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一份遗憾待来年

                    留一份遗憾待来年

        庐山的胜景中最让我难忘的是石门涧。

        石门涧是因天池山和铁船峰两山对峙,有飞流从中垂落而得名。听说石门涧是联合国自然与文化遗产考察团首先选中的地方,我们的庐山之游便是从游石门涧开始的。

        我们是乘观光旅游车到电站大坝站下车的。下车后换乘了一段索道观光缆车,眼前便出现了一段时隐时现、一眼望不到尽头的石梯。沿着窄窄的石梯一直向下,便可以游览石门涧景区了。

        石梯很陡,很窄,一边靠山,一边临崖,好在临崖的那一边有扶栏,让人略微宽心。把着扶栏,走一段,休息一下,四周的景致,满眼葱茏,实在秀美。

      下了一千多级石梯,渐渐听到水声。再向下走一段陡峭的石梯,脚下出现了一座亭子,一道飞瀑从天而降,击打在亭前的石头上,水花飞溅,声音回荡在山谷中,雷鸣一般。这便是庐山瀑布里最早被记入史册的石门涧瀑布了。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我随口吟道。“银河?李白这首诗是为秀峰瀑布而作,这瀑布窄了一些,不恰当。”母亲摇头。

          那瀑布,流细而急,直泻于谷中的一块巨石上,腾起一片水雾,白梅似的四处飘散。潭中有一巨石,细看,那激流冲荡的巨石上,赫然刻着“喷雪奔雷”四字。这是徐霞客在《游庐山日记》里给此瀑下的评语。自古欣赏山水之美,不仅要观其形,赏其色,还要辨其声,好一个“喷雪奔雷”,我暗自叹服霞客的评语了。

      明显热起来了,一身汗涔涔的。我不禁思念起山顶来。庐山地跨热带、亚热带和温带,夏日的庐山顶,很有些像昆明的冬日,太阳照在身上暖洋洋的,有热力却不毒辣;不同的是多了山风。庐山的风是有力量的,像拂过冰块被吸了热力,能刺破肌肤,却凉而不寒。近谷底处的阳光却不同,热力强劲,触到皮肤有些灼人。

        从亭再向下走不远,便是栖霞桥。据说这是为纪念徐霞客攀藤附葛考察石门涧而建的,是石门涧景区的标志。现在我才知道原来那有一千多级石梯的石门幽谷,不过是进入石门涧景区的引桥而已。

        站在栖霞桥上,满眼的巨石,如果你有足够的想象力,你会看到人面的狮,憨憨的八戒,向上望向峰顶,还可以看到笔架岩、天狗望月……可惜我一样也没有看见。姐姐说我没有开天眼,大家都笑起来。

        转过栖霞桥,有一块巨石上自然形成的“龙虎争胜”天然壁画,像国画一般,线条分明,是庐山绝境之一。我还没有来得及仔细赏玩,“快来看呀!”远处便传来了哥哥的惊呼。

        循声前去,眼前的景色让我惊呆了。整个谷底布满了大大小小的石头,有的大得不可思议。“冰川石,不会错。”我脱口而出。石门涧是冰川冲击成的U型谷地,此时那布满整个谷底的大小石头,挤压着,层垒着,那一刻,我似乎看到若干年前,山谷的两壁在冰铲的铲刮下痛苦地呻吟着、卷曲着,被一层层削去变为峭壁,我第一次感到了人类的渺小与脆弱。

      “你寻到庐山真面目没有?”母亲凑过来。我知道她指的是澗中一块巨石上的刻字“庐山真面目,宛在石岩中”。

      “庐山真面目,宛在石岩中”,没有燕山运动和第四季冰川,就没有今日的庐山。认识庐山如此,认识其他事物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这里的景点太多。被联合国称赞的石门澗三妙,除了石门衔日,其他的,石门澗飞瀑和龙虎争胜我们都看到了,我们回去吧?”母亲说。望着疲累的老母亲,我点了点头。

      石门澗可欣赏的景色太多,留一份遗憾待来年,挺好。

你可能感兴趣的:(留一份遗憾待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