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选择你的人生之路

常常听人抱怨说自己所学的专业自己并不喜欢,学习没动力,而喜欢的那些事似乎有不能当做一种专业,更难以以之谋生,所以陷入了迷茫,做喜欢的事情不能全力以赴,不喜欢的事情做起来又心有不甘,摇摆不定,最终几年下来一事无成。那么我们到底应该如选择自己的人生道路和职业方向呢?

你是不是从小到大一直被一句话把耳朵都磨出了老茧,“要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才”,所谓对社会有用,就是满足社会的需求,用现在的话说就是找个风口职业,同样是一本毕业生,为什么计算机相关专业的起薪就8000+,还供不应求,文史类专业起薪打对折,还难以找到工作?所以,同是人才,他们之间还有高下之分。当初诸葛家族一辈出了三个人才,诸葛瑾、诸葛亮、诸葛诞分别效力于三国,都是当时俊杰,那他们的才具差别有多大呢?《世说新语》有句话叫「蜀得其龙,吴得其虎,魏得其狗」。人才跟人才有龙、虎、狗那样的区别,这里面没有贬义,纯粹是说不同的人才有不同的生态位。一直以来,依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对人才进行不同的分类,其中一种大家耳熟能详的分类就是把人分为“专才(specialists)”和“通才(generalists)”这两类。

这两种人才的适用范围、思维方式和成长路径非常不一样。我不知道跟天赋有没有关系,但是你很可能得有意识地做出选择才行。比如有个年轻人考上了某个著名大学。家长和老师都对他给予厚望,有的说这个专业最热门你应该选这个专业,有的说到学校一定要专心学习别分心,有的说要跟老师和同学搞好关系,有的说你的人生规划应该是先做技术,成为一个好员工,将来要进入管理层……你要都听这帮人的,你就会无所适从。搞关系跟专心学习是互斥的,技术和管理是两码事。真实世界并不像学校教育那样给你设定好一个个里程碑说达标了就给你相应的待遇。你要在各种矛盾之中做出选择。

专才,是以一技之长参与某一项特别的社会分工的人。老一辈的人说什么“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说的就是专才。而通才,则是不但掌握专业技能,而且能跨领域运用技能,会通用的方法,能够处理复杂事物的人。孔子说“君子不器”,说的就是君子要做通才。

选择做个专才还是通才,并不是这两者是绝对对立不可逆的,但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通常难以兼顾。所以你最好先通过以下几个区别,想好自己的选择。

第一,专才力争起跑线,通才大器晚成。这很好理解,专才可以用刻意练习的方法快速训练,就是我们常讲的高度专注,练成了马上就有用。考察美国大学生毕业五年内的收入水平,排在最前面的都是计算机、电子工程这种“数理化”专业。做专才,见效快。而你要选择了历史、政治和哲学专业,刚毕业的你的确没啥大用,你的收入会比较低。但是毕业十年到二十年之后,这些人反而会上来。特别是你考察那些在职业生涯中期能拿到三十万美元以上年薪的人,他们当初学的很多都是“自由技艺”专业,也就是那些没什么直接用处的人文学科 。这些人是通才。他们需要在社会中打磨自己,才能学会如何发挥那些知识的价值。担任企业高管的通常不是程序员出身,而是那些比如说在大学学的是“社会学”的人。这些人的共同特征是经历复杂 。他们有的出身于名校但有的根本没上过大学。他们在成为高管之前从事过各种各样的职业。他们有过跨部门、跨学科、跨文化、跨职责的经历。他们失败过,甚至犯过特别大的错误。他们年轻的时候有过很长的尝试期和探索期。通才无法速成。美国增长最快的创业公司的创始人在创业时候的平均年龄,不是 25 岁,而是 45 岁 。

第二,专才知识结构单一,通才横跨多个领域。经历复杂为什么有用呢?因为你能学会洞见事物的本质,能用类比思维把一个领域的方法应用到另一个领域。公司、政府机构、教育机构和非营利组织看似很不一样,其实都要解决资源的稀缺问题和人员的激励问题,都得琢磨地理和文化因素,都得从全局考虑 。现在新兴的工作机会往往要求你把一个人文领域和一个技术领域结合起来做事 。好奇心 + 大数据 = 市场研究,同理心 + 基因测序 = 基因咨询服务,文学创造力 + 互联网 = 社交网络经理……这些新职业提供的岗位数正在超过传统的职业。并不是说专才就没用了,社会永远需要高水平专业人才。但是你很难预测未来最热的专业是什么,你选专业得赌对了才行。

第三,专才执行算法,通才创造连接。发明创造都是想法的连接,而通才擅长连接想法。企业级悬赏解题网站 InnoCentive 上的那些难题,往往不是本专业的人、而是另外一个领域的人、使用你完全没想到的思路给解决的。最成功的漫画作者画过好几个不同的类型。我看现在中国最厉害的作家,本职工作和专业训练都不是当作家。有人对 3M公司专利情况做的研究表明,最厉害的创新者是“全才” — 也就是在某一个领域钻研很深,又能把这个领域的核心技能用到临近领域中去的人 。这些人不断学习新东西,涉猎越来越广,甚至能纵横几十个专利类型。想要在现代世界搞创造,你最好既会这个又会那个,还得会把这个的技术用在那个上才行。

第四,专才埋头苦干,通才知人用人。不懂技术的人最好别去搞什么管理,但是懂技术完全不等于就可以搞管理 —— 事实是现在有大量既懂技术又会管理的人。想要搞管理,你学要懂“人”才行。文学作品能帮你提高共情能力,学会理解人;文法技能能帮你提升表达能力,学会影响人。能够迅速理解一个不同背景、不同文化的陌生人的想法,能够让对方立即明白你的想法,这是现在极其珍贵的能力。

第五,专才追逐信号,通才自行探索。今天问这个明天问那个,总想让别人告诉你下一步应该干什么和学什么,你就已经落了下乘。高水平的通才具有从杂乱的信息中获得洞见,在没有规则的地方自行制定规则的能力。专业划分都是人为的,通常是给专才准备的,通才得自己决定自己需要哪些知识。有人学的是艺术欣赏,但是他得到了洞见直觉的能力;有的人喜欢读历史书,他肯定爱好研究领导力。真实的知识没有固定的边界。没人管,你自己决定干啥,这才是高水平。

第六,专才动机明确,通才志存高远。龙虎狗的关键区不在于谁做数学题的反应快,而在于他们考虑问题的格局不一样。现实世界中各人有各人的利益诉求,越往上越会看到互相冲突的价值取向,这时候你如何取舍,就取决于你的格局。是优先发展经济,还是不惜代价保护环境?像这种问题不是一句“德才兼备”就能解决的,读书少的人根本说不清什么叫道德什么叫不道德。很多风险投资人是哲学家,华尔街喜欢录取哲学专业的毕业生,为啥呢?因为哲学能让你适应矛盾。你得掌握多种思维模型,学会从不同的视角考察一件事,才能做出最好的决定。要做到这些,你需要有一套足够高的价值观才行。而价值观更高的那个你,恰恰不是现在的你 —— 所以通才都是为了自己而学习。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专才是分工的产物,很多时候专才是把自己变成了一个工具人,等待社会的挑选;而通才的首要目标是完善自己。何必在意五年以后的社会最需要什么专业呢?我们能不能有点智力勇气,想想自己想要做个什么人、想要干成什么,完了再看看干那件事儿需要什么工具。

其实,一个伟大的国家不是全靠工具人建成的。特别是这个 AI 正在接管大部分专业工作的时刻,世界越来越需要通才。对于那些厌倦了平庸的设定,拒绝被生活安置的人。其实如果让自己心态平和,不要那么急功近利,那么去读书、探索、理解世界,不是为了去响应世界的需要,而是首先要知道这个世界值不值得我们的努力。那些把更基本的问题想通了的人,才是世界的主人。

你可能感兴趣的:(如何选择你的人生之路)