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距离走进洛克菲勒家族,一起了解这个家族除了给世人留下巨额的财富之外,还留下了值得我们借鉴的什么样的精神品质。
市面上关于洛克菲勒家族的书非常多,早在20世纪的时候,就有无数畅销书作者给他们树碑立传,几乎每年都有一本关于他们家族的书问世,这么多年下来,那数量自然是十分巨大的。不过仔细想想也不奇怪,洛克菲勒当年那么有钱,世界首富,几乎是从30岁以后,他周围就整天围着向他要钱的人,大多数是属于个人乞讨,内容大概就是“我很穷啊,洛克菲勒您是上帝的使者,你是不是施舍我一点啊”,就这样来自全世界各地的信每个月有20万封,都得靠一整艘船来运。还有就是各种拉投资的,各种各样的项目都在找他,据他本人说,除了睡觉之外,只要一睁眼,旁边就是问他要钱的陌生人,吃饭的时候桌子底下都是人,当然这肯定是他夸张的说法了,从这可以看出他当年有多传奇,当一个人成为传奇之后,那为他写书的人自然就越来越多了,大多数的作者都想沾沾他的光。
但是话说回来,关于他的资料虽然多,但大多数都是关于他成就的描写,比如他怎么做石油生意的呀,他怎么打败竞争对手的呀,做了哪些慈善呀,你看,都是这些大众从报纸上就能知道的事。大家对他本人的了解却都是处于一种雾里看花的状态,一直模模糊糊的,别说我们外面的人不知道,就连经常和他接触的人也弄不清楚。比如他本人到底有啥性格,他有啥爱好,他怎么和自己的子女交流的,他每次在重大关头作出的那些艰难决定到底是怎么想的,他那种虔诚的清教徒精神对他的事业有什么样的影响,这些通通不清楚。
用作者的话说就是,洛克菲勒就像个幽灵一样总是在他的传记里销声匿迹,别人虽然看的是他的传记,但对他却一无所知,为啥呢?因为洛克菲勒这个人的特征就是这样,极度的克制和沉默寡言,他善于伪装,一生都是在各种各样的角色和层层神话的掩饰下生活的,和外界沟通的时候都是在做公关活动,就是要有意树立一种公关形象,你根本不知道他实际的想法,而且谁也撬不开他的嘴,因此大家对他的各种认识基本上都是出于猜测。
那这本书有啥不同呢?这本书是根据纽约的一位新闻记者私下对洛克菲勒进行的采访笔录整理出来的,非常的罕见,在一定程度上属于第一手的资料,是最能反映洛克菲勒本人真实想法的资料,虽然在长达几十个小时的采访中,他一直都是保持克制,但是也有两次失态,一次是关于别人对他并购其他石油公司的质疑,有一位女作家就攻击他,说洛克菲勒用威胁的手段吞并别人的资产,最终是靠自己的冷酷和无情来实现了自己石油霸主的地位,简直就是一个强盗。
洛克菲勒一听这个说法就从椅子上跳起来了,满脸通红,双眼冒火,开始咒骂那个女作者,说她就是个恶毒的长舌妇,当时在收购其他公司的时候,根本不是像外界说的那样是在靠野心扩张,实际上是在逃命,大家都是在同一条快要沉的船上,想要一起造一条更大的船来安全上岸,哪还有心思拼个你死我活。然后就是一通咒骂,不过就在1分钟之内,他又克制住了自己,恢复了冷静,开始用圣人般的口吻安慰采访者,说“尽管别人对我出言不逊,但是令我高兴的是我并没有对他们产生怨恨,我对他们只有可怜”。这算是一次失态。
还有一次是有人攻击他的父亲,说他父亲是个除了喝酒就无恶不作的江湖骗子,这一下洛克菲勒又炸了,开始大声咒骂,不过仅仅过了几分钟,他又快速地恢复到了泰然自若的状态,说有些人就是靠贬低别人而生,他们只是目光短浅罢了,并且说他父亲给他的教育够他受用终身。你看,洛克菲勒的自制力非常强,几乎不显露任何情绪。这本书就是这个特点,能让我们从近处去了解真实的洛克菲勒,你会发现一个被描述成沉默寡言、空洞乏味的洛克菲勒,其实是个口齿伶俐,很有激情的一个人,用作者的话说,他带有一种中西部人那种不加掩饰的机智。
本书的作者叫做罗恩·切尔诺。是一位美国的文学作家,在上半部分我将分三个部分说说这本书的内容,第一部分我们说说洛克菲勒身上的四个特别著名的标签是怎么来的,从这四个标签中我们可以窥见洛克菲勒真实的性格特征;第二部分我们说洛克菲勒是怎么发家的,他在创业的过程中经历了哪几个关键阶段,他在关键时刻做了哪些决策,从这一部分我们能快速地了解洛克菲勒的事业生涯;第三部分我们重点说说洛克菲勒教育子女的方法,从他写给孩子的信中我们看看洛克菲勒有什么样的价值观,并且这样的价值观对我们现代人有什么样的借鉴意义。
上半部分
先来看看洛克菲勒的事业生涯有哪些成就。通常贴在洛克菲勒身上的标签大概有这么4个。
第一个,世界首富。他创办的标准石油公司,在全盛时期垄断了全美90%的石油市场和大部分的世界市场,石油是什么,液体黄金呀,因此他是世界历史上第一个身价超过10亿美元的富翁,他去世的时候,总财产超过14亿美元,相当于现在的3000亿美元,比尔·盖茨现在的身价是多少,才900多亿,那就已经不得了啦,洛克菲勒如果到现代来身价是比尔·盖茨的三倍多,因此他是当时地地道道的世界首富。
第二个标签是抠门。你可能觉得奇怪了,首届首富哎,还抠门,对呀,洛克菲勒抠门是出了名的。给别人小费的时候,每次都是磨磨叽叽地拿出来一些零钱让别人拿,一副想给又不舍得给的样子,别人拿多了他还不愿意,非要要回来,一毛钱都是锱铢必较。成为亿万富翁之后,有朋友去他家做客,住了一晚上之后,非要缠着人家留下10块钱的住宿费,不给不让走,还说这是原则。你想,做朋友做到这个份上,周围人也真无语了。在工厂里,每当他想出了一个能节省50美金的方法就能高兴好几天,而且立马就要把这个方法推行下去,谁要是有浪费的嫌疑,立马被开除,非常的严厉。最让人受不了的是他死活不给工人涨工资,他觉得工人们干多少活就该拿多少钱,要是一个人拿的钱超出了自己的劳动价值所得,那就是对上帝的不尊重。因此他和工会,和普通大众的关系一直都是闹得非常僵,有人就说他既是美国最富有的人之一,同时也是美国人最痛恨的人之一,你看,一个亿万富翁做事做到这个份上也真是够了。
第三个标签是慈善。你可能又奇怪了,他不是很抠吗,怎么还要去做慈善,是为了表演吗?还真不是,他从小就拥有奉献的精神,即使在他很穷的时候也会定时把自己收入的十分之一捐出去,虽然在小地方是死抠死抠的,但是真正捐赠起来,一出手就能让所有人都惊掉下巴。他一生做的慈善数不胜数,最大的成就还不是让某一部分穷人变富有了,而是推动了某个产业领域整体的发展,最典型的要属于教育领域和医疗事业。比如他创办的芝加哥大学、洛克菲勒大学,这些大学都是配备了世界上最顶级的教育资源,从这些学校出来的人才都数不清有多少。好多世界顶级大学都是模仿他们的教育方式建立的。
再比如医疗领域,我们北京的协和医院,他创办的,那你说协和医院救的人很多吗?不是,但它最大的意义在于树立起来了一杆坐标,树立起了一个榜样,洛克菲勒给协和医院所有的医疗设备和医疗人员都配备的是当时世界上最好的,有了这杆旗,中国的医疗产业才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他拉升了整个中国医疗事业的水平。
在文化事业上也是呀,我们民国时候很多大学的生物、化学、物理这些专业,都是由他们投资的,比如说那个时候我们搞北京人头盖骨的研究工作,这个项目也是他资助的,再比如说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很多大学的南迁工作,洛克菲勒也是出了大量的钱。他建造的地标性建筑也非常雄伟,比如今天到纽约曼哈顿岛的中城去看到的洛克菲勒中心,那是现在世界上最庞大的私人建筑群,是由十九栋摩天大楼构成,从四十八街到五十一街,从第五大道到第七大道,那么大一片,全是他们家盖的。
而且他做慈善有个特点,他不爱帮穷人,不是谁需要钱就给谁,说实话,他从骨子里是看不上穷人的,他多次透露他其实看不上穷人身上那种好逸恶劳目光短浅的品质,我们从后面的书信中可以看出这一点。因此他不爱去救助穷人,他的做法是有商人的做事特点的,他追求每笔钱的价值都最大化,要么就不做,要做就做世界最好的,一下子解决问题,能给后世也带来帮助。总的来说,有人统计过他生前捐出去的钱就有5.5亿美元,相当于现在的1200亿美元,这是历史上无人能达到的纪录。所以做慈善他不但很大方,而且不是傻傻地只会给钱,是几乎每笔钱都有后面持续不断的长尾效应,而且对我们中国人尤其的照顾。
第四个标签是冷酷。做慈善归做慈善,做生意归做生意,一码归一码。做慈善的时候他大方的让所有人感觉到望尘莫及,但是做生意时他的冷酷和狡诈也是出了名的,他是属于那种想尽一切办法也要达到目标的那种人。举个他做石油生意的例子。
洛克菲勒刚进入石油领域的时候,那还是一片蓝海,因为他做的不是开采石油的生意,开采石油的生意在当时其实已经竞争非常惨烈了,什么烤面包的、种地的、赶车的,只要不怕脏不怕累,能找到一片地挖出石油那就是你的油田,所以当时开采原油这个生意其实已经饱和了,原油的产能非常过剩,油价低到4美元一桶都卖不出去。洛克菲勒不是做的这个生意,他是做炼油生意的,就是对原油进行再加工,变成能在煤油灯里烧的那个煤油,在他之前世界上是没有东西能提供持续照明的,大家用的都是牛油或是鲸油,牛油一点就是黑烟直冒,鲸油又贵得要死,点一会赶快灭了,煤油就不一样,它可以持续燃烧还很便宜,可以说洛克菲勒的炼油生意给这个世界带来了光明。
但是到后来,越来越多的炼油厂也入局加入了竞争。洛克菲勒发现,石油行业正处于优胜劣汰的巨变时期,他要获得在这个行业的生存权,就需要竭尽全力地消灭竞争对手,而1873年的经济危机恰巧成了洛克菲勒实施多元化战略的重要跳板,他开始了迅速而广泛的“扫荡”工作,也是他著名的托拉斯战略,什么是托拉斯?简单说就是控股公司。
比如说我是洛克菲勒,我经营美国最大最好的炼油厂,竞争实力非常强。而你呢?也经营一个炼油厂,但是你觉得竞争不过我,那好,我来跟你谈判,你把一部分股份交出来,我花钱把你买走,你还占一部分股份,这样咱俩就联合经营,但是你得把经营权交给我,让我来制定价格,你看,我用很低的成本就能控制更多的公司,而你呢?持有股份,干挣钱,对大家都好,这就是托拉斯。
他不仅仅是在商业上用这招,他在做慈善的时候也是用的这一招,叫做“慈善托拉斯”。光自己捐钱不行,他到处拉人组织大家一起捐钱,然后组成一个基金会,请专门的管理人员来专门做慈善这一块,这才收获到了后面那么好的效果,让每一笔钱都花得那么精准,花得能推动某个领域整体的发展。简单说,做慈善,他是专业的。
咱们把话说回来,他发现自己有吞并别人油田的能力后,就开始用各种手段来推进这个事。比如在石油的原产地宾州分布着很多炼油厂,洛克菲勒看准了这块地方后,先是派出大量的石油说客来到宾州,要求以每桶4.75美元的超高价购买原油,而当时宾州炼油厂的约定出售价格也不过4美元。这些风尘仆仆的说客来到宾州后就开始四处喊“美孚石油公司每天将以现金收购15000桶石油”。
这些宾州的原油业主一听,救命的人来了,好,开足马力生产,地下的油是蹭蹭地往外冒,他们准备了大量的存货准备大赚一笔,但是这种情况就持续了2个星期,洛克菲勒这边就翻脸了,说“从现在起,我们改变一下价格,每桶2.5美元,你们可以选择不卖,但是我先把话放着,就是过了这个星期你们就算出2美元一桶我也不会再收”。宾州的油田主一下蒙了,你看,这个底真是抄得人家猝不及防的,本来就经济危机呢,大家日子都不好过,现在可好,碰到这么一手,行吧,干不下去了,把油田的经营权也给你好了,洛克菲勒就用这个办法,通过启动少量资金就并购了大量的油田企业。
不过你说这是洛克菲勒蓄意谋划的吗?他自己解释说不是,本来他准备以高于市场价收购石油的,但是消息一放出,这些油田主就开始贪心地大肆生产,导致短时间内就供大于求了,满大街都是石油,价格当然得往下压了,是个正常的商人都会这么干,是吧。简单来说,作为商人身份的洛克菲勒在做生意的时候绝对不会对竞争对手心慈手软的,不过话说回来,要是没这股力量,他也不会垄断整个世界的石油行业。
我们说了洛克菲勒身上的4个标签:有钱、抠门、慈善、冷酷。你看,都是相互矛盾的,因此你就不能用世俗的那种单一的标准去评价这个人,他身上有很复杂的多元混合品质。总的来说,他是个极度自律的人,自己认定的事情只要想清楚了,就会坚定地做下去,具有虔诚的清教徒精神。就是一个很典型的美国传统保守派。他对自己的行为极度的克制,什么时候都是戴着一副黑手套,一顶黑色礼帽,衣服永远都整整齐齐的,一尘不染,一个大高个往那一站,天然就给人一种信任感。在信仰方面极其坚定,他认为自己的决定背后有上帝的指示,所以他一旦作出一个决定,就很少会失去信心。这是说的他身上的一些特质。简单说,洛克菲勒有和所有的富人一样的品质,就是自律和克制。和大多数富人不一样的地方是,他比大多数富翁更加自律和克制。
下面我们说说洛克菲勒是如何发家致富的。他是怎么从一个很普通的穷小子逆袭成为世界首富的,我们可以简单总结成4个阶段。
第一阶段,他是个小记账员,通过这第一份工作获得了整套的商业知识和技能;第二阶段,发战争财,依靠美国南北战争的机会去赚到了第一桶金;第三阶段,开炼油厂,进入了炼油行业,创办了标准石油公司,完成了财富的纵向积累;第四阶段,托拉斯,通过并购最终形成了世界级的垄断,完成了财富的横向扩张。
听起来很容易啊,但每一步其实都是他个人努力和时代赋予他机会这2个因素双重促进的结果。比如第一份工作,因为他父亲经常不在家,他为了补贴家用就出去找了一份工作,这份工作是帮助一个贸易公司记账,才上任没多久那个公司的老记账员就辞职了,小小年纪的他就担任起整个公司的财务运算和运营的工作,他们那个贸易公司做的事情还特别杂,什么生意都做,洛克菲勒又在一个枢纽的位置,因此虽然赚得不多,但是学到的东西却是比同龄人要多得多,这应该算是屁股决定脑袋的一个典型案例,就是只要把一个人放在一个位置上,他就会按照那个角色的行为风格来行事,所以洛克菲勒很年轻的时候,就经常出去和别人谈生意做对接,他的言谈举止就像大人一样,很早熟,别人那时候就开始叫他“洛克菲勒先生”了。总之就是通过这个工作,他把商业知识的底子打得很棒。
他的第二个机会是发战争财,那时候年轻人都是一腔热血地要上战场,家人们拦都拦不住,但是洛克菲勒不去,他花了一笔钱雇了一个人去替他服兵役,果然那个人没多久就死在了战场上。你看,他和那些头脑发热的年轻人就不一样,用商业的方法给自己捡回了一条命。后来在南北战争中,他通过提前囤积物资大赚了一笔,当然那时候很多人说他不道德,说他趁机发战争财,但是洛克菲勒对这件事的看法一直很坦然,他觉得自己这是在救人,要是没有他提前囤积的物资,那些被战争连累的人死伤得会更多,但是当时人谁管你怎么说,他们普遍觉得,我们都这样了,你还让我们花钱买东西,太不道德了,你们商人就应该做好事免费资助我们,洛克菲勒当然不管这一套歪理邪说了,他该干吗干吗,因此通过这个机会完成了他的第一笔财富积累。
他的第三个机会就是进入了炼油产业。我们刚才说了,当时开采原油的人特别多,市场基本已经饱和,别人叫他也挖原油,他不去,等到大家挖得差不多了,一桶原油的价格已经接近于白送了,他开始炼油。其实就和现在硅谷的创新模式一样,是一个商人加一个大学教授的搭档模式,洛克菲勒在当时发现了一个会提炼原油的大学教授,然后果断拉他入伙,接着马上买了当地最大的一个炼油厂,多大呢?一天可以生产五百桶的煤油,这就是当时全球最大的炼油厂了。后来他给这家炼油厂起了一个名字,就叫“标准石油”,现在这仍然是世界商业史上最伟大的公司之一。
你看,从这个名字里面,洛克菲勒已经显现了自己的野心,他干的这个炼油厂不仅要有技术含量,而且还要让它成为一个石油时代的标准。你想想看,人类的汽车时代是从20世纪初才开始的,福特汽车公司成立于1903年,而洛克菲勒是早在19世纪的后半叶就为这个即将到来的伟大的汽车时代,准备好了它的能源基础。那你想,这个不是风口,啥还是风口?他不发财谁发财?所以洛克菲勒人生中的第三个关键词,就是石油。
第四个就是我们前面说的,托拉斯,他通过像贪吃蛇一样的并购工作最终形成了一个垄断的局面。外面的人当然对他众说纷纭,有的说这就是洛克菲勒蓄谋已久的一个局面,洛克菲勒本人则解释说这个行为本身是在帮助大家,大家是在抱团逃命。这两种说法都有道理,但是我们从客观的角度看,其实垄断并不是资本家贪婪的产物,它是很多产业内在的动力,是没办法的事情,资本家自己也控制不了那个垄断的趋势。为啥?因为石油根本就不是一个工业品。
它是标准品,你生产的石油和我生产的石油是一样的,所以它有一个内在的商业模式的动力,就是我要不断地扩大,只有扩大之后,我才能抵御风险,然后我才能把单位石油的生产成本给降下来。换句话说,就算没有洛克菲勒,石油这个行业如果没有政府的干预,最后也一定会走向垄断,比如在1911年的时候,美国政府就把标准石油公司拆成了37家地方性的石油小公司。但是随着市场的发展,很多小公司又会变成庞然大物,比如说标准石油公司在纽约的那个分公司,后来就是美孚石油,在新泽西的那个后来就是埃克森石油,在加利福尼亚的那个后来就是雪佛龙石油。在上个世纪90年代,埃克森和美孚又合并了,当时就是全球最大的石油公司。你看,石油这种标准产品最后的结局就会慢慢地向这个趋势里靠。
洛克菲勒在这个机会中其实本质上是搭上了一艘快艇,是趋势的力量让他把这个事给做成了。当然这里面他的个人眼光也是不可或缺的必要因素。
总结
我们回顾一下,在这一期中我们说了洛克菲勒身上的4个标签特点,分别是有钱、抠门、慈善、冷酷。还有他从一个小记账员跃升为世界首富的4段重要经历,分别是记账、战争、石油和托拉斯。从中我们可以看出那种原则性特别强的特质,他通过个人努力和时代赋予他的能力完成了这么伟大的事情,给世界带来了那么大的贡献。但是他的贡献仅仅只有金钱上的吗?远远不止,他最大的贡献其实是把他的财富给一代一代传了下去,让后世一直都持续性地对世界做着贡献,这种持续性非常难得,我们中国常说富不过三代,但是洛克菲勒这一家已经到第六代了,他的家族出了很多牛人,比如说出了一个副总统,两个州长,还有一个副州长,富翁那就更别说了。虽然影响力不如老洛克菲勒那么大,但他的后代一直都是美国的精英阶层,那他是怎么做到的呢?他是怎么把自己的价值观传递给自己的子女的呢?下半部分中我们为你解答。
下面接着说《洛克菲勒》这本书。上半部分中我们说了洛克菲勒身上的4个标签特点,分别是有钱、抠门、慈善、冷酷,还有他从一个小记账员跃升为世界首富的四个经历,从这些案例中我们大概能把洛克菲勒这个人物的形象比较准确地描绘出来。下半部分我们重点从洛克菲勒给他孩子的信中看看他有什么样的价值观,他是如何把这些价值观一点一点灌输到孩子的脑海中,变成他们以后有效行动的底层代码的。
我们通常都是觉得穷人的孩子很难养,因为穷人家物资贫乏,教育环境不理想,从小就缺乏见识,什么条件都比不上富人家的孩子,但是从另一个角度说,正是因为贫穷,穷人的孩子天生就有一种奋斗的精神,摆脱自己的恶劣环境,改善自己的生活条件能给穷人源源不断的动力。相反,一个富人家的孩子往往天生就缺乏这种动力,他们要想获得源源不断的动力,靠物质激励是没用的,只有靠价值观的引导。而且想要富人的孩子一直保持很强的生存能力和竞争力,其实很难,打个不太恰当的比方,就像你明明会飞,但是你为了保持自己走路的能力,就是一直克制住不用,到哪都是靠走的。这得抵抗多大的诱惑。
洛克菲勒他们家特别清楚这个道理,特别是老洛克菲勒,对自己儿子的教导那真叫呕心沥血,从小就把他的儿子小约翰·洛克菲勒带在身边手把手地教,一封信一封信地亲自教育他,他们俩配合得非常默契,小约翰最后的成就不亚于他的父亲,他成功带领洛克菲勒家族转型,把慈善事业做得更大的同时还又赚到了更多的钱,小约翰教育自己孩子的方式也很有一套,比如我们普通人家的孩子向父母要点零花钱都是很正常的对吧,只要孩子伸手要,不管给多给少总会给点,但是像这种伸手就要钱的事情在洛克菲勒他们家想都别想,想花钱?自己挣,比如抓住阁楼里一只耗子,5分钱,比如拍死走廊上的苍蝇,每100只可以兑换1毛钱,给全家人擦皮鞋,普通皮鞋一双2分钱,长筒靴难擦一点,涨涨价,每双1毛钱,而且所有的花费必须记账,要定期拿给小约翰检查。你看,比一般人家里的规矩严厉多了。
那老洛克菲勒到底给他们灌输了什么样的价值观呢?我们从他写的信中就能清清楚楚地感受到。这本书中记录了老洛克菲勒给他的儿子小约翰写的38封信,每一封都写得是掏心掏肺的,下面我就挑3封特别经典的和大家一起鉴赏一下。
先看第一封信。题目叫作《做傻的聪明人》,是1890年9月写的,那一年小约翰16岁,为了还原老洛克菲勒那种语气和语调,这些信我就完整地念一遍。来一起感受一下老洛克菲勒教导儿子时的那种感觉。
亲爱的约翰:
明天,我要回老家克里夫兰处理一些我们家族自己的事情。我希望在此期间,你能代我打理一些事务。但我提醒你,如果你遇到某些棘手或自己拿不定主意的事情,你要多向盖兹先生请教和咨询。
盖兹先生是我最得力的助手,他忠实真诚、直言不讳、尽职尽责,而且精明干练,总能帮我做出明智的抉择,我非常信任他,我相信他一定会对你大有帮助,前提是你要尊重他。
你看,第一段就提到了一个关键词——尊重,他提醒小约翰,想要别人发自内心地帮你,尊重是前提,不要因为盖兹先生是他们家族的管家就表现出丝毫的不屑和傲慢。这个提醒几乎是一直贯穿在所有信封中的,就是对别人尊重。
好,我们接着念。儿子,我知道你是布朗大学的优秀毕业生,你在经济学与社会学方面的知识可谓优秀。但是,你应该清楚,知识原本是空的,除非把知识付诸行动,否则什么事都不会发生。而且,教科书上的知识,几乎都是那些皓首穷经的知识匠人在象牙塔里编撰出来的,它难以帮你解决实际问题。我希望你能去除对知识、学问的依赖心理,这是你走上人生坦途的关键。
你需要知道,学问本身并不怎么样,学问必须加以活用,才能发挥作用,要成为能够活用学问的人,你必须首先成为具有实行能力的人。那么实行能力从哪里来呢?在我看来它就潜藏在吃苦之中。我的经验告诉我,走过艰难之路——布满艰辛、不幸、失败和困难的道路,不仅会铸就我们坚强的性格,我们赖以成就大事的实行能力也将应运而生。在苦难中向上攀爬的人,知道如何千方百计地去寻找方法、手段,让自己得救。处心积虑地去吃苦,是我笃信的成功信条之一。
也许你会讥讽我,认为没有比想吃苦再傻的了。不!没有不幸体验的人,反而不幸。很多事情都是来得快去得也快,那些实现了一夜成名、一夜暴富梦想的人们,有谁不是很快就销声匿迹了?吃苦所得到的,是将你的事业大厦建立在坚实的地面上,而不是流沙里。人要有远见,只有长时间的吃苦,才有长时间的收获。
你看这一段,洛克菲勒把吃苦转化成了让知识得以运用的一种手段,这就给以后的任何困难都打好了预防针,这个转化是不是很巧妙?
好,我们接着听。我相信你已经发现了,自你到我身边工作以来,我并没有给予你重担去挑。但这并不表明我怀疑你的能力,我只是希望你善于做小事而已。做好小事是做成大事的基石,如果你从一开始就高高在上,就无法体贴部属的心情,也就不能真正地活用别人;在这个世界上要活下去、要创造成就,你必须借助于人力,即别人力量,但你必须从做小事开始,才会了解当部属的心情,等你有一天走上更高的职位,你就知道如何让他们贡献出全部的工作热情了。
儿子,世界上只有两种人头脑聪明:一种是活用自己的聪明人,例如艺术家、学者、演员;一种是活用别人的聪明人,例如经营者、领导者。后一种人需要一种特殊的能力——抓住人心的能力,但很多领导者都是聪明的傻瓜,他们以为要抓住人心,就得依据由上而下的指挥方式。在我看来,这非但不能得到领导力,反而会降低很多,要知道,每个人对自己受到轻视都非常敏感,被看矮一截会丧失干劲。这样的领导者只会使部属无能化。一头猪好好被夸奖一番,它都能爬到树上去。善于驱使别人的经营者、领导者或大有作为的人,一向宽宏大量,他们懂得高看别人和赞美他人的艺术,这意味着他们要有感情的付出。而付出深厚的感情的领导者最终必赢得胜利,并获得部属更多敬重。
这一段洛克菲勒把领导的艺术归结为走心,要有感情的付出,要有真诚的付出,要用奖励和赞美的方式去激励别人,这些管理的心法是靠管理技巧弥补不来的。这就是从小就把小约翰放在管理者的角色让他思考问题。
我们再往下听。没有知识的人终无大用,但有知识的人很可能成为知识的奴隶。每个人都需要知道,一切的知识都会转化为先入为主的观念,结果是形成一边倒的保守心理,认为“我懂”、“我了解”、“社会本来就是这样”。有了“懂”的感觉,就会缺乏想要知道的兴趣,没有兴趣就将丧失前进的动力,等待他的也只剩下百无聊赖了。这就是因为不懂才成功的道理。但是,受自尊心、荣誉感的支配,很多有知识的人对“不懂”总是难以启齿,好像向别人请教,表示自己不懂,是见不得人的事,甚至把无知当罪恶。这是自作聪明,这种人永远都不会理解那句伟大的格言——每一次说不懂的机会,都会成为我们人生的转折点。自作聪明的人是傻瓜,如果把聪明视为可以捞到好处的标准,那我显然不是一个傻瓜。
直到今天我都能清晰记得一次情景,当时我正为如何筹借到一万五千块钱大伤脑筋,走在大街上我都在苦思冥想这个问题。说来有意思,正当我满脑子闪动着借钱、借钱的念头时,有位银行家拦住了我的去路,他在马车上低声问我:“你想不想用五万块钱,洛克菲勒先生?”我交了好运吗?我有点不相信自己的耳朵。但在那一瞬间我没有表现出丝毫的急切,我看了看对方的脸,慢条斯理地告诉他:“是这样……你能给我二十四小时考虑一下吗?”结果,我以最有利于我的条件与他达成了借款合同。我料想得到,在我离开的日子里,让你独当一面对你而言绝非易事,但这没有什么。“让我等等再说”,是我在经商中始终奉行的格言。我做事总有一个习惯,在做决定之前,我总会冷静地思考、判断,但我一旦做出决定,就将义无反顾地执行到底。我相信你也能行。
这一段的点睛之笔在最后那一句,明明他想借钱着急的要死,但是当别人把钱送到他跟前的时候,他却克制住了自己的兴奋和发热的头脑,说了一句,“让我考虑一下”。你看,一件小事不但表现出了自己的自制力和聪慧,还给小约翰树立了榜样,让他明白任何的决定都要三思而后行,最后一句鼓励的话,戛然而止,简洁明了。是不是水平很高?
这是第一封信,下面我们再看一封,他是怎么给小约翰提醒,让他不要走其他富家子弟那种败家之路的。这一封信的题目叫做《起点不决定终点》。是1897年9月写的。这年小约翰23岁。
亲爱的约翰:
你希望我能永远同你一起出航,这听起来很不错,但我不是你永远的船长,上帝为我们创造双脚,是要让我们靠自己的双脚走路。也许你尚未做好独自前行的准备,但你需要知道,我所置身的那个充满挑战与神奇的商业世界,是你新生活的出发地,你将从那里开始参加你不曾享用而又关乎你未来的人生盛宴。至于你如何使用摆放在你生命面前的刀叉,和如何品味命运天使奉上的每一道菜肴,那完全要靠你自己。
当然,我期望你在不远的将来就能卓尔不群,并胜我一筹。而我决定将你留在我身边,无非是想把你带到你事业生涯的高起点,让你无须艰难攀爬便可享有迅速腾达的机会。这当然没有什么值得你庆幸和炫耀的,更无须你感激。美利坚合众国的建国信念是人人生而平等,但这种平等是权利与法律意义上的平等,与经济和文化优势无关。想想看,我们这个世界就如同一座高山,当你的父母生活在山顶上时,注定你不会生活在山脚下;当你的父母生活在山脚下时,注定你不会生活在山顶上。
在多数情况下,父母的位置决定了孩子的人生起点。但这并不意味着,每个人的起点不同,其人生结果也不同。在这个世界上,永远没有穷和富的世袭之说,也永远没有成和败的世袭之说,有的只是我奋斗,我成功的真理。我坚信,我们的命运由我们的行动决定,而绝非完全由我们的出身决定。
像你所知道的那样,在我小的时候,家境十分贫寒,记得我刚上中学时所用的书本都是好心的邻居为我买的,我的人生开始时也只是一个周薪只有5元钱的簿记员,但经由不懈的奋斗我却建立了一个令人艳羡的石油王国。在他人眼里这似乎是个传奇,我却认为这是对我持之以恒、积极奋斗的回报,是命运之神对我艰苦付出的奖赏。约翰,机会永远都会不平等,但结果却可能平等。在历史上,无论是在政界还是在商界,尤其在商界,白手起家的事例俯拾皆是,他们都曾因贫穷而少有机会,他们却都因奋斗而功成名就。
然而,历史上也充斥着富家子弟拥有所有优势,却走向失败的事例。麻州的一项统计数字说,十七个有钱人的孩子里面,竟然没有一个在离开这个世界时还是富翁。而在很久以前,社会上便流传着一个讽刺富家子弟无能的故事,说在费城的一个小酒吧里,一位客人谈起某位百万富翁,说:“他是白手起家的百万富翁。”旁边一位比较精明的先生回答说:“是啊,他继承了两千万,然后他把这笔钱变成了一百万。”这是一个令人痛心的故事。但在我们今天这样的社会,富家子弟正处在一种不进则退的窘境之中,他们中的很多人注定要受人同情和怜悯,甚至要下地狱。
家族的荣耀与成功的历史,不能保证其子孙后代的未来将会美好。我承认早期的优势的确大有帮助,但它不能保证最后会赢得胜利。我曾不止一次地思考这个对富家子弟而言带有悲哀性的问题,我似乎觉得,富家子弟开始承担了优势,却很少有机会去学习和发展生存所需要的技巧。而出身低贱的人因迫切需要解救自身,便会积极发挥创意和能力,且珍视和抢占各种机会。我还观察到,富家子弟缺乏贫贱之人的那种要拯救自己的野心,也只得祈祷上帝赐予他成就了。
所以,在你和你的姐姐们很小的时候,我就有意识地不让你们知道你们的父亲是个富人,我向你们灌输最多的是诸如节俭、个人奋斗等价值观念,因为我知道给人带来伤害最快捷的途径就是给钱,它可以让人腐化堕落、飞扬跋扈、不可一世,失去最美好的快乐。我不能用财富埋葬我心爱的孩子,愚蠢地让你们成为不思进取、只知依赖父母果实的无能者。一个真正快乐的人,是能够享受他的创造的人。那些像海绵一样,只取不予的人,只会失去快乐。
我相信没有不渴望过上快乐和高贵生活的人,但真正懂得高贵快乐生活从何而来的人却不多。在我看来,高贵快乐的生活,不是来自高贵的血统,也不是来自高贵的生活方式,而是来自高贵的品格——自立精神,看看那些赢得世人尊重、处处施展魅力的高贵的人,我们就知道自立的可贵。
约翰,你的每一个举动都会成为我的挂念。但与这种挂念相比,我更对你充满信心,相信你优异的品格——比世界上任何财富都更有价值的品格,将帮助你铺设出一条美好的前程,并将助你拥有成功而又充实的人生。但你需要强化这样的信念:起点可能影响结果,但不会决定结果。能力、态度、性格、抱负、手段、经验和运气之类的因素,在人生和商业世界里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你的人生刚刚开始,但一场人生之战就在你面前。我能深切地感觉到你想成为这场战争的胜者,但你要知道,每个人都有追求胜利的意志,只有决心做好准备的人才会赢得胜利。我的儿子,找到自己的路,上帝就会帮你!
你听这一段,先是帮助小约翰分析他现在的处境和位置,然后帮他预测未来,就一小段就提醒出了小约翰即将面对的危险。那就是如果失去奋斗精神,那不久这个家的财富就会散光。他不断地强调奋斗精神,并且强调这是快乐的唯一来源。相信很多富一代也会提醒自己的子女有这个危险,但是把这种奋斗精神提升成为快乐和尊贵的唯一来源的相信不多。
如果你觉得他的每封信都是这么温情绵绵的,都是那么正能量爆棚,那就错了,还有比较硬的干货,比如这封,叫做《忠诚于自己》,是关于小约翰遇到失败的时候,老洛克菲勒就用这封信来引导他。好,我们开始。
亲爱的约翰:
心情好一点了吗?如果还没有,我想,你需要了解点什么。你需要知道,在这个世界上,绝大多数的人都不免受一种特殊力量的驱使,这种力量可以轻而易举地剥落紧裹我们人性的外衣,将我们完全裸露在阳光下,并公正地将我们圈定在纯洁与肮脏的图板上,以致让我们所有的辩护都变得苍白无力,无论我们多么伶牙俐齿,它就是检验我们人性的试金石:利益。换句话说,利益是光照人性的影子,在它面前,一切与道德、伦理有关的本质都将现形,且一览无余。也许你认为我的话有些绝对,但我的经历就是这样告诉我的。
我可以断言,在这个世界上,除去神,没有不追逐利益的人。自你走入人与人往来的那一刻起,一场旷日持久的人生谋利游戏就开始了。在这场游戏中,人人都是你的敌人,包括你自己,你需要与自己的弱点对抗,并与所有将快乐建筑在你痛苦之上的恶行而战。儿子,请不要误会我,我无意要将我们这个世界涂上一层令人压抑、窒息的灰色;事实上,我渴望友谊、真诚、善良和一切能滋润我心灵的美好情感,我也相信它们一定存在。然而,很遗憾,在追名逐利的商场中,我难以得到这种满足,却要经常遭遇出卖和欺骗的打击。直到今天,我还能清晰地记得数次被骗的经历,那才叫刻骨铭心呐。
最令我痛心的一次被骗发生在克里夫兰。当时炼油业因生产过剩几乎无利可图,很多炼油商已经跌落到破产的边缘。还有,克里夫兰远离油田,这就意味着与那些处在油田的炼油厂相比,我们因要付出高昂的长途运输费用而使自己处于不平等的地位。我决心改变它,要大规模收购在死亡线上挣扎的炼油厂,形成合力、统一行动,让每个人的钱包都鼓起来。我告诉那些濒临倒闭的炼油厂主,我们在克里夫兰处于不利地位,为共同保护自己,我们必须要做些什么。我认为我的计划很好,请认真想一想。如果你感兴趣,我们会很高兴与你共同磋商。也由于善良的愿望和战略上的考虑,我买下了许多毫无价值的工厂,它们就像陈旧的垃圾,只配扔到废铁堆里。但有些人竟然如此邪恶、自私和忘恩负义,他们拿到我的钱后便与我为敌,肆无忌惮地撕毁与我达成的协议,卷土重来。
用废铁变成金子的钱购置设备,重操旧业,并公开敲诈我,要我买下他们的工厂。这些人都曾要求我诚实,让我出个好价钱收购他们瘫痪的工厂,我做到了,然而,结果却令人痛心。在那一刻我的心情糟透了,我甚至自责我不该太诚实,不该太善良,否则我也不会落到四面楚歌、一筹莫展的境地。最令我不可接受的,是在谋利游戏中,今天的朋友会变成明天的敌人。这种情形常有发生,我的两位教友就曾无节制地多次蒙骗我。看在上帝的份上,我不想历数他们的罪恶。但我可以告诉你,当我知道我一直被他们欺骗的时候,我震惊了,我不明白与我一同祷告、虔诚地发誓要摈弃骄傲、纵欲和贪婪之心的人,何以如此卑鄙!
历经种种欺骗与谎言,我无奈地告诉自己:你只能相信自己,只有如此,你才不会被人蒙骗。我知道这种略带敌意的心态不好,但这个世界有太多太多的欺骗,提防是我们不可或缺的生存技能。儿子,命运给予我们的不是失望之酒,而是机会之杯,振作起来!发生在华尔街的那件事,并没有什么了不得,那只是你太相信别人而已。不过,你需要知道,好马不会在同一个地方跌倒两次。
这封信中洛克菲勒提醒小约翰商场的残酷,不要轻易相信别人,这是洛克菲勒的父亲从小就教给他最重要的东西之一,洛克菲勒的父亲也特别有意思,我们在这插一句啊,他父亲是个整天混江湖的这么一个人,整天偷摸拐骗,用他们镇上人的话说就是,除了不喝酒之外,简直就是无恶不作,而且特别爱玩女人,几乎每搬到一个地方去,都是为了追求一个女人,而且在两个地方同时成立了家庭,也就是犯了重婚罪。
在钱上对洛克菲勒的态度一直都是毫不含糊,有一次洛克菲勒遇到困难,有一笔生意要赔,他向父亲借钱救急,他父亲也借给他,但是没过几天就非要要回去,其实洛克菲勒知道他父亲只是在考验他,就算把钱还回去,过几天他又会借回来,但是不行,他父亲就爱折磨折腾,每次都在洛克菲勒最困难的时候给他雪上加霜,洛克菲勒每次都是被气得牙痒痒。不过这样的事经历多了,也从小就知道了商业世界的残酷规则。当然他不是用他父亲教他的那套去折腾小约翰,而是用自己的亲身经历直接告诉小约翰这个商业世界的游戏规则。
听到这你有没有觉得,要有这么一位长辈一直给我们写信实在太幸福了,在成长的过程中一直都是谆谆教导,掏心掏肺地说,给我们一点点灌输正向的价值观,分享他的经历,我们身边人要有这么一个人那多幸福。不用灰心,得到订阅号上有个栏目叫做《硅谷来信》,是著名投资人和作家吴军老师开设的专栏,正好吴军老师就住在美国,离洛克菲勒中心非常近,他会用每天一封信的节奏和你分享他的人生经验和智慧,如果有兴趣可以去订阅。
总结
我们回顾一下,从洛克菲勒给孩子的信中我们可以看出他对教导自己的孩子时是有多耐心,每一封都是注重语气,注重结构,注重自己的身份和目的,信的内容虽然都不长,但是信息量非常的大。我们现代的成年人读到都能感觉获益良多。这样的教学品质要是从小到大地给一个孩子灌输,而且还是一个父亲给自己的儿子灌输,那这个孩子将来没出息那才叫奇怪呢。
环顾一下我们周围,要是我们在和自己的孩子沟通的时候,多一点引导,多一点鼓励,多一点耐心,这些孩子的身心一定更健康,将来取得成就的机会也一定更大,在这一点上,洛克菲勒一直是持有鼓励态度的,我们中国人经常会说中庸,就是所有的事情最好做到刚刚好,不要自我贬低也不要自我高看,不要盲目自卑也不要盲目自信,最好达到中间那个平衡点是最好的,但是一个小孩子怎么可能那么好地掌握这个平衡点,他们要么就是自卑了,要么就是自负了,要么就是把自己贬得一文不是,要么就是觉得自己无所不能。这种情况要怎么办?
洛克菲勒建议,与其找那个平衡点,不如往上靠,他认为一个孩子就应该盲目自信,就应该盲目乐观,用他的原话说,一个人在细数自己优点的时候不要太客气。过度自信可能会吃亏,但是吃亏不是坏事,一点不自信的人是连吃亏的勇气都没有的。关于这一点洛克菲勒是这么对小约翰说的:“约翰,你正朝着赢得一场伟大人生的位置前进,这是你一直以来的目标,你需要勇敢,勇敢,然后再勇敢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