觉,是所有感官中,唯一能够和大脑中枢神经直接互动的感觉。所以,一旦嗅觉受损,人们的味道图像就会大打折扣,这也会导致我们的食欲大大减弱。
当然,我们也可以利用这一点,在使用自己感官改变自己味道图像的时候,尽量多发挥嗅觉的作用。比如把健康的食物,做得更好闻一点,从而让自己喜欢上这种食物。
那么,如何通过改变记忆,来修改我们的味道图像呢?
不知道你有没有这样的经历,如果你在小时候对某种食物有不好的记忆的话,那你以后也会很不喜欢吃这种食物。 比如说,有的父母可能会强迫孩子吃某种食物,结果导致孩子长大了后,一看到这个食物就反胃,更别说产生食欲了。
因为,坏的记忆让食物的味道图像释放出现消极的信息,从而让人讨厌这种食物;而好的记忆,才会让食物的味道图像释放出积极的信息,从而让人们产生想吃的欲望,也就是我们说的食欲。
我们可以强化跟这种食物有关的好记忆,弱化跟它相关的不好的记忆。
比方说,某个阳光明媚的早上给你,或者是轻松愉悦的周末,更自己的朋友一起做上一顿健康的食物,一边开心谈吃,一边愉快进食。或者,你可以选择在自己追剧看得很开心的时候,就去吃一些健康水果等等。
我们对大多数食物的味道图像,一般在很小的时候,就已经形成了。不是永远不变得,我们可以从感官信息和回忆信息两个方面入手,慢慢改变我们对一种食物的认知,那么,我们也可以改变自己对一些食物的“味道图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