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错题汇集

                  孩子错题汇集

        近期在教“表内乘法”,很多孩子“乘法口诀表”能背诵下来,能做对乘法计算。但是,在用到“乘法”来解决问题的时候,则会出现一些我们意想不到的情况。记录如下:

1.只看图意,不看文字

孩子错题汇集_第1张图片

        孩子列式为3×4=12。这个孩子是这样理解的,每个蛋糕上有三3根蜡烛,4个蛋糕上则有4个3,也就是3×4=12。应该说,这个孩子对乘法的意义还是理解的,本题的错误主要有两个方面:

1.昨天还是前天,有一道类似的题目,也是蛋糕上插蜡烛,然后问一共有几只蜡烛。(注:当时题目中的图画与文字的表达相一致)

2.孩子没有看文字,而是依靠图形来观察。(今天的图画与文字不一致了)

      因此,给这个孩子的建议是解决问题的时候,一定要读文字(力争每道题目读3遍),切记:题目中文字优先。文字优先是在一年级的时候提炼出来的一种解题策略。当时的情况是左边有3个桃子,右边有一篮桃子(标有文字——6个桃子),但是画面上却只能看到4个桃子,因此,孩子最初的时候会用3+4=7,在这种情况下,孩子知道了什么是文字优先。

2.不明题意,口诀混淆(胡编乱造)

孩子错题汇集_第2张图片

      题意是(五七)三十五,而孩子则想到了三五十五,写成2道乘法算式就是3×5=15,,5×3=15。但是,孩子又隐隐约约觉得不对,就写成了5三十五。这个孩子的小组长这样指导他:今天是学习“7的乘法口诀”,题目就一定与7的口诀有关,应该是五七三十五。别说,孩子还真是会观察一些事情的,会联想教学内容来推断做的题目意思。当然,以前还有一些孩子表现的“更聪明”,只要老师在教乘法,则这段时间内,所有的题目都是乘法。而且往往题目中还只是有2个数据,则直接把这两个数据相乘就OK了。

      今天,这样的事情再次发生,请看下图的第三小题,买3本笔记本和一个足球要多少钱?

孩子错题汇集_第3张图片

题目中有3和1两个数据,又是一直在教乘法。于是,孩子毫不犹豫,来了个3×1=3(元)。这就是孩子的解题经验,不会去进一步思考,不会去想:一本日记本都8元钱,而3本本子再加上一个足球难道3元钱就能买到吗?

      换言之,会这么考虑的孩子一般来说不会犯这种错误。关键在于,孩子没有尽心去理解题意,一心想着快点做完题目就好了。当然,也不排除确实是无法理解题目的意思。

    该生在老师不断的读题中,最终明白了题目的意思。自己做出了正确的结果。这个孩子的计算能力还是行的,一般来说,计算不会错。

孩子错题汇集_第4张图片

      哎,谈到教学,内心期待着孩子能考个好分数。但,总是有能理解题意的,列对式子的,计算的结果却是错的;也有计算认真,但列式出错的;一言难尽也……

3.缺乏常识,导致错误

孩子错题汇集_第5张图片

    "老师,一个星期不是五天吗?"孩子问道。"难道,星期六,

星期天不是一个星期里面的吗?"这个孩子的组长抢着反问道。孩子:"哦……"

4.孩子坚持,老师已“蒙”

下图中的第2小题:红金鱼35条,灰金鱼6条,不改变灰金鱼的条数,要让红金鱼是黑金鱼的5倍,红金鱼要减少几条?

孩子错题汇集_第6张图片

按成人思维,6的5倍,则是6×5=30(条),再35-30=5(条),这不清清楚楚吗?

而这个孩子就要6+1=7,6+2=8,6+3=9,6+4=10,然后,35÷7=5(条)。

        这个孩子的思维,我看不懂,孩子不断的解释,但是我彻底没明白。最后,孩子也就没有进一步解释了。但是,这个孩子坚持自己是对的,要保留他的解题方法。(这个孩子是朋友的儿子,看起来文文静静,但是,内心里有着一种特别的“韧”性。)

你可能感兴趣的:(孩子错题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